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舞蹈文化教程

《中國民間舞蹈文化教程》是2001年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羅雄岩。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國民間舞蹈文化教程

中國民間舞蹈是中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文化成果,是舞蹈文化的寶貴財富,要使它適應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需要,使它在弘揚中國文化中起到應有的作用,就必須對它進行系統性的研究,總結出關於中國民間舞蹈的一些基本理論,本書就是基於這一目的而撰寫的。

全書分為12章,第1、2、3章為舞蹈文化的基礎知識。第4、5章是從古代文化遺存的角度分述中國原始舞蹈文化遺存與鼓舞文化情貫古今的特色。第6~11章按“五種文化類型”的劃分,對一些民族的民間舞蹈進行具體的文化分析;第12章著重論述中國民間舞蹈與時代精神這一根本性的問題。為閱讀和授課時之方便,每章後面附有每章重點與思考題;為讀者深入研究時查閱有關註解之方便,各章注釋和參考書目均放在本書最後的附錄部分。

目錄

《中國藝術教育大系》序

前言

第一章 舞蹈的文化探索

第一節 文化

第二節 舞蹈文化

第三節 中國民間舞蹈文化

第二章 民間舞蹈的概念與文化特徵

第一節 民間舞蹈的概念

第二節 民間舞蹈的文化特徵

第三章 中國民間舞蹈的概況與文化類型

第一節 中國民間舞蹈的概況

第二節 中國民間舞蹈文化類型

第三節 民間舞蹈的民俗文化特徵

第四章 中國原始舞蹈遺存

第一節 中國原始舞蹈遺存及其特點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第一章 舞蹈的文化探索

第一節 文化

二、文化的兩種類型

文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標誌,文化的積累、傳播和發展,主要是通過文字和人的直接傳承進行的。“人類之所以成為人類,並不斷地前進,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人類能夠記述自己的發展歷史,積累文化知識”。遠古以來,人類曾用刻石銘骨、竹簡帛書等方式,記述當時的生活和文化成就。印刷術出現後,又利用印刷出版記述人類前進的歷程,給後人留下許多重要的文物、文獻。現代人通過金石文物、故書古籍,便可了解古代的生活;一些未能記載的有關文化史料,卻在人們的生活中、民間文學藝術中有所遺存。因此,只有全面發掘文字記載的與無文字記載的文化遺存,經過研究,充分運用於創造人類社會更美好的未來。

在語言形成以前,人類曾使用聲音、手勢、體態傳情達意,進行交往。那時,人體是表現文化和保存文化的主要形式。語言形成,文字出現以後,人們可以利用語言文字廣泛交流;利用語言文字繼承、傳播和發展文化,促進了社會經濟生活的發展,提高科學文化的水平。同時,人類自身的各種本能、思維能力、創造力的潛能也隨之增強,並得到充分的發揮。在語言文字不斷規範,詞義更加明確、洗鍊的發展過程中,見諸文字的各種文化逐漸形成系統的文字文化。人類發展過程中,各歷史階段的文化特徵會在人體留下生理的、心理的文化痕跡,直到現今依然有所遺存,並被人們理解,這種可以傳情達意的動態形象,就是“人體文化”。“人體文化”和各種非語言文字文化構成非語言文字文化體系,從而形成文化的兩種類型。非語言文字文化並不限於舞蹈,音樂、美術、雜技、體育等文體形式,民俗、禮儀、以及勞動生活的動態等,都屬於此類文化。非語言文字文化也有高低之分,同樣可以創作各類藝術精品,例如:優美的舞蹈形象,觀後令人回味無窮;引人入勝的樂曲,可繞樑三日;精美的美術作品,給人以深邃的聯想。因此,作為非語言文化,無論是創作與表演者還是觀賞者,同樣需要學習和培養,才能達到較高的文化水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