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譜牒史

中國人的族譜,是一個家族世代延續的記錄。 因為譜牒產生時尚未發明紙張,“譜”是寫在“牒”上的,所以合稱“譜牒”。 中國是發明譜牒制的國家,一直沿用至今。

序言

中國譜牒史,就是我們如今通常所說的譜牒或曰譜牒學的發展,它有其特指的含義,是指專門記載各個姓氏家族子孫世系傳承的文獻、簿籍,也就是姓氏文化。具有區分家族成員血緣關係親疏遠近的功用,是中國封建宗法制度的產物。隨著歷史的發展,譜牒由官修變為私修,所記錄的內容也不斷豐富,其功用也不斷增加和變化。所以近代以來幾乎姓姓修譜,族族有譜,連綿不絕。而且自明代起,宗祠與族譜相維繫,有宗祠必有族譜。譜牒文化有相對的獨立性,不能全用歷史資料價值的標準來要求它,譜牒和史書可以相照應,不可全信全疑。為顯耀家族門庭,譜學界偽俗之風不絕如史,比如攀附歷史名人為始祖的現象,在譜牒史上司空見慣,從歷史價值的角度考察是不可取的,但從文化價值的角度考察,它又往往起了名人效應,具有凝聚、鼓舞族群的作用。又如同宗共祖問題,從歷史的真實看,任何一個姓氏,其來源都十分複雜,歷代因各種原因改姓、賜姓、冒姓者層出不窮,欲求血緣的絕對純正事實上是不可能的。

譜牒起源

漢字之源

譜牒是自中國漢字發明者蒼頡發明文字以後,一直伴隨著父系家族制度存在和發展的一種特殊的文獻或薄籍。中國人的族譜,是一個家族世代延續的記錄。它對於族群的認同、尊祖、敦親、睦族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漢字正是記敘世系、源流、族規、家訓等這些重要的家族信息的特殊符號。

歷史記載

周武王主天下以後,為了今後的統治,開啟“封諸侯,建同姓”的封建之始,實行宗法分封制,是為“定世系,辨昭穆”,周代的譜牒發展很快,並有專門官員管理,發展成後來的專職稱號宗正。太史公司馬遷《史記·三代世表》云:五帝、三代之記,尚矣。自殷以前諸侯不可得而譜,周以來乃頗可著。(唐·張守節【正義】說:譜,布也,布列其事也。即全面、普遍布列出來;一種文獻的體裁。)……又:余讀諜記,黃帝以來皆有年數。稽其歷譜諜終始五德之傳,古文鹹不同,乖異。(唐·司馬貞【索隱】:牒者,紀系謚之書也。下雲“稽諸歷諜”謂歷代之譜。)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云:牒,札也。因為譜牒產生時尚未發明紙張,“譜”是寫在“牒”上的,所以合稱“譜牒”。譜牒在秦漢之前稱作世系世本、系本、牒記;之後稱作族譜、姓譜、族姓譜、氏族譜、血脈譜、家譜、宗譜、世譜、世牒、世系錄、通譜、老影、家牒、家乘等;隋朝皇室稱家譜為玉牒,又稱“天潢玉牒”;之後唐宋皇室相效仿亦稱玉牒;其後歷代進入皇室的家族也都稱家譜為玉牒了。宋以後則通稱作族譜,民間口傳則稱作家譜。

譜牒發展

周禮春官

中國周代開始就有了專門從事世系記錄和譜牒記載的官職。《周禮·春官》小史“掌邦國之志,奠系世,辨昭穆”。而《世本》則是最早記錄帝王、諸侯、卿、大夫世系的譜牒之班固《漢書·藝文志》載:“《世本》十五篇。古史官記黃帝以來,迄春秋時諸侯大夫。”《世本》作為一種記載上古帝王諸侯世系的文獻、簿籍,是可信的先秦古籍,其書非一次而成,屬於不斷累加而成的帝王諸侯總譜牒。

秦漢宗正

秦漢時期,官方開始設立宗正之職,編撰皇室的譜牒。同時也出現了秦漢世家名門望族著述譜牒,如揚雄的《家牒》、應劭的《士族篇》,穎川太守的《聊氏萬姓譜》,以後著述漸多,蔚為大觀,以致在目錄書籍的分類中,被列一類。如今,研究人員一般把秦漢之交流傳的荀況所著《春秋公子血脈譜》,作為中國後世記載宗族史籍以“譜”為名的先河。

魏晉隋唐

魏晉興士族門第,時名門望族,修譜之風盛行。這個時期成為中國譜牒發展的鼎盛時期,譜牒學因此產生。譜牒起於秦漢,興於魏晉隋唐。但是,使譜牒發揚光大最後以成官制和中國民間傳統的,是西漢的揚雄(公元前53—公元18),一作楊雄,字子云,西漢蜀郡成都人。是西漢著名文學家,早年曾以《長揚賦》《甘泉賦》《羽獵賦》等佳作聞名於世,與司馬相如齊名。自以記載上古帝王諸侯世系的著作《世本》產生起,到魏晉隋唐是中國譜牒最盛行和發揚光大的時期,其間產生了不少相關著作和譜牒。

宋室南渡

宋代史學家鄭樵《通志·氏族略》載:所謂臨文不諱也。“隋唐而上,官有簿狀,家有譜系。官之選舉必由簿狀,家之婚姻必有譜系。歷代並有圖譜局,置郎中吏掌之,乃用博古通今之儒,知撰譜事”,以便使“貴有常尊,賤有等威”。宋室南渡後,譜牒風被帶到江南,在江南世家大族再度興起編撰譜牒之風,直至普及到民間。

明清盛行

明清之季,又把中國譜牒學和中國姓氏學這些中國古老的傳統繼續發揚光大。

譜牒內容

宗族文化

包括:“宗族世系、世表、宗族源流、宗派、宗族傳記、祠規、家訓等。”家族宗親的世系和血緣關係表,是家譜最主要的內容。各家族的譜牒內容都不相同,有些家譜在立譜時先確立了後世統一字派或行輩,字派由祖上有名望的人擬定的或皇帝頒賜,起“大名”時,這個字派一定要放在三字全名的中間或最末。統一字派一般為五言一句,和五行火、土、金、水、木相對應,意為生生不息。

譜牒格式

譜牒的格式有四種:1、歐(陽)氏:歐陽修發明創造的。(通用式) 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橫行,自上而下,五世一表。2、蘇洵式:蘇洵發明創造的。 世代直行下垂,用豎線。3、寶塔式:上下橫豎線連。4、牒記式:不用橫豎式,純用文字。

譜牒著作

隨著中國譜牒史的不斷發展,在歷代中產生了很多極其珍貴的譜牒著作,這些著作都是中國重要的譜牒傳統文化內容。因為古今著作很多,現選出一些具有代表性質的著作:周代古史官著《世本》;戰國時代荀況著《春秋公子血脈譜》;西漢揚雄著《楊氏血脈譜》;《隋書經籍志·譜系類》錄有:《楊氏血脈譜》2卷,《楊氏家譜狀並墓記》1卷,《楊氏支分譜》1卷,《楊氏譜》1卷。東漢應劭著《士族篇》;晉代賈弼之著《姓氏簿狀》;唐代林寶著《元和姓纂》;宋代鄭樵著《通志·氏族略》;明代楊慎著《希姓錄》;明代凌迪知著《古代萬姓統譜》、《歷代帝王姓系統譜》;清代嵇璜、劉墉著《續通志》中國台灣柏楊著《中國帝王皇后親王公主世系錄》

譜牒命名

五行偏旁

中國的各家族按譜牒對子孫的命名,早在三代時就開始套用,不過因為那時人少,所以都是用單字名,這樣重名的都避免不了,好在那時出名的人也少。到了後期,因為能夠套用的以五行為偏旁的字畢竟有限,因為不能隔五代八代的、再重用復以前的字,尤其是火德和土德作偏旁的常用字非常少,古時繁體的火、土旁的字雖不少,但不常用,且不好聽,一般人很難認出,所以只得用別的漢字偏旁來命名,如:亻、訁(言)、彳、辶、阝、灬、?、亠、冫、王、忄、礻、扌、攵、爫、刂、糹(糸)勹、山、?、?、也、走、方、廣、日、目、貝、月、頁、韋、馬、門、雨等等好多,以替代五行,當然這些偏旁的並不分為“火、土、金、水、木”,只有“灬、日”旁代表火德,“王”旁代表土德,還有一個特殊的是,“生”字屬於土德。有些偏旁在字的上、下、左、右是一樣的,如山、阝、日、方等。

夏姒家族

因此中國各家族只得以名字間的字泒作區別,字泒後的名不一定非得依五行,至今如是。夏王朝的第9任王姒杼、第10任王姒槐兄弟倆都犯的是木德,第12任王姒泄是水德,第15任王姒廑是土德。雖然不是按五行之順,即火土金水木,但卻是按家譜意義的命名,因為他的兄弟名字一定是和他一樣的偏旁的。但奇怪的是商王朝的國王雖然姓子,但名字卻都是按天干地支命名。

帝王將相

中國皇家、世家、文臣武將及一般的家族嚴格按五行“火、土、金、水、木”作偏旁來命,即五世一系、生生不息。都是在魏晉南北朝隋朝開始,因為這時都是按漢朝的帝王文武名臣名將為第一世,而稱為第多少世後裔,沒有用秦王朝的,因為秦王朝太短,文臣武將沒有傳兩世而折了,只有孔孟顏曾四大傳統文化家族,是以先秦之人奉為始祖命名的。

武城曾氏

最早系統的按五行命名的是宗聖曾參的先世。據曾氏《武城族譜姓源》記:“曲烈生炫忠,炫忠生坤仁,坤仁生錄,錄生浩源,浩源生富材,富材生焜,焜生伯基,伯基生銳,銳生遷,遷生志梁,志梁生煌,煌生相奎,相奎生世鑒,世鑒生政治,政治生木復,木復生瑞煥,瑞煥生垠,垠生錦容,錦容生洪,洪生桂茂,桂茂生照,照生培元,培元生銈, 銈生允渿,允渿生杞,杞生火隹熹,火隹熹生塤和,塤和生成銳,成銳生一氵倩 ,一氵倩 生椿,椿生炯,炯生垣,垣生銷,銷生福波,福波生時榮,時榮生炳,炳生均作,均作生鈴,鈴生浤仁,浤仁生一松,一松生炤,炤生墅,墅生鎮玉,鎮玉生浥,浥生祥槫,祥槫生炷,炷生方瑆,方瑆生鑾,鑾生沛恩,沛恩生朴,朴生世美,世美生時泰,時泰生巫。魯襄公六年莒滅鄫,巫奔魯後,以曾為氏。巫生夭,夭生阜,阜生點。”以上可以看出,在別的家族也有按此命名的,只不過因為沒有出現名於後世的後代,才沒有被發現,所以說,後代出名也能把祖先的名字榮耀一下,曾子即一例。中國是發明譜牒制的國家,一直沿用至今。世界上也惟有中國的漢字才能以五行“火土金水木”生生不息、五世一係為偏旁部首命名。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