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教基金與志教工程
志教基金:全稱是“中國大學生志願支教基金”,英文譯名為“China Foundation for Voluntary Teaching of University Students”(縮寫為“Vol-Teach”),是以關注教育事業發展的有識之士、熱心公益慈善事業的知名人士、從事志願支教活動的高校大學生為主體而組成的志願性、公益性社會組織,致力於中國青少年教育事業的進步與發展。志教工程:全稱是“中國大學生志願支教工程”,即秉承“科教興國”理念,踐行“知行合一”宗旨,資助和幫助全國各高校組織發動高校大學生,面向全國義務教育欠發達地區(特別是中西部貧困邊遠地區)小學生和城市農民工隨遷子女,全面、深入、持續地開展規範化、體系化、科學化、長效化的志願支教活動,使大學生群體接受實踐鍛鍊、開拓思維視野、提高綜合素質、實現品格提升,使小學生群體得到精神激勵、受到科學教育、改良學習方法、樹立良好願景,從而促進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的公平、均衡、科學發展,促進中國青年與少年兩大群體整體素質的共同提升。
基本情況
“大學生志願支教活動”的概念:高校大學生利用暑假或課餘時間,對全國義務教育欠發達地區(特別是中西部貧困邊遠地區)小學生和城市農民工隨遷子女,所開展的志願性教育活動。據統計,自2000年以來,北京17所高校的大學生成立了22個志願支教團隊,先後赴中西部19個省區的97所國小、京郊51所農民工子弟國小,累計派出志願者10840人次,支教小學生約81570名。
大學生志願支教活動主要有六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在價值取向上,體現志願公益性。不涉及就業問題,不享受國家優惠政策,是純粹的志願性公益活動,衣食住行自理,沒有任何功利考慮。
二是在目標定位上,體現精神激勵性。不涉及學校硬體建設,主要是通過心靈啟發、思想啟蒙、感情溝通、榜樣激勵、心理輔導、學習輔助等精神激勵方式,幫助農村孩子改良學習方法、最佳化心理素質、激發內在動力、樹立遠大理想,是一項“精神性”、“軟實力”工程。
三是在客觀作用上,體現輔助補充性。不取代中西部農村國小和城市農民工子弟學校的正常授課,不影響基本課程進度,能夠發揮大學生的比較優勢,彌補農村教師流失嚴重、學科結構失衡、師資能力欠缺等問題,是一種有益的補充。
四是在發展趨勢上,體現引導傳承性。默默無聞、不求名利、無私奉獻,帶動了越來越多的青年學子,不斷傳承奉獻精神,體現著一種對當代青年的正面引導作用。
五是在結構搭配上,體現長短期結合。兼顧城郊與農村,去中西部貧困邊遠地區國小一般是八月中旬,為期一周到半個月(此時高校未開學、國小剛開學);去城市郊區一般是利用平常課餘時間或周末,每次去半天,每年去十幾次到幾十次。
六是在投入產出上,體現較高性價比。大學生有才華、有愛心、有精力、有時間,比較適合在校大學生這一群體。一個大學生能支教一個人教一個班,放大效應明顯,能夠在短時間內給孩子們以針對性的良好輔導。
同時,大學生志願支教活動在組織化、制度化、科學化、長效化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在組織管理方面,缺乏整體規劃、無規模效應。志願支教活動自發形成、自行活動,大部分沒有學校支持、沒有長期計畫、缺少規模效應,各高校志願支教團隊之間缺少溝通、配合、信息共享。
二是在支教能力方面,缺乏專門培訓、無質量控制。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以提高志願支教活動的整體水平。比如:大學生課堂控制能力稍顯不足;對存在心理問題的部分孩子缺乏有效的心理輔導;支教結束後當地小學生容易出現心理起伏等。
三是在效果管理方面,缺乏後續跟蹤、無長效機制。部分大學生在支教後與孩子們保持聯繫、指路導航,但受客觀因素影響做得還不夠。如何把支教成果繼續保持住、實現成果最大化,需要在建立機制上將後續工作鞏固下來。
四是在配套措施方面,缺乏外部支持、無資金保障。很多大學生志願支教活動沒有經費,基本上都是自費,甚至沒有人身保險,對於家庭條件不太好的大學生,確實存在不小的壓力。有些大學生靠國家助學貸款維持生活,對志願支教活動有其心、無其力。
主要成效
大學生志願支教活動作為一個平台,把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進行了對接,使大學生和小學生兩大群體受益匪淺。小學生:感到溫暖、受到激勵、學習更努力
一是孩子們對大學生真心歡迎。北京市順義區啟航學校五(2)班的一個孩子給大學生寫了封感謝信:“湯老師:你上課總是那么讓人輕鬆,每次上您的課我都會很愉快,你是我們的老師,就像大哥哥一樣關心我們。您說你要走了,我們都很捨不得您。我對於您這個老師很滿意。只有您才了解我們。湯老師我想對您說:湯哥,再見了,希望以後還能見到您。”二是孩子們的精神需求得到滿足。甘肅隴西縣通安驛鎮高陽中學一名叫石強的孩子來信寫到:“您和我們見了一面而已,就為我們做了那么多事,您一個陌生人都會幫助我們,我們要更加努力學習,來回報您。”大學生給他們以心靈的安慰、精神的鼓勵、榜樣的力量,讓孩子們感到溫暖,感到沒有被社會遺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對未來產生了美好的預期。
三是孩子們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北京市郊某農民工子弟學校有一名小姑娘叫蒲倩,曾受北京交通大學“繁星志願支教團”支教,後來回四川讀國中。2008年5月12日,當大地震發生時,她第一個從午睡中反應過來,馬上記起大學生們教她的地震逃生方法,叫醒並帶領同學們飛速下樓、跑到操場上,救了很多同學。
四是受支教的國小升學率得到提升。經過大學生支教,很多孩子通過刻苦學習,實現了考上大學的夢想,人生從此改變。例如寧夏西吉縣籍王清華,曾受中央民族大學理學院信息與計算機專業大學生肖銖瑤的支教,2009年考入同所大學、同個專業。
大學生:感受深刻、收穫豐富、受到再教育
一是在國情教育之旅中,熱愛祖國、勇擔使命。中國地質大學一名材料學博士叫侯喜鋒,吉林人,家裡窮,靠國家助學貸款支持學業,已志願支教好幾年。他長得又黑又瘦、不像東北大漢,在交流中得知,他每頓飯只吃二兩米、平時很少吃肉,省下錢用於暑期赴寧夏西海固地區支教。二是在社會實踐之旅中,心繫社會、踐行責任。一部分大學生“長途、短期”地去中西部貧困邊遠地區:乘坐十幾甚至幾十個小時的火車硬座;住簡陋的窯洞或民房,粗茶淡飯,無法洗澡;不捨晝夜地教課、改作業;徒步十幾里至幾十里山路去家訪。另一部分“短途、長期”地去城市郊區:乘坐幾個小時的公交或捷運;耐心解答孩子們的各種問題;開展文體活動;與孩子們進行書信、電話聯繫,幫助解決他們成長中的問題。
三是在無私奉獻之旅中,接受教育、增長才幹。北京大學“教育知行學社”負責人叫王丹瑩,每周五下午到北京昌平區的振華學校進行志願支教,她感觸很深地說:“從小在北京長大,享受了各種便利資源。想到農民工為北京的發展所做的貢獻,而他們的子女卻在那樣艱難的環境中成長,覺得很內疚。也許支教無法帶來太多的改變,但至少能讓那些孩子感受到更多的溫暖,讓他們明白自己不是被邊緣化的群體,沒有被遺忘……”
四是在愛心公益之旅中,教化自我、感染他人。有一名叫徐和平的志願支教大學生說:“面對學生們那一雙雙渴望的眼睛,我真的覺得自己是很幸福的人,懷著一顆感恩之心去努力工作。”大學生們將支教過程記錄下來,有震驚:“每一天總有讓我們震撼、心酸、感動的事情。”有感嘆:“苦不是拿來攀比的一種東西。”有提煉:“愛,拓寬你我生命的跨度。”有反思:“我們是去教育,還是去接受再教育?”有不捨:“支教離開時,孩子們流下的淚水足以打濕我的一生。”還有決心:“那片土地,給我踏實與滿足的黃土地,我還會再去的。”
建立“志教基金”、發起“志教工程”:
大學生志願支教是一個利國利民、利人利己、多贏並舉的好事,對農村兒童成長有益、對高校大學生有益、對社會穩定有益、對國家發展有益,很多社會著名人士評價:“這是一個好事”,紛紛表示也要讓自己的孩子暑期去西部或城市農民工學校支教助學。經多次座談交流、實地調研,很多志願支教的大學生和社會人士提出建議,有必要打造一個公益事業的平台,既要體現國家教育的發展方向、又能整合社會公益慈善資源,既要培訓和資助大學生開展教育活動、又能建立穩定的對口教育基地,實現多邊的對接,解決現存的困難,推動志願支教活動規範化、科學化、持續化、長效化地開展。基於此理念,經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大力支持和同意,從2009年8月開始,著手建立中國大學生志願支教基金,推動中國大學生志願支教工程。具體情況如下。
基金章程:
(節選自《中國大學生志願支教基金章程》中的“第二章業務範圍”部分)1、資助和幫助全國各高校組織開展的大學生志願支教活動(不直接組織開展志願支教活動),為大學生志願支教活動提供信息發布、聯絡協調、科學培訓、成效評估、風險控制、管理最佳化、規劃制定、資金支持、法律援助、媒介宣傳、宣傳表彰等方面的幫助和支持。
2、通過“性格塑造教育、目標激勵教育、科學方法教育、藝術素養教育、生活常識教育”五種教育,著力提高小學生的“性格、目標、方法、藝術、常識”五種素質,培養綜合素質厚重紮實、精神狀態積極健康、體現優秀性格品質、具有內在發展動力的兒童。
3、通過資助、授課、培訓、長期聯絡等多種方式,照顧和關愛殘疾兒童、孤殘兒童;幫助家庭困難、品性良好、學習積極的小學生完成國小教育;發現和培養具有特殊天賦的兒童;資助經營困難的國小和具有社會公益性質的職業教育、特殊教育機構。
4、資助大學生開展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自主創業、具有良好經濟社會效益前景的創新發明、符合國情需要的社會調研等活動;組織開展具有針對性、前瞻性、持續性的學術培訓活動,幫助高校大學生具備清晰開闊的思路、良好的公民道德、高層次個人素質;積極推薦德才兼備、品學兼優的高校畢業生獲得良好的就業機會。
基本方針:
——理念:科教興國、知行合一
——口號:同在藍天下、大手牽小手
——使命: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
——宗旨:促進教育的公平、均衡、科學發展
——意義:培養一代人、鍛鍊一代人、感動一代人
——原則:虛實結合、知行合一、德才兼備、品學兼優
——目標:打造一個平台、構建一個體系、樹立一面旗幟、刻
度一把尺子、建設一架橋樑、掌握一艘航船
發展規劃:
(1)建立健全內部管理體系
——理論體系 (執委會負責)
——培訓體系 (執委會負責)
——評估體系 (執委會負責)
——規劃體系 (執委會負責)
——組織體系 (執委會負責)
——宣傳體系 (執委會負責)
——募資體系 (顧問委員會負責)
——財務體系 (張小華、張丁昕牽頭)
(2)建立志教基金代表處:
志教基金總部設在北京,在全國範圍內的中心城市設立代表處,包括東北的瀋陽、長春、哈爾濱,華北的天津、濟南,華東的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華南的廣州、廈門,中南的武漢、鄭州、長沙,西北的西安、蘭州、烏魯木齊,西南的重慶、成都。爭取各地的資源,吸收各地的經驗,共同把這個事業做好。
(3)建立志願支教對口基地體系
——各高校志願支教團隊現有的支教聯繫點
——中國青基會在全國各地建立的希望國小。
——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深圳等市郊的農民工子弟學校。
——河北張家口、山西大同、內蒙鄂爾多斯、黑龍江大慶、吉林延邊、遼寧遼西、陝西榆林、陝西銅川、陝西延安、陝西渭南、山東菏澤、河南南陽、湖南湘西、廣西百色、四川甘孜、四川阿壩、福建武夷山、寧夏西海固、西藏那曲、新疆和田、新疆喀什、雲南文山、貴州黔東南、青海海南等地級市的農村國小。
(4)設立志願支教行動項目體系
——“百名博士志教團”項目:面向中西部
——“千名碩士志教團”項目:面向中西部
——“彩雲之南”項目:面向雲南民族兒童
—— “知行合一”項目:面向大學生創業
—— “少 年 行”項目:面向地震災區兒童
—— “瓊瑤之花”項目:面向西部失學女童
—— “三江之源”項目:面向藏區兒童
—— “天山之光”項目:面向新疆兒童
—— “草原之光”項目:面向內蒙兒童
—— “星星之火”項目:面向革命老區兒童
(5)宣傳“志教工程”:
通過圖片展、網站、出書、報刊、公益廣告、文藝晚會、電影、紀錄片、電視訪談、慈善拍賣等多種方式,大力宣傳和推動“志教工程”,不斷擴大規模、深入挖掘內涵、切實提高質量,呼籲全社會有識之士支持和參與“志教工程”,從各個領域、各個層面、各種方式為“志教基金”、“志教工程”提供幫助。
(6)實施第一期“志教工程”:
2010年,計畫培訓或資助大學生5000名、支教國小100所、受益小學生10萬名。
從2010到2015年的5年內,發動全國範圍內的1百所高校,培訓或資助10萬名大學生,志教助學100萬名農村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