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中國學術編年》是迄今為止學術界以編年的形式首次對中國歷代學術發展史進行綜合性的系統梳理、還原和重建,是一部力圖站在21世紀新的學術制高點上全面綜合與總結以往學術成果的集成性之作,同時也是一部兼具研究與檢索雙重功能的大型工具書。《編年》的出版不僅是新世紀以來中國學術界的文化積累,它的編撰代表著一代學人的學術思考與總結,而且對21世紀國學的研究與復興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中國學術編年》的出版,中國學術史的敘述,第一次不再局限於中原文化的中心論、不再局限主流階層的官方學,不再局限於單純的思想史的眼界,不再局限於近代以來幾成范型的哲學史的學術史模式。《編年》吸收了最新的史學方法論的成果,明確提出,華夏文化孕育於中國文化之母體,受到多元民族與區域文化的滋養而走向獨立與興盛,並在不同時期呈現為不同的主流形態與演變軌跡。而中國學術之所以生生不息,與時俱進,也就在於其同時兼具自我更新與吸納異質學術文化資源的雙重能力,在縱橫交匯、融合中吐故納新,衰而復盛。因此,《編年》開闢了從“文化—學術”、“傳統—現代”、“本土—世界”這樣三個維度,重新審視中國學術史的歷史進程與演變規律,大致重新劃分為華夏之融合、東方之融合與世界之融合三個歷史時段,並在這個背景下,梳理了中國學術史在這三個歷史時段中的主導形態及其與世界的關係發生的依次變化,即分別從華夏之中國到東方之中國,再到世界之中國。這完全不同於其他所有的學術史的寫作方式,是一種全新的歷史敘述語言。以如此之眼界,《編年》終得以開拓出中國學術通史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