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飛豹飛機是由中航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研製的,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國國家重點型號飛機。在中國新飛豹轟炸機研製中,首次由二代機的機械操縱升級全許可權全數字電傳飛控,在全世界創造一個記錄。它是中國載彈能力最強、航程最遠、作戰半徑最大的殲擊轟炸機,可掛載多種精確制導武器和非制導武器,可實施敵防區外遠程精確打擊。
總設計師
1983年,21歲的陳驪醒懷揣著“航空報國”理想從西北工業大學慣性導航專業畢業來到中航工業一飛院,開始了他“成就鷹的飛翔”的歷程。在“新飛豹”研製中,陳驪醒帶領團隊研製出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且性能先進的綜合航電火控系統,使得該機多次在各種模式和複雜環境下的高強度對抗演練中創造了飛彈實射命中率100﹪的好成績。此後,隨著某型號立項,作為主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長陳驪醒,肩上又多了一副擔子——型號總設計師。
設計理念
在很短時間獲得功能提升,有效增強飛機作戰效能和使用安全性,難度非同一般。由此,陳驪醒在型號研製中始終強調“V型設計”理念,即從頂層設計開始不斷進行頂層驗證,然後逐期驗證逐期綜合,形成產品再回歸驗證,以此掌控全局,並實現研製工作的高效推進。
電傳飛控
首次由二代機的機械操縱跨越式地升級到三代機的全許可權全數字電傳飛控,對於平均年齡僅有30來歲的研製隊伍而言,挑戰頗大。唐長紅指出:“如果能夠按期首飛,我們將在全世界創造一個記錄,還沒有哪型電傳飛機能在這么短時間內實現首飛。”
電傳飛控研製雖然也有一段摸索的過程,但在方向上,沒有出現重大失誤。所有的地面仿真試驗和半物理試驗得出的曲線和理論計算的曲線,吻合度都很高。經過首飛,控制率設計也得到了飛行員的充分認可。
CFD數值
改型升級的飛機約束多、限制多,而且原型機是我軍現役飛機中攜帶外掛物品種最多、構型最為複雜的戰機,在此基礎上加裝某裝置、增掛超大型外掛物且保證飛機平台性能不降低,總體技術方案制定、氣動外形設計同樣難度很大。為此,陳驪醒力主團隊採用國內數值仿真計算最前沿的CFD數值模擬方法和氣動噪聲分析方法,並積極組織相關專業協調,確保了研製要求。
科技攻關
在飛機首飛前一周的一天,試飛員在飛機試滑過程中發現剎車壓力建壓慢,這一下子讓團隊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陳驪醒從全局出發,明確一定要查出原因,讓試飛員放心安全飛行;同時,連夜組織一飛院和相關成品廠排故。在發動機試車轟鳴的環境條件下,陳驪醒和技術人員一起進行機上試驗、試驗室試驗查找原因,數次召開現場技術協調會,根據試驗數據分析故障,憑藉深厚的功底,從細節入手,提出技術分析思路,並通過驗證試驗,確定了故障原因。此後,他和大家一道制定解決方案,經過12個小時的連續夜戰,終於圓滿解決了問題。
線束敷設
線束敷設是該型機研製中的一項重要設計工作,既要求系統間干擾小,還要便於檢查和維修,最重要的是要防止線束機械磨損或損壞,提高線束安全性和可靠性。然而,在進行飛控操縱機構上的線束敷設時,設計員遇到了困難:由於腳蹬機械運動行程需達到一定距離,腳蹬上的感測器線束必須留有充分的長度餘量,且線束隨著腳蹬處於運動狀態,而腳蹬周圍空間布置有液壓管路。如何才能避免線束機械磨損,周圍空間沒有合適的卡箍安裝點,線束如何固定,針對這些問題,在場的主任師、設計員集智攻關,都未能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陳驪醒詢問了相關技術人員,分析了技術圖紙,查看了飛機現場,最後組織了工作研討,指出該問題癥結是中央操縱機構成品與飛機線束間界面不清晰。然後,他指示在中央操縱機構成品與飛機線束間設立分離面,並對線束在成品上綁紮固定的路徑和需要考慮的因素進行了指導,問題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