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紅利

中國紅利,中國經濟在2009年的表現給深受危機困擾的人們帶來了暖意,“中國紅利”這個鮮活的辭彙蹦跳而出,分享中國在金融危機下“牛”年的諸多“紅利”既是一種財富共享,也是一種世界性經濟現象,有專家表示中國經濟發展持續向好,今後十年都可能是中國的“牛年”——全球吃定日漸豐盈的“中國紅利”。

概述

中國紅利中國紅利
中國紅利,當世界經濟走出低谷,初呈復甦景氣之際,全球欣慰的目光不約而同地投向了中國,中國經濟在2009年的表現給深受危機困擾的人們帶來了暖意,“中國紅利”這個鮮活的辭彙蹦跳而出,探究和分享中國“牛”年的這份“紅利”已成為世界經濟界和媒體津津樂道的新年話題。分享中國在金融危機下“牛”年的諸多“紅利”既是一種財富共享,也是一種世界性經濟現象,有專家表示中國經濟發展持續向好,今後十年都可能是中國的“牛年”——全球吃定日漸豐盈的“中國紅利”。

中國信心

危機襲來,世界經濟一片肅殺,西方權威機構甚至預測世界將再現臨1929年式大蕭條。當幾乎所有人心情沉重、迷茫的時候,只有中國領導人站立出來,率先表達“必勝信心”,中國總理溫家寶那句“信心比黃金和貨幣更寶貴”成為危機中的世界最強音,為世界各國燃起了希望之火,穩定了人心。
中國應對之策忙而不亂,統籌兼顧,對內堅信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和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推出投資4萬億“組合拳”;對外倡導全球“攜手合作同舟共濟”。一時間,“自信的中國”幾乎成為“照耀全球經濟信心的燈塔。”事實證明,中國這份獨特的“信心紅利”不僅僅是出於勇氣,更具有把握機遇的智慧和眼光,“對全球經濟首先是一個有力提振”。

發展紅利

中國紅利中國紅利
牛年中國經濟“保八戰”艱苦卓絕,大獲全勝。在整個世界經濟負數的狀態下,中國增長高達8.7%,在全球率先實現經濟回升向好。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統計,去年世界經濟成長率為-1.1%,比預想的要好些。輿論普遍認為,是中國扮演了積極角色,“吹響了世界經濟觸底反彈的號角”。聯合國年前發表的報告預測稱,2009年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將超過50%。這意味著中國經濟當之無愧地成為帶動全球經濟最強大的一台引擎。
難怪美國《時代》周刊2009年度人物將“中國工人”列為榜單上唯一群體入選。勤勞堅韌的中國普通工人推助中國成為“2009年顯著增長的唯一主要經濟體”,並使“Made in China”惠及世界。日本媒體分析稱:“中國最先克服金融危機,而且正引領世界經濟的恢復。”全球分享中國“發展紅利”已是不爭的事實。一貫苛刻的《費加羅報》也不得不真誠感言“感謝中國”。

穩定紅利

金融危機巨浪滔天,中國經受了新世紀以來最嚴峻的考驗。由於中國政府巨觀調控體系完善,監管手段有力,中國的金融體系沒有受到大的衝擊。社會保障體系在危機中加固,積極就業政策托起社會穩定的大局。在紛亂的時局中,中國始終堅守“穩定壓倒一切”、“最重要的是要把中國自己的事情辦好”,不為“中國救世界”論調所迷惑。金融基本穩定、經濟基本穩定,社會基本穩定,被認為是立下大功的“三個支柱”。西方分析家坦承,如果中國的穩定出了問題,可能世界經濟就會是另一番糟糕的情景,甚至出現死局。
在經濟衰退中,“中國力量”成為世界的定心丸。聯合國的經濟學家曾指出,“世界經濟復甦已得到確認並擴散至所有已開發國家,這要部分歸功於中國經濟的穩定和活力。”中國這份實實在在的“穩定紅利”再次證明“作為一個有13億人口的大國,把自己的事辦好,本身就是對世界最大的貢獻”。

責任紅利

中國紅利中國紅利
在全球金融危機中,中國以作為“負責任的大國”的姿態積極推動應對危機的國際行動,主動承擔相應的國際責任和義務。中國領導人“峰會外交”舉世注目,發揮了建設性作用,使中國成為穩定世界經濟、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重要力量。在氣候變暖等一系列問題上,中國主動宣布2020年中國單位GDP減排40%至45%的目標,受到國際普遍讚譽。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中國為廣大小島國、最不已開發國家和非洲國家呼號爭權益,傳為美談。外國政要確信“中國缺席的談判沒有任何意義”。 隨著中國逐步走到國際舞台的中央,世界正在分享一個大國和平崛起的紅利,或者說大國的責任紅利。

經驗紅利

國際投資大亨索羅斯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初曾預言:“各國能否有效對付本輪金融危機,關鍵在於各自的政策效力。”目前世界上到處傳揚“中國故事”,但更多的人看到,在“中國經濟的復甦故事堪稱神奇”的背後,其實是中國“舉國體制”的優勢,是堅不可摧的“國家能力”。同時,“中國經驗”不僅僅體現在經濟統計數據上,一系列長期存在的經濟結構性難題也在牛年開始破題。中國經濟振興方案並不簡單搬用“凱恩斯式刺激”,而把調整經濟結構、解決民生問題放到最為突出位置,使中國成為西方經濟學家眼裡“打破經濟學教科書常規的國家”。在全球經濟通往復甦的路上,中國得分非常高,具有全球借鑑價值。目前探秘“中國模式”,分享中國“經驗紅利”,已成為全球“中國熱”不可分割的重要內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