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十七屆六中全會

中國共產黨十七屆六中全會

中國共產黨十七屆六中全會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召開的第六次中央委員全體會議。

全會閉幕

10月18日電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將於今日閉幕。有分析指出,這是自2007年十七大以來,中共首次將“文化命題”作為中央全會的議題;也是繼1996年十四屆六中全會討論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設問題之後,中共決策層再一次集中探討文化課題,其戰略部署和政治意義備受關注。

文化建設在戰略層面意義凸顯

分析人士指出,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需要全民族的文化自覺,但不能純粹靠文化的自發發展,新形勢下召開這樣一次會議,標誌著中共對文化建設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高層在文化理論創新與實踐方面正逐漸走向成熟,促進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能力建設正在穩步提升。

9月26日舉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認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任務,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弘揚中華文化,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據分析,提交此次會議審議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稿,料將在精神導向、體制改革、政策措施等多個層面作出安排,注重培育主流文化,部署“文化興國”戰略,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

文化如何實現大發展大繁榮?專家對此作出分析。北京大學教授郭建寧認為,必須建設主流價值文化,堅持文化傳承創新,形成與中國國際地位相對稱的文化軟實力,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不僅要體現在文化發展的良好環境和氛圍,文化發展出人才出精品,歸根結底要體現在民眾的文化消費數量增加,質量提升,內容充實,形式多樣。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研究員齊勇鋒表示,要加快文化市場體系改革,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和要素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結合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打破條塊分割的市場壁壘,促進文化資源和要素的合理流動和最佳化組合,為文化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完善配套政策,積極培育非政府、非營利性的社會組織,使之成為中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文化體制改革亮點頻現成果豐碩

一場影響深遠、波及整個文化領域的深刻變革在中國展開,取得了豐碩成果,探索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新路。

作為文化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中國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積極推進,國有文化單位市場主體缺失的狀況得到明顯改善。民營演藝業快速發展,全國已有民營文藝院團7000多家,遠遠超過2000多家國有院團的總量。

中國文化產業對國民經濟成長的貢獻不斷上升,日益成為新的經濟成長點。根據國家統計局9月16日發布的報告,2010年中國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達11052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75%.2004年至2008年間,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年均增長23.3%,高於同期GDP年均增速近5%.

近年來,中國各地各有關部門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原則要求,堅持以政府為主導、以公共財政為支撐、以基層特別是農村為重點,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

“十一五”期間,各級財政對文化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從2006年的685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1528億元,年均增長22.2%.在加大投入的同時,文化投入結構也逐步改善,文化事業費進一步向西部地區、向基層傾斜,如2010年西部地區文化事業費達到85.78億元,占全國的26.6%,比2007年提高了5.1個百分點。

今年3月,中國制定的“十二五”規劃將“傳承創新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單獨設為一篇,對“十二五”時期中國文化發展作出了總體部署,提出了“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增強中華文化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提升國家軟實力”的目標。

高層為文化體制改革“吹風鼓勁”

近期,中共高層不斷為文化體制改革“吹風鼓勁”.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發表講話時強調,要加快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要著眼於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形成與中國國際地位相對稱的文化軟實力,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9月初,胡錦濤在北京觀看了講述一位公路管理員愛崗敬業故事的話劇《郭明義》,勉勵文藝工作者創作更多優秀作品,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作出更大貢獻。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則在近期先後赴吉林、北京等地考察文化傳媒發展等事宜。在日前舉行的全國道德模範座談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直指“見利忘義、誠信缺失等道德失范現象時有發生,封建迷信、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沉渣泛起”.李長春說,即將召開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將對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提出新的任務要求。

《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官方媒體近日亦頻頻發表長篇論述,呼籲增強公共文化服務,加快文化體制改革。專家指出,中央對文化建設的高度重視和關注,高層在文化理論創新與實踐方面,正逐漸走向成熟,相關的能力建設正在穩步提升。

歷次黨代會反覆尋求破解文化問題

從十二大到十四大的歷次黨代會召開的十五年間,中央反覆重申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意義和重要內容,將文化建設視作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來抓。

十四屆六中全會提出,要積極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積極培育和完善文化市場,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增強文化事業的活力。十五大明確提出,文化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在這一時期,中央已對文化與綜合國力的關係、文化與政治、經濟的相對獨立關係,有了較為清醒的認識。

十六大確立了小康社會的文化發展目標。十六大報告闡明了“文化建設和文化體制改革”的具體任務。十六大以來,中國文化體制改革部署啟動、全面展開、深化攻堅。經過8年的探索實踐,全黨全社會已經形成這樣的共識:文化體制改革,是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的根本途徑,是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強大動力,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

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中央從戰略高度深刻認識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十七大報告、“十二五”規劃中都以專門章節對文化領域的發展和改革作出重大決策和全面部署,不斷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局面正在逐步形成。

全會簡介

[1]召開時間: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

召開地點:北京

會議議題:

·審議《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修改稿。·會議以科學發展為主題,將重點研究和解決“三個不適應”問題:文化水平與綜合國力不適應;文化發展與經濟成長不適應;文化發展與國民素質要求不適應。

內容簡介:中國共產黨十七屆六中全會(中共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於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按照公開議程,此次會議將研究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等問題。

會議公報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於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

出席這次全會的有,中央委員202人,候補中央委員163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和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列席了會議。黨的十七大代表中部分基層文化工作者和從事文化研究的專家學者也列席了會議。[2]

全會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錦濤作了重要講話。

近十年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戰略構想
全會聽取和討論了胡錦濤受中央政治局委託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李長春就《決定(討論稿)》向全會作了說明。

全會充分肯定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認為,面對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中央政治局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制定實施“十二五”規劃綱要,著力穩物價、調結構、保民生、促和諧,推動國民經濟繼續朝著巨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為實現“十二五”時期良好開局打下了堅實基礎。

全會研究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認為總結我國文化改革發展的豐富實踐和寶貴經驗,研究部署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進一步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對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全會指出,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又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倡導者和發展者。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運用文化引領前進方向、凝聚奮鬥力量,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以思想文化新覺醒、理論創造新成果、文化建設新成就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向前發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全會指出,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始終把文化建設放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重要戰略地位,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實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同發展,推動文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我國文化改革發展,顯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促進了人的全面發展,顯著增強了國家文化軟實力,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

全會指出,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任務更加艱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要求更加緊迫。當代中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願望。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既要讓人民過上殷實富足的物質生活,又要讓人民享有健康豐富的文化生活。我們必須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自覺把文化繁榮發展作為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重要內容,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個基本要求,進一步推動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為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動力、有力輿論支持、良好文化條件。

全會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任務,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弘揚中華文化,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全會認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就是要著力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全面發展,不斷開創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持續迸發、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貢獻。全會按照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新要求,提出了到二0二0年文化改革發展奮鬥目標,號召全黨全國為實現這個目標共同努力,不斷提高文化建設科學化水平,為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打下堅實基礎。

全會對推進文化改革發展作出了部署,強調要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全面貫徹“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糧,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構建有利於文化繁榮發展的體制機制,建設宏大文化人才隊伍、為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全會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必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過程,貫穿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領域,體現到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各方面,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在全黨全社會形成統一指導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規範。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

全會提出,創作生產更多無愧於歷史、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優秀作品,是文化繁榮發展的重要標誌。必須全面貫徹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立足發展先進文化、建設和諧文化,激發文化創作生產活力,提高文化產品質量,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要堅持正確創作方向,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加強和改進新聞輿論工作,推出更多優秀文藝作品,發展健康向上的網路文化,完善文化產品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

全會提出,滿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必須堅持政府主導,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讓民眾廣泛享有免費或優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要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發展現代傳播體系,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加快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

中國共產黨十七屆六中全會

全會提出,發展文化產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滿足人民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必須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推動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為推動科學發展提供重要支撐。要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形成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推進文化科技創新,擴大文化消費。

全會提出,文化引領時代風氣之先,是最需要創新的領域。必須牢牢把握正確方向,加快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創新文化走出去模式,為文化繁榮發展提供強大動力。要深化國有文化單位改革,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創新文化管理體制,完善政策保障機制,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積極吸收借鑑國外優秀文化成果。全會提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隊伍是基礎,人才是關鍵。要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思想,全面貫徹黨管人才原則,加快培養造就德才兼備、銳意創新、結構合理、規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隊伍。要造就高層次領軍人物和高素質文化人才隊伍,加強基層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和作風建設。

全會強調,要加強和改進黨對文化工作的領導。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擔負起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政治責任,把文化建設擺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把文化改革發展成效納入科學發展考核評價體系。要加強文化領域領導班子和黨組織建設,發揮文化戰線全體共產黨員在推進文化改革發展中的先鋒模範作用。要發揮人民民眾文化創造積極性,在全社會營造鼓勵文化創造的良好氛圍,讓蘊藏於人民中的文化創造活力得到充分發揮。

全會全面分析了當前形勢和任務,強調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和風險意識,科學判斷國際國內形勢,全面把握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力度,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全面推進黨的建設各項工作,著力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有效防範各種潛在風險,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

全會審議並通過了《關於召開黨的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決定黨的十八大於201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開。這次大會,是我們黨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對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共產黨員要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以優異成績迎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全會號召,全黨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滿懷信心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進行文化創造,為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而努力奮鬥!

四個學理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四個學理
一、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指導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意識形態基礎是馬克思主義。
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文化方針,是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主體,多種文化流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多元一體。
三、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核心,是建設社會主義的禮儀之邦,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和社會主義小康社會建設。
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貫徹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民主精神與秩序精神相結合的治國理念的必要保障和必然結果。(劉周嬴嘉麗)

社會反響

在關鍵時期召開的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高度,強調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部署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制定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行動綱領。廣大幹部民眾表示,這對於動員全國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進一步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中國共產黨十七屆六中全會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勾勒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輝煌前景,各界人士對此深感振奮,深受鼓舞。

復旦大學教授孟建說,文化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具有安邦定局、安心勵志的功能,越是在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中,越是需要突出文化的社會功能,文化可以觀照人的心靈,營造精神家園。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表示,十七屆六中全會對於我國文化事業乃至整個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文化的強大推動力量。我們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文化軟實力。武漢大學黨委書記李健說,要加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他表示,武漢大學將把六中全會精神融入即將召開的全校哲學社會繁榮發展大會,推動實施高端人才建設計畫、學科優勢提升計畫、學術精品涵育計畫、學術平台拓展計畫和國際交流促進計畫,積極開拓新的引領主流、占據前沿的學術領域。

安徽省蚌埠市幹部王勇勇說,六中全會的召開讓文化工作者感到了前所未有的信心。落實全會精神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懈努力、深化實踐、創新創造的過程。寧夏回族自治區司法廳幹部魏進德表示,文化強國,人人有責。

“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過程中,作為中央級文化企業,責無旁貸,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張宇說。北京市豐臺區文委文化科關向青則表示要通過點點滴滴的努力,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做好基礎性工作。

“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顯著進步,為中華文化創造了繁榮發展的黃金期。”國家行政學院科研部主任許耀桐認為,儘管受各種因素影響和制約,中國建設成為世界文化強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中華文化繁榮興盛的趨勢是不可阻擋的,中華民族定將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讓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

“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公報中的這些重要論述給廣大幹部民眾留下深刻印象。寧夏中寧縣近年來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建設了圖書館等一批公共文化項目。縣文化旅遊廣播電視局局長王少庸說,“我從六中全會的相關論述中讀出了進一步推動城鄉公共文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的希望和路徑。”

70歲的呼和浩特市民張秀梅很關心十七屆六中全會的召開。她說:“國家要繼續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我們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也將越來越帶勁兒。”

安徽省小崗村黨委班子認真學習了六中全會公報。村幹部余謙說,小崗目前計畫建設村文化活動中心,為村民提供娛樂場地,同時成立鑼鼓隊、花鼓隊等,豐富農民的業餘生活,還發掘出小崗村的民間藝術,並培訓村民。今後將在六中全會精神指導下,進一步讓老百姓的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

湖北省文化廳廳長杜建國介紹,湖北省博物館2007年在中西部地區省級綜合博物館中率先對社會免費開放。目前,湖北全省已有79個博物館、紀念館實現免費開放。中央和省為此項目投入的保障資金累計達3.2億元。他表示,湖北今後將為人民民眾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務,讓老百姓“文化幸福指數”得到不斷提升。

六中全會提出“加快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在基層引起強烈反響。歷史文化名城景德鎮市文化局幹部江華告訴記者,目前景德鎮逐步免費開放市內圖書館、群藝館、博物館,專業劇團改制也在進行。今後要在六中全會精神指引下進一步統籌城鄉文化發展。山東東營市廣饒縣大王鎮今年陸續開展了春節、元旦文化匯演,元宵燈展,廣場文化消夏月等民眾文化活動。鎮黨委宣傳委員李秀珍表示,六中全會使他們今後“對鄉鎮的文化事業發展更有底氣了”。

一些基層幹部民眾也對繁榮農村文化、推動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等方面表達了更多的期待。他們認為,在農村民眾文化需求增加、品位提高、需求多樣的背景下,應正確處理“送”文化與“種”文化的辯證關係。貫徹落實十七屆六中全會的相關精神,應積極支持農村文化積極分子帶頭打造永不離開農村的文藝社團組織,讓其成為活躍文化市場的“因子”和文化事業大發展的後備力量。

六中全會再次強調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引領社會思潮,引起各界人士的關注。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這個提法非常好。”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林泰認為,怎樣更好地用社會主義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改進思想政治工作,今後要深入研究。

孟建教授說,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能夠更加直觀地認識到教育發展和文化建設是相輔相成的,應共同為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而努力。

關向青說:“這次會議體現了黨中央對文化工作空前重視,這使我們基層文化工作者感到更大的責任。基層文化工作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文化方向,加強公共文化服務,用紮實細緻的措施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3]
參考資料
1
中國共產黨十七屆六中全會簡介
http://news.sina.com.cn/z/CCP17-6/index.shtml
2
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公報(全文)
http://news.sina.com.cn/c/2011-10-18/203723323733.shtml
3
十七屆六中全會公報在各地各界幹部民眾中產生熱烈反響
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82429/83083/15954890.html
擴展閱讀:
1
http://www.ccitimes.com/yejie/huodong/2011-10-18/488111318900550.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