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

全會還確立了進一步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並在總結30年來農村改革發展經驗的基礎上,首次提出了農村改革發展必須遵循的5項重大原則。 把制度建設作為推進新一輪農村改革發展的重要抓手並作出全面安排,必將從根本上最佳化我國農村改革發展的制度環境,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推進農村改革發展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 早在2006年,我們黨就提出“要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著力點”,並初步提出了發展現代農業總的思路。

簡介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於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
出席這次全會的有,中央委員202人,候補中央委員166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和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列席了會議。黨的十七大代表中從事農業農村工作的部分基層同志和研究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部分專家學者也列席了會議。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學習輔導百問》約24萬字,平裝大32開本,
為幫助各級幹部和廣大黨員、民眾學習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由檔案起草組統一撰寫的《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學習輔導百問》一書。
本書全文收錄了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和有關領導同志的重要講話,著重對全會《決定》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100個問題進行了解答和闡釋,是幫助各級幹部和廣大黨員、民眾認真學習和全面理解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權威性輔導讀物。
2008年10月由黨建讀物出版社、學習出版社出版。

科學判斷

準確把握農村改革發展的歷史方位
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全會突出強調,在國際形勢發生深刻變化、改革發展進入關鍵階段的新形勢下,必須毫不動搖地推進農村改革發展。
“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這是黨的十七大提出的總要求,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總體部署貫穿了這一總要求。全會強調,繼續解放思想,必須結合農村改革發展這個偉大實踐,“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農村發展難題”;堅持改革開放,必須把握農村改革這個重點,“在統籌城鄉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推動科學發展,必須加強農業發展這個基礎,“為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促進社會和諧,必須抓住農村穩定這個大局,“為實現國家長治久安打下堅實基礎”。
“我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進入加快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時刻,進入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重要時期”——一個“發展階段”、一個“關鍵時刻”、一個“重要時期”,全會閉幕時發表的公報用簡潔的語言,科學概括了當前我國農村改革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
對歷史方位的準確把握,是作出戰略決策的前提和基礎。專家認為,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對當前我國農村改革發展歷史方位的科學判斷,表明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我國當前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和我國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關鍵環節和突出矛盾,有了更為深刻、透徹的認識和把握,意味著在新的更高的歷史起點上推進我國農村改革發展意義更加重大、時機更加緊迫、任務更加繁重。農村改革仍然是我國改革的關鍵環節,農村農業發展仍然是我國發展的戰略基礎。

目標任務

全面描繪農村未來美好圖景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實現之時,我國農村的面貌將會怎樣?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到2020年我國農村改革發展6方面的基本目標任務,讓廣大農民清晰地看到了未來生活的美好圖景——
“農村經濟體制更加健全,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基本建立”;“現代農業建設取得顯著進展”,“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供給得到有效保障”;“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農民民主權利得到切實保障”;“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明顯推進”,“農村社會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生產體系基本形成,農村人居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從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並明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20字要求,到十六屆六中全會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為促進社會和諧的一項重要措施,再到黨的十七大對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全面部署……專家梳理這一脈絡後認為,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的農村改革發展基本目標任務,涉及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各個方面,是我們黨對農村改革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想的進一步細化,為8億農民提出了具體而明確的奮鬥目標。
全會還確立了進一步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並在總結30年來農村改革發展經驗的基礎上,首次提出了農村改革發展必須遵循的5項重大原則。專家表示,這一指導思想的確立和5項重大原則的提出,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農村改革發展指明了正確的方向,確保了新一輪農村改革發展始終在正確的軌道上向前推進。

三大部署

勾勒新一輪農村改革發展“路徑圖”
“大力推進改革創新,加強農村制度建設”;“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快發展農村公共事業,促進農村社會全面進步”——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進農村改革發展作出了具體部署。
30年前起步的農村改革,使我國廣大農村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巨變。但我國農村的改革發展仍然面臨不少挑戰和問題:城鄉二元結構矛盾仍然突出,無法適應構建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緊迫要求;農業發展方式依然粗放,保持農業穩定發展的難度加大;國際糧食供求形勢緊張,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壓力增大;農民持續增收的機制仍未完全建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許多農村的面貌仍然較落後,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任重道遠……
“加強農村制度建設”、“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加快發展農村公共事業”,這3個具體而明確的要求和部署,既切中當前我國農村改革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又有力應對農村改革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為新一輪農村改革發展勾勒了一幅切實可行、富有可操作性的“路徑圖”。

制度創新

夯實農村改革發展的制度保障
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經過30年的不斷探索,我國農村改革發展已進入依靠制度創新的新階段。全會緊緊圍繞當前農村改革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圍繞農村體制改革的關鍵環節,對農村制度建設作出了具體部署:
——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我國農村改革最重要的制度性成果,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專家表示,全會提出要“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意味著不僅現有土地承包關係要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還將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為進一步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留下了更大的探索空間。
——土地制度是農村的基礎制度。全會立足地少人多的基本國情,突出強調要“健全嚴格規範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意味著在新的形勢下,必須堅守18億畝耕地這根紅線,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同時採取一系列措施,健全農村土地管理各項制度。
——全會明確提出要“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意味著我國將從農業投入、農業補貼、農產品價格等多個方面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不斷強化對農業這一國民經濟基礎和戰略產業的支持和保護。
——“建立現代農村金融制度”,著眼於為農村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建立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制度”,旨在從根本上破除導致城鄉二元結構的制度基礎;“健全農村民主管理制度”,根本目的在於加強村民自治機制建設,不斷發展農村基層民主……
把制度建設作為推進新一輪農村改革發展的重要抓手並作出全面安排,必將從根本上最佳化我國農村改革發展的制度環境,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推進農村改革發展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

現代農業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放在首位
進一步明確發展現代農業的總思路,是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另一重要成果——

全會強調

發展現代農業,必須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和創新,加強農業物質技術裝備,健全農業產業體系,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國際競爭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
早在2006年,我們黨就提出“要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著力點”,並初步提出了發展現代農業總的思路。十七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深化了我們黨對發展現代農業的認識,進一步明確了發展現代農業的總思路,必將對我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就新形勢下如何發展現代農業,全會從7個方面進行了部署,引人關注的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被放在7項部署的首位。專家表示,這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始終對糧食安全保持高度清醒的具體體現。
此外,全會還就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建立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擴大農業對外開放等作出了具體部署。
有關專家表示,全會針對我國農業生產中的薄弱環節作出系統部署,目的就在於從根本上改變農業投入不足、基礎脆弱的狀況,真正建立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積極發展現代農業,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在食品安全事件屢屢發生的情況下,全會還研究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強調要加強農業標準化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嚴格全程監控,切實落實質量安全監管責任,杜絕不合格產品進入市場。專家表示,這段表述雖然篇幅不長,卻鮮明地表達了我們黨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高度重視。可以預料,今後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控力度將進一步加大。

八大舉措

徹底破解城鄉二元結構
基於對“三農”問題的準確把握,這次全會深刻提出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的根本措施:“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範圍,發展農村公共事業,使廣大農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
專家表示,長久以來,許多地方在發展過程中並沒有把城鄉作為一個整體來通盤考慮,城鄉發展二元化結構的長期存在,不僅使廣大農民的生活水平提升較慢,而且使城市發展特別是城市經濟發展也面臨後勁不足的問題,最終必然會制約整個國民經濟的增長。
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根據這一指導方針,把發展農村公共事業置於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確提出了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重要目標。
專家認為,這是我們黨對8億農民作出的莊嚴承諾,表明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更加重視解決廣大農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這既是廣大農民的迫切願望,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然要求。
繁榮發展農村文化、大力辦好農村教育事業、促進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就加快發展農村公共事業、促進農村社會全面進步,全會從8個方面作出了具體部署。專家表示,隨著一項項極有含金量的措施的陸續出台,消除城鄉二元結構的步伐將不斷加快,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嶄新格局將不再遙遠。相信在推進新一輪農村改革發展的進程中,8億農民將分享到更多改革發展成果。

三個要求

為農村改革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推進農村改革發展,關鍵在黨。堅持黨管農村工作,是我們黨的一個傳統和重大原則,也是建設現代農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根本保證。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緊緊抓住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的主線,著眼於增強各級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和不斷提高黨領導農村工作水平,對全面推進農村黨的建設作出系統部署——
全會強調,要完善黨領導農村工作體制機制,強化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農村工作綜合部門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財力投放、幹部配備上切實體現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戰略思想。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基層組織建設,始終是做好黨管農村工作的基礎。全會提出,要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加強農村基層幹部隊伍建設,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推動科學發展、帶領農民致富、密切聯繫民眾、維護農村穩定的堅強領導核心”。
全會還明確提出要“加強農村黨風廉政建設,推進農村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專家表示,農村黨風廉政建設是整個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形勢下,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將以維護農民權益為重點,加強監督檢查黨的農村政策落實情況,切實糾正損害農民利益的突出問題,嚴肅查處涉農違紀違法案件。全會作出的這一系列具體部署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必將對建設文明、清廉、和諧的鄉村產生重大而積極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