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

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

《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是現代唐君毅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

內容簡介

本書曾於1968年2月由新亞研究所印行,1974年再版。本書據74年再版本校訂,編為噬唐君毅全集》第十三卷。

本書所論述和研究的是人性問題在中國哲學史上的發展。作者在自序中對。原論”又加以說明,即在論述先哲於某問題所陳之義理時,力求少用外來語,以析其所用之名言之諸義,明其演生之跡,觀其會通之途;以使學者得循序契入,由乎易以見遠於高明,由卑近而漸趨於遠大。

全書分十七章,分別依次論述以下諸問題:中國人性觀之方向,春秋時代之對德言性,孔子對習言性,告子即生言性,孟子即心言性,莊子復心言性,荀子對心言性,中庸之即性言心;乾坤之道、禮樂之原、政教之本與漢學者之言性。漢魏學者對客觀的人性之分解的說明;客觀的人性論之極限與魏晉之重個性及個性完成之道,佛家言性之六義及其與中國傳統言性之異同;般若宗即空言性與唯識宗即識言性及即種姓言性;佛心與眾生之佛性;華嚴之性起與天台之性具及其相關聯之問題;禪宗與佛學他宗及惠能壇經之自性義與工夫;由佛再入儒之性論,二程之即生道言性與即理言性;朱子之理氣心性論;象山、慈湖至陽明之即心性工夫以言心性本體義,陽明學派及東林學派對“至善”及“無善無惡”之重辯與劉蕺山之言心性之本體工夫義;王船山以降之即“氣質”、。才”、“習”、“情”、。欲”以言性。最後一章總論性之諸義及言性之諸觀點與中國言性思想之發展。

此外還有附編:原德性工夫,即對二程、朱熹和陸象山關於德性工夫問題的探源與比較研究,

本書對人性問題的歷史考察與大陸學者的同類著述相比有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對中國之“性”字之原義也做了探討。

本書可供專業學者及有關愛好者閱讀。

出版信息

台灣學生書局1989年11月校訂版,661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