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績效評估報告

中國政府績效評估報告

《中國政府績效評估報告》,由中國地方政府績效評估體系研究課題組編撰完成,與各地政府已實行多年的具體考評模式相比,這是中國首次對政府績效評估提出了一套政府指導性的綜合考評體系。

(圖)中國政府績效評估報告中國政府績效評估報告

《中國政府績效評估報告》,是中國第一本政府績效評估報告,由中國地方政府績效評估體系研究課題組編撰完成,2009年4月25日在北京首發。與各地政府已實行多年的具體考評模式相比,這是中國首次對政府績效評估提出了一套政府指導性的綜合考評體系。

簡介

(圖)首發式首發式

《中國政府績效評估報告》是中國地方政府績效評估研究課題組多年研究推出權威報告,總體上反映了近年來中國政府績效評估的理論和實踐成果。該書首次對地方政府的績效評估改革進程與經驗進行總結:山東青島的整體推進型績效考評模式、江蘇邳州的戰略導向型績效評估模式、貴州省直機關的目標責任制型政府績效評估模式、江蘇南通的三位一體績效考評模式、上海楊浦的問績於民型政府績效評估模式、河南洛陽的幹部實績型績效評估模式等六種模式作為全國典型模式推出。各地方績效評估的發展,也為課題組完成國家政策性指導標準的評估體系奠定了經驗基礎。

課題組組長、報告主編桑助來介紹說,該書首次提出了政府績效考評的8個評估體系,即政府綜合政績考評體系、政府部門績效評估體系、公共財政預算績效評價體系、公共政策績效評估體系、公共項目績效評估體系、公務員績效考核體系、績效審計體系、公民評議政府體系。

該書在考評方式上強調建立開放透明的考評體系,改變上級黨政機關對下級部門的單一考核行為,主張動員人民民眾參與評價,把人民民眾對政府的評價作為評估的根本標準。

終極標準

《報告》課題組指出,長期以來,效率原則是公共組織基本的價值取向,行政高效成為政府追求的最高目標。在這樣的社會氛圍里,我們原有的政府績效評估體系是能夠適應需要的。但是隨著社會民主化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政府管理的本質不是管制而是服務”,因此政府評估的導向要“以公民為中心,以公民的滿意度為政府績效這個“終極標準”。

作用

《報告》的作用概括為:其一,從政策的高度給政府績效考評提供一個統一的指導性的標準;其二,像高考引導中國小教育一樣給政府績效評估引入一個激勵機制;其三,對政府職能轉變作出推動作用。

《報告》中的評估模式不僅吸收了國外評估模式和各地評估模式的優秀經驗,也結合了中國的大政方針和中國的具體國情,相比各地的評估模式來說這是一個更具有全局性和更注重巨觀層面的評估模式。該報告在引導成立一個獨立於政府的,由專家、相關社會機構、普通民眾和媒體共同組成的第三方機構來進行具體的評估。

評估體系的問題

《報告》主編、課題組組長桑助來特彆強調,中國目前的各種政府績效評估體系的運行存在五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政府績效評估發展不平衡,許多地方政府考評依然採用傳統的方式,以公務員個人總結代替部門考核,以年度會議代替績效目標制定,以單項評比檢查代替綜合績效評估;

二是政府績效評估缺乏統一的政策指導和法規保障,我國政府績效評估時間十幾年來一直處於自髮狀態,工作的啟動和開展主要取決於領導人對這項工作的認識程度,容易造成地方政府績效評估工作的持續性不強,經驗交流和推廣不夠,評估實踐的廣度、深度和力度受到影響;

三是政府績效評估體系不健全,會有片面追求GDP傾向;

四是政府績效評估方式開放度不高,評估的主體主要是上級機關,社會公眾參與少,造成重工作過程的評估,尚未深入到對工作最終效果的測評;評估方式多為“運動式”“評比式”,隨意性大,持續性規範性不強;政府績效評估的封閉性、神秘性、主觀性較強,透明度、公開化和客觀性還不夠,缺乏必要的社會監督和制約;

五是績效評估理論基礎薄弱,理論對實踐的引導力度不夠,中國政府績效評估起步晚,一些研究主要限於對國外理論的介紹和評鑑,對中國政府績效評估的實踐總結還不夠,中國特色的政府績效評估理論體系尚未建成。

評估體系的障礙

各項考核體系在實際操作中會遇到的幾個障礙,首先,由於一些幹部事業心、責任心不強,對人民民眾的要求和期待麻木不仁,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有些人只想當大官,不想幹大事,盡做表面文章,搞“政績工程”;有的人官僚思想嚴重,習慣於傳統的考評總結方式,不調查、不研究、不創新。

其次,我國在許多方面還不能為實行績效管理提供有力支持,特別是考評職能弱化,沒有設立專司政績評估考核的機構和部門,在幹部人事、公共財政、公共項目管理等方面缺乏以績效為導向的體制機制。

第三,由於受傳統管理理念影響,對政府績效管理簡單化理解,造成評估上的種種誤區。

另外,由於績效考評強化競爭意識、效率觀念,衝擊機關“平靜”的生態環境。

針對這些“障礙”,《報告》課題組建議,一要切實將績效評估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二要科學制定各地各部門的考核內容和考核重點,形成正確的導向,同時完善考核機制和方式,形成開放透明的考核體系。三是應建立強有力的專職考核工作機構,配備事業心強、素質高的工作隊伍,不斷提高考核工作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客觀性;四是一定要結果兌現,強化考評結果的運用,完善激勵保障機制,將考評與幹部選拔任用結合、與財政預算改革結合、與公務員獎懲結合、與日常管理制度結合、與行政問責結合。

建議

《報告》課題組認為,政府績效評估是政府管理模式的創新,是政府改革的深入和突破,一定程度上是政府自身的革命。它科學性強,會觸及一些落後觀念、一些習慣勢力和一些體制障礙,啟動的難度和阻力不小,堅持下去更需要強大的動力機制。

《報告》特別指出,作為政府績效考核的核心著力點,使公民評議和按語政治能夠實現經常化、秩序化,最重要的還是對這一制度進行必要的法律確認和必要的規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目前國內政府績效管理評估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體系性問題

自髮型、運動式
形式主義,官樣文章
各自為政,多頭考核,引發矛盾衝突
沒有理論指導,顧此失彼
指標體系不完整、評估體系不平衡
沒有制度性規範

操作方法問題

工作落實與績效考核兩層皮
半天定一年
考核指標、內容、標準籠統,責任難以明確
考評主觀化
考核過程難以體現工作複雜性
缺乏過程監管,考核不具有針對性、難以追溯

結果套用

對考核結果缺乏針對性分析,獎勵失敗
把結果套用等同於獎賞、評優
考核結果對工作改進指導不具體、沒有措施不明晰
局限於年度考核,沒有形成長期支持機制

構建本土化政府績效管理體系

建設的前提

(1)以我國行政體制改革和發展目標貫徹落實為總目標;
(2)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運行機制為靈魂;
(3)以現代管理理論為指導,循序漸進;
(4)根據地區差異、政府層級差異,共性與個性統一,規範性和可行性相結合。

復佐政府績效體系結構

政府績效管理是個系統的、體系性的管理機制變革,其發展導向是“政府全面績效管理(CPM)”。
復佐政府績效體系結構(FZ-CPM)以某級年度各項工作統籌協調、指標化落實、預算編制和控制為目標;構建包括“部門整體績效管理”、“部門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考核”、“工作人員績效管理”的政府內部績效考核與過程監管,以及包括“社會滿意度評價”、“重大項目和公共政策評估”、“獨立的第三方績效評估”的外部評估;並以此構建適用於該級政府主要領導管控平台(進度預警和駕馭全局的決策支持平台)。復佐公共績效管理中心http://www.fozone.org/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