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礦業大學力學與建築工程學院

中國礦業大學力學與建築工程學院

學院辦學的指導思想是:以培養人才的綜合素質、實踐能力以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宗旨;在提高本科生培養質量和數量的同時,合理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強調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科學研究相結合,特別加強實踐教學和研究型教學,努力創造科學研究條件;利用各種條件和資源,積極擴大工程實踐視野;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努力拓展國際視野;充實內涵、注重質量、提高效益、辦出特色。

基本信息

學院簡介

中國礦業大學力學與建築工程學院具有悠久的辦學歷史。
1909年,焦作路礦學堂創辦之初,設有礦冶、路工方面的課程必修,到福中礦務大學時期,本科三年級開設有建築計畫等課程。
1931年7月,學校易名私立焦作工學院後,設立土木工程科。
1933年8月,土木工程科改為土木工程系。
1950年3月,華北礦業高等專科學校與焦作工學院合組後成立土木工程學系。
1952年4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批覆的中國礦業學院系、教研組組織系統一覽表中,土木工程學系更名為礦山土木工程學系。同年9月礦山土木工程學系更名為礦山企業建築系。1953年10月,礦山企業建築系更名為礦井建設系。
1963年8月,礦井建設系與採煤系合併成立採礦系。
1980年5月22日,採礦系的煤礦建井、煤礦工業與民用建築兩個專業分出來成立礦山建築系。
1996年4月19日,成立建築工程學院。
2010年1月18日,力學學科整體從理學院劃出,與建築工程學院合併,組建力學與建築工程學院。
學院辦學的指導思想是:以培養人才的綜合素質、實踐能力以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宗旨;在提高本科生培養質量和數量的同時,合理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強調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科學研究相結合,特別加強實踐教學和研究型教學,努力創造科學研究條件;利用各種條件和資源,積極擴大工程實踐視野;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努力拓展國際視野;充實內涵、注重質量、提高效益、辦出特色。

學科設定

學院現設道橋與地下工程系、力學與工程科學系、結構工程系、建築學系、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系等系科;設有岩土工程研究所、岩石力學與土力學研究所、工程力學研究所、工程管理研究所、防災減災與防護工程研究所、建築與城市規劃研究所等研究機構;擁有建築材料檢測中心、以及地下工程、建築結構、建築材料、爆破與支護、道路與橋樑、建築摸型、岩石力學與土力學、計算機等實驗室及圖書資料室。

科研支撐

學院(含深部岩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擁有雄厚的教學科研師資實力,目前已形成以中青年骨幹為主體的學術梯隊,全院共有教職工近187人,其中專職教師150餘人,有2位“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39位教授,27位博士生導師,50位副教授。學院教師中有80多人次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項目首席科學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全國優秀博士後、孫越崎青年科技獎、江蘇省勞動模範、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江蘇省青年科學家獎、江蘇省青年科技獎、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煤炭系統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教育部全國高校優秀骨幹教師、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畫、教育部高校優秀青年教師教學科研獎勵計畫、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江蘇省高校優秀學術帶頭人、江蘇省“333”跨世紀學術帶頭人培養對象、江蘇省“青藍工程”培養對象、江蘇省人事廳授予優秀博士後、等獎勵及榮譽稱號。目前學院在讀博士生、碩士研究生近600人,本科生、留學生2300餘人。
學院現有岩土工程、工程力學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岩土工程、工程力學學科設有“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崗位。設有國家級實驗平台:深部岩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煤礦深井建設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土木工程、力學學科為江蘇省重點學科,土木工程、工程力學學科為江蘇省品牌專業,土木工程學科為江蘇省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建設點,設有土木工程、力學兩個博士後流動站,土木工程、工程力學學科為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現有土木工程、力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下設岩土工程、結構工程、橋樑與隧道工程、防災減災工程與防護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與空調工程、市政工程、工程力學、固體力學、一般力學、動力系統分析、工程管理1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設有13個碩士學位授予學科:岩土工程、結構工程、橋樑與隧道工程、防災減災工程與防護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與空調工程、市政工程、工程力學、固體力學、一般力學、動力系統分析、工程管理、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城市規劃與設計。設有建築與土木工程、項目管理工程碩士學位授予學科。結構工程學科為校重點學科。
學院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領域主要涉及岩土工程、涉及裂隙岩體力學、采動岩體力學、計算岩體力學、非線性岩體力學與工程、結構工程、道路工程、橋樑工程、基坑工程、隧道工程、基礎工程、礦井建設、特種結構、結構物耐久性理論與加固技術、建(構)築物平移、工程項目管理、區域規劃、建築設計、景園設計、室內設計等。 近三年來,學院共主持參加國家“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點項目、面上項目、國際合作項目、國家技術創新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等國家級項目30餘項,省部級項目、企業重大合作項目100餘項,年均科研經費超過3000萬元。 近三年來學院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4項,省部級獎勵30餘項,出版專著近20部,發表論文200餘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近100篇,獲專利20項,其中發明專利7項,在相關領域產生了重要的學術影響,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交流合作

學院積極加強與國外、海外大學的合作與交流。近年來,學院先後組織了300多場高水平的學術講座,邀請了美國佛羅里達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德國波恩大學、日本名古屋大學、日本北海道大學、澳大利亞西澳大學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近40個國內外知名大學及權威科研機構的知名專家和學者來校給研究生和本科生作學術報告。選派了100多人次到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新加坡、前蘇聯、等國外大學進修、訪問或合作研究。先後與十幾個國家的幾十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學術交流和科技合作關係,每年出國進行學術交流和科技合作的教師達數十人次。先後成功舉辦了第四屆、第五屆、第六屆國際採礦科學與技術大會、混凝土與結構新進展國際學術研討會、中英岩土工程學者交流會、江蘇省力學學會青年論壇,協辦中國力學學術大會並組織了“破碎岩體結構與滲流突變力學”專題研討會等多次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學院與英國Nottingham大學新加坡Nanyang 理工大學、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大學、德國Bonn 大學、美國Northwestern 大學. Florida 大學等建立有長期合作辦學和合作研究關係。
悠久的辦學歷史,“人本、學術”的學院環境,“務本、進取”的學院精神、雄厚的師資力量,優良的辦學條件,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奠定了堅實基礎。力學與建築工程學院具終將人才培養工作放在首位,十分重視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套用能力的培養。工作在工業與民用建築、橋樑、公路、礦山、鐵路、港口及政府部門從事管理、規劃、諮詢、設計、施工、勘測、監理、科研、教學等工作的歷屆畢業生以其良好的綜合素質和實幹的精神贏得了社會的廣泛好評。

功能定位

面向新世紀,力學與建築工程學院制訂了新的發展目標:將經過10年左右的努力,將學院建設成為一個以寬口徑的建築工程為主體、以岩土工程和工程力學為基礎、以地下工程(特別是深部岩土力學與地下工程)為優勢和特色、在土木建築與力學領域專業門類齊全,並跨相關學科、專業領域,能夠培養一流高級技術和管理人才的有特色、有影響、有水平、有活力、有潛力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基地。 通過5年的努力,學院總體辦學水平躋身國內同類院系前20名。
力爭5年內將土木工程和工程力學建成國家第一類特色專業,10年左右建設成為國家一級學科重點學科;力爭在5年內將建築學專業建設成江蘇省品牌特色專業,取得博士學位授予權;在3年內通過建設部對工程管理的專業教育評估,力爭建設成為江蘇省特色專業;在3-5年內通過建設部對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的專業教育評估。結合學校的總體發展戰略,積極探索研究型學院的構建和發展模式,力爭在較短時間內將我院從目前的教學科研型建成國內一流的特色鮮明、多科性、研究型的高水平學院,並力爭使學院的學術影響力繼續保持國內知名,有重要影響。

學院領導

靖洪文:執行院 長
顧金才: 院長
呂恆林:院黨委書記
戎輝:院黨委副書記
殷祥超:副院長
岳豐田:副院長
高峰:副院長
劉志強:副院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