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路礦學堂

焦作路礦學堂

焦作路礦學堂(今河南理工大學和中國礦業大學),創辦於1909年,是一所由英國公司投資創辦,我國最早的近代礦業高等學府。1898年6月21日在北京總理衙門簽定的河南礦務章程,是興辦焦作路礦學堂的最初法律依據,1909年3月1日,焦作路礦學堂舉行了開學典禮,首批招收學生20人,田程為首任監督(校長)。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礦大學子上色並復原) (礦大學子上色並復原)

焦作路礦學堂,創辦於1909年(清宣統元年)的焦作路礦學堂,一所最初由英國福公司投資創辦,在我國建立最早的近代礦業高等學府。1898年,英國福公司(Peking Syndicate Limited)獲得在華的路礦開採的特權,1898年6月21日在總理各國事務大臣、慶親王奕的主持下在北京總理衙門簽定河南礦務章程。這是興辦焦作路礦學堂的最初的法律依據,1909年3月1日,焦作路礦學堂舉行開學典禮,首批招收學生20人,聘請英人李恆禮等4人和華人陳筱波等為教習,1912年12月,路礦學堂首屆學生畢業後,福公司單方面撕毀契約,停辦焦作路礦學堂。

歷史沿革

1909年2月25日,清政府河南交涉局與英國福公司簽訂《河南交涉洋務局與福公司見煤後辦事專條》,其中第八條規定:“路礦學堂,議定本年春季開辦。”

1909年3月1日,英國福公司按上述條款規定,創辦 焦作路礦學堂。田程為首任監督(校長),設礦務學門,首批招收學生20人。

1915年5月7日,英國福公司與華商中原公司合組福中公司,學校更名為 河南福中礦務學校,歸外交部河南交涉署直轄。

1919年,學院易名 福中礦務專門學校

礦大學子上色並復原 礦大學子上色並復原

1921年,學校易名 福中礦務大學

1931年,經國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學校易名為“ 私立焦作工學院”。學校成立校董會,河南省主席劉峙任主席。

1931年,私立焦作工學院大門 1931年,私立焦作工學院大門

1933年,焦作工學院根據國民政府教育部規定,改科為系,設定採礦冶金系和土木工程系。

1936年5月,焦作工學院調整系科,採礦冶金系分為採礦系、冶金系,土木工程系分為路工系、水利系。

1937年10月,抗日戰爭爆發,學院 西遷陝西

1938年7月,教育部決定將焦作工學院與北平大學工學院、北洋工學院、東北大學工學院合組成立 國立西北工學院

1946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焦作工學院在 河南洛陽關林暫行復校。

1947年,遷往 河南鄭州

1948年,遷往 江蘇蘇州

1949年9月,焦作工學院遷回 焦作,更名為 國立焦作工學院

1950年1月,焦作工學院劃歸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業部領導。

1950年3月,華北煤礦專科學校併入焦作工學院。

之後發展

中國礦業學院

1950年9月,焦作工學院根據燃料工業部通知,以焦作工學院為基礎籌建 中國礦業學院,並將學校由焦作遷往天津。

1951年2月,中國礦業學院遷往天津 學校進入了一個短暫的焦作—天津兩地辦學的過渡期。

1951年4月26日,中國礦業學院在天津大光明電影院隆重舉行開學典禮和成立大會,標誌著新中國第一所礦業學院歷史的開端。

1952年7月1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中國礦業學院在北京市海淀區東王莊以南十四區西柳樹村用地99.5畝作為建校基地。

1952年7月25日,中國礦業學院北京建校工程破土動工。

1952年10月,中國礦業學院遷往北京。

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唐山鐵道學院採礦科系併入中國礦業學院。

北京礦業學院

1953年10月,中國礦業學院北京、天津校區合併,改名 北京礦業學院,天津校址停止辦學。

1960年,北京礦業學院被確定為“全國重點高等學校”。

1970年5月,受“文化大革命”影響,北京礦業學院被迫遷往四川省合川縣三匯壩,改名為 四川礦業學院,北京校址成立留守處。

1972年12月,經上級決定,北京礦業學院校舍劃出10萬平方米撥給北京語言學院使用。

1978年2月17日, 四川礦業學院再次被確定為“全國重點高等學校”。

1978年6月,四川礦業學院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在江蘇省徐州市重新建校,

焦作礦業學院

1951年2月,中國礦業學院主體遷往天津,焦作校址繼續辦學。

1958年9月,中共河南省委批准改組焦作工學院並訂立新校名為焦作礦業學院。

1959年3月,焦作煤礦學校併入焦作礦業學院。

1959年,燃料工業部焦作煤礦學校併入焦作礦業學院。

1959年9月,焦作礦業學院歸屬煤炭工業部領導。[4]

1961年10月,鄭州煤炭工業學院併入焦作礦業學院。[5]

1966年至1971年,停止招生。

1972年至1976年,學校在中南五省(區)招收五屆“工農兵學員”,實習“開門辦學”。

1979年,招收第一屆研究生。

1995年4月5日,經國家教委批准,焦作礦業學院恢復焦作工學院校名。

2004年12月,學校接受了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獲得優秀。

2003年,學校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

2004年5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焦作工學院更名為河南理工大學。[4]

2009年9月26日,河南理工大學百年校慶。[6]

2011年6月1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與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簽約共建河南理工大學。[7]

2011年,被教育部列入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試點高校。[8]

2012年,河南理工大學入選為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重點建設院校。[9]

中國礦業學院

1978年6月23日,煤炭工業部同意恢復 中國礦業學院校名。

1978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在北京礦業學院原址成立 中國礦業學院北京研究生部

1982年初,中國礦業學院全部遷往 江蘇省徐州市,結束三匯壩辦學歷史。

1984年12月,中國礦業學院文昌校區正式竣工。

中國礦業大學

1988年,中國礦業學院更名為 中國礦業大學,鄧小平題寫校名。

1997年,中國礦業大學首批進入“211工程”。

1997年7月,經國家教委和北京市批准,成立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中國礦業大學形成“一校兩地三校園”辦學格局。

習近平總書記為中國礦大德國項目見證 習近平總書記為中國礦大德國項目見證

1998年9月,北京煤炭管理幹部學院併入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2000年,中國礦業大學劃轉教育部直屬管理。

2003年,開始建設中國礦業大學南湖校區。2006年,中國礦業大學辦學主體遷移至南湖校區,文昌校區供研究生院、徐海學院、套用技術學院、成教學院等使用。

2006年底,中國礦業大學進入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試點建設行列。

2009年10月18日,中國礦業大學迎來建校100周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同志致賀信,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同志作出批示,祝賀中國礦業大學建校暨中國煤炭高等教育成立100周年。

2009年,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正式更名為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簡稱“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中國礦業大學入選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安全科學與工程、礦業工程2個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

焦作路礦學堂先後孕育了中國礦業大學、河南理工大學和西北工業大學,三所大學為中國礦業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充分繼承了焦作路礦學堂百年傳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