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是世界農業的起源中心之一。中國農業在其發展過程中有一系列發明創造,形成獨特的生產結構、地區分布和技術體系,在農藝水平和單位面積產量等方面居於古代世界的前列,它的技術成就對世界農業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中國古代農業的特點用八個字來概括,這就是:多元交匯,精耕細作。它是中國古代農業強大生命力的來源,而中國古代農業的這種強大生命力,正是中華文化得以持續發展的最深厚的根基,也是中華文明火炬長明不滅的主要奧秘之一。
目錄
第一章 自成一體的農業起源
一考古發現所展示的原始農業面貌
二關於中國農業起源的若干問題
第二章 悠悠千古話溝洫——虞、夏、商、西周、春秋農業
一青銅農具與耒耜
二以農田溝洫為特徵的農業體系
三五穀、六畜及其他
第三章 鐵器牛耕譜新篇——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農業
一在傳統農具領域發生的革命
二大規模農田灌溉工程的興建和農區的擴展
三精耕細作農業技術體系的形成
四農業生產全方位的發展
五從華夷雜處到農牧分區
第四章 在經濟重心轉移中凱歌前進——隋、唐、宋、元農業
一農業優勢的南北易位
二傳統農具發展的峰巔
三梯山圍水,爭寸奪尺
四南方水田精耕細作技術體系的形成和
傳統農學的新發展
五農業結構的歷史性變化
第五章 在人口膨脹壓力下繼續發展——明、清農業
一墾殖活動的縱深發展和農牧區的變遷
二新作物、新組合
三發展與局限:農具、農藝與農學
結束語
後記
作者簡介
李根蟠,男,1940年生,廣東新會人。1963年畢業於中山大學歷史系,先後在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工作。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經濟史研究》主編,現任中國農業歷史學會副會長。長期從事中國經濟史研究,尤以農業史、民族經濟史用力較勤。著有《中國原始社會經濟研究》、《中國南方少數民族原始農業形態》、《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史稿》(以上合著)、《中國農業史》(獨著)等6本專著和100多篇論文。1994年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