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思想學說史》是由著名的中國思想史學家張豈之先生主持編寫的大型思想史叢書。共六卷九冊,包括先秦卷、秦漢卷、魏晉南北朝卷、隋唐卷、宋元卷和明清卷,涵蓋了對中國思想文化史上各個重要時期的重大思想及各家學說的闡述和研究。各卷均由國內思想史學界的優秀學者主筆,由張豈之教授最後統稿、編定。該叢書在國內已有的中國思想史類著作的基礎上,吸收了國內外近年來最新的一些研究成果,具有更為開闊的視野和更為濃厚的時代氣息。《中國思想學說史》對侯外廬《中國思想通史》以來近五十年的中國思想史研究的主要成就進行總結,比較充分地反映中國思想史研究的新進展;以思想學說為契入點,努力揭示思想意識產生的學術土壤,嘗試對中國思想史的演變歷程及其主要內容提出更加符合中國文化原貌的解析,把中國思想史寫成為真正在中國學術土壤中生長發育的歷史;注意思想與文化發展的關係,力求揭示各個歷史時期思想觀念在文化形式中的滲透與表現。全套書結構嚴謹、史料豐富、文字可讀性強,是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優秀叢書。本卷為其中的魏晉南北朝卷。
本書目錄
緒論
第一篇 社會篇
第一章 經濟底蘊
第二章 生活方式
第一節 藥、酒與寬衣裸袒
第二節 率性放誕
第三節 喪葬新風
第四節 賢嬡的林下風
第三章 文化風尚
第一節 臧否人物
第二節 清談
第三節 嘯歌
第四節 士族的雙重人格
第二篇 名法篇
第一章 建安時代
第一節 漢末思想遺韻
第二節 荊州學派
第三節 曹操集團的政治理論
第二章 曹魏前期
第一節 名法之學的歷史走向
第二節 劉劭《人物誌》的學術信息
第三篇 玄學篇
第一章 魏晉玄學概論
第一節 什麼是魏晉玄學
第二節 魏晉玄學的產生
第三節 魏晉玄學的評價
第四節 魏晉玄學的分期
第二章 正始玄學
第一節 正始名士
第二節 何晏的《無名論》
第三節 王弼:玄學理論的誕生
第三章 竹林玄學
第一節 竹林七賢
第二節 嵇康、阮籍的生命體悟
第三節 向秀與魏晉之際玄學的發展
第四章 西晉玄學
第一節 中朝名士和元康放達派
第三節 郭象:玄學的理論巔峰
第五章 東晉玄學
第一節 中興名士
第二節 永和玄言
第三節 張湛:玄學理論的終結
第四篇 佛教篇
第一章 漢晉般若學
第一節 漢晉之際《般若經》的傳譯
第二節 “六家七宗”的般若學思想
第三節 鳩摩羅什及其弟子僧肇的中觀學
第二章 南北朝的佛性論-
第一節 竺道生的佛學思想
第二節南北學風與主要學派
第三節 佛教與儒、道的主要論爭
第四節 南北學風
第五篇 道教篇
第一章 神仙道教
第一節 魏晉之際的天師道
第二節 葛洪與《抱朴子內篇》
第三節南北朝道教的變革
第二章 道教重玄學
第一節 “重玄”的思想淵源
第二節 重玄學之理趣
第三節 南北朝道教義學與重玄學
第三章道教與科學
第一節 道氣論與醫藥學
第二節 丹術與古代化學
第四章 道教與儒、佛的紛爭和交融
第一節 道教與儒家的關係
第二節 道教與佛教的關係
第三節 道教與儒、佛的紛爭和交融
第五章 道教史學
第一節 魏晉南北朝道經目錄學
第二節 《抱朴子內篇》的道教史學價值
第三節 《真誥》的道教史學價值
第六篇 儒學篇
第一章 魏晉之際的儒學
第一節 漢魏之際儒學的演變
第二節 王肅經學與魏晉官方哲學
第二章 東晉南朝儒學
第一節 東晉南朝的“崇儒興學”
第二節 經學的傳承及其玄學化
第三節 經學的主要代表
第三章 十六國、北朝儒學
第一節 十六國、北朝的“崇儒興學”
第二節 儒家經學的傳承與特點
第三節 儒學與少數民族的漢化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介紹
主編簡介:
張豈之,著名思想文化史專家。195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同年考入清華大學哲學系攻讀研究生。現為西北大學名譽校長,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編和獨立撰寫的學術著作有:《宋明理學史》(與侯外廬、邱漢生合作主編)、《中國思想史》、《中國傳統文化》、《儒學·理學·實學·新學》、《中華人文精神》、《中國歷史》(六卷)、《中國學術思想編年》(六卷)、《春鳥集》、《中國思想文化史》、《中國歷史十五講》等,發表中國思想學說史方面學術論文多篇。 分卷主編:
劉學智,陝西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陝西師範大學宗教研究中心道教研究所所長,陝西孔子研究會會長,陝西關學與實學研究會會長、陝西中國哲學史研究會副會長等,著有《中國哲學的歷程》(1993)、《儒道哲學的闡釋》(2002)等,在《哲學研究》、《中國哲學史》、《孔子研究》、《人文雜誌》等刊物發表論文七十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