中國財稅博物館

中國財稅博物館

中國財稅博物館隸屬於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坐落於錢江之濱,西湖之畔,吳山之麓,占地面積27畝,建築面積12000平方米,收藏各類財稅歷史相關文物和文獻資料近萬件,是國家級的專業博物館。博物館現有財富中國、中國古代財稅歷史、中國近現代財稅歷史、中國當代財稅歷史、中國會計歷史五個展廳和搖錢樹與理財家展區。 博物館平面布局採用戰國時期大型聳肩空首布的形狀,寓意國家財政,站在二樓玻璃扶欄處,可以發現館內的細節設計往往多採用方形和圓形的組合,象徵秦代貨幣半兩方孔圓錢的形式。在博物館的西側,象徵財源滾滾的巨大湧泉瀑布水花飛瀉;南側還有一個狀似印章的方型塔樓,象徵國家權力。 從夏商周到元明清,乃至民國時期,解放後期的各類稅票、鈔票都可以在館內看到。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中國財稅博物館是國家級大型專業博物館,經中編辦批准,於2004年2月20日在浙江杭州正式組建,2009年11月全面對外開放。我館的建設旨在通過廣泛徵集、完美展示和準確詮釋財稅文物,大力弘揚財稅文化,全面普及財稅知識,深入宣傳國家的財稅政策,積極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

館藏文物

館藏文物 館藏文物

英州軍資庫銀錠

年代:宋朝

質地:銀

新疆省發行六十億元紙鈔

年代:民國

質地:貨幣

青瓷穀倉罐

年代:西晉

質地:瓷

貼金彩繪武士俑

年代:唐朝

質地:陶

建築布局

中國古代財稅歷史陳列 中國古代財稅歷史陳列

中國古代財稅歷史展廳

中國古代財稅歷史陳列以財政收入和支出為主線,介紹了夏商周時期的勞役田租制、秦漢時期的田租口賦力役制、魏晉南北朝至中唐時期的租庸調製、中唐至明中後期的兩稅法、明後期至清代的一條鞭法等幾個相對穩定的主流稅制,展示了國家財政支出對政治、軍事、文化和民生等各個方面所起的深遠影響。

觀眾可以通過稅收征管制度的變化,看歷朝歷代政府如何徵收稅賦,百姓如何履行納稅義務;通過財稅政策的變化,看一個個政權的更替和國家的興亡;通過不同時期的財稅文物,感受財稅是如何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並進而演變成為一種獨具魅力的財稅文化。

中國近現代財稅歷史陳列館 中國近現代財稅歷史陳列館

中國近現代財稅歷史陳列館

鴉片戰爭是中國近現代史的開端。百餘年來的中國近現代史是延續幾千年的中國封建社會逐步瓦解、過渡到近現代的歷史,亦是中國封建財稅管理體制走向瓦解,現代意義上的財稅管理體制逐步建立的歷史。近現代中國財稅歷史陳列通過晚清時期財稅、北洋政府時期財稅、國民政府時期財稅、革命根據地財稅四部分內容,向人們展示1840年鴉片戰爭後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這一歷史時期的財稅變革。

參觀信息

1.基本陳列常年免費開放。開放時間:9:30-16:30(16:00停止入館),周一閉館(國定假日例外)。

2.請文明參觀,服從現場工作人員管理。愛護文物、展品和展廳設備。

3.請自覺維護館內安全,嚴禁吸菸,嚴禁攜帶易燃易爆有毒和管制刀具等危險物品入館。

4.團體參觀請提前1天預約。

5.團隊講解為免費項目,詳情及其他服務請諮詢大廳服務台。

6.歡迎您在意見本上留下意見或建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