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簡介】
新橋醫院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醫院,位於西南經濟中心棗重慶市沙坪壩和成渝高速公路起點處。始建於1944年,前身陸續為國民黨軍政部陸軍醫院、國民黨軍隊重慶總醫院、國民黨聯合勤務總司令部重慶第八總醫院、國民黨國防部陸海空軍第四總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總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甲級陸軍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第十六陸軍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七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1975年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現已建成為一所學科齊全、技術力量雄厚、設備先進,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等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現代化教學醫院。
醫院學科齊全、技術力量雄厚、環境宜人,享有我國“花園式醫院”之稱,是我國首批三級甲等醫院和愛嬰醫院。醫院占地近千畝,展開床位千餘張。年門診量近50萬人次。收治病人1.3萬人次。現有醫務人員千餘名,正副教授140餘名,博士和碩士學位獲得者120餘名,占主系列人員?總數的68%,護士大專以上學歷占61%。醫院擁有全軍呼吸內科研究所,全軍呼吸內科研究所,?國家臨床藥理基地,第三軍醫大學腎病中心,心血管疾病治療中心、神經科學研究中心、超聲會診中心為重點特色學科。有總價值為1.3億元的國際先進水平的大中型醫療設備1000餘台,其中醫用直線加速器,MRI,體部X刀,電子胃鏡,數字減影儀等現代化診斷設備和條件,為人民健康查體提供了一個高水平、全方位、多層次的綜合醫療保健服務場所。院黨委多年來始終堅持“以質量取勝,以特色取勝”的辦院指導思想。先後兩次獲得全軍優質服務競賽“白求恩流動杯”,三次榮獲重慶衛生行業服務競賽第一名,被重慶市評為“質量、物價信得過醫院”。
人才科教
醫院現有教職員工2200餘名,其中,教授、副教授300餘名,博(碩)士導師110餘名,博(碩)士學位獲得者360餘名。198人次在國家和省部級學術團體、期刊任職。
醫院承擔有10個專業、5個層次的臨床教學任務。年承擔國家及省部級科研課題120餘項。現有各級各類在研科研課題300餘項,科研總經費3650萬元,先後獲得國家、軍隊及省部級科技進步、醫療成果獎200餘項。與美、英、德、法、瑞典、波蘭等國的20餘所大學及醫院建立了穩固的國際化人才培養及技術合作與交流關係。
優勢學科
醫院緊緊圍繞學科建設人才培養這一醫院建設主線,整合學科優勢,加強人力物力投入,構建特色學科群體,學科建設成效明顯。
醫院設有臨床和醫技科室42個。其中,國家級重點學科8個(呼吸、心內、胸心外科、神經外科、骨科、泌尿外科、普外肝膽外科、整形美容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建設專科1個(中西醫結合腎臟病重點專科),國家藥物臨床試驗專業點11個,全軍醫學研究所3個(呼吸、心內、腫瘤),全軍醫學專科(病)中心學科8個(心外、腎內、泌外、超聲、骨科、神外、婦產、兒科),全軍優生優育中心學科3個(婦產、兒科、泌外),重慶市重點學科18個,重慶市醫學研究所5個。醫院是臨床醫學博士後流動站,有18個博士和29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學科。
重點學科
腫瘤科
腫瘤生物治療中心擁有全軍唯一的腫瘤研究所,隸屬於國家重點學科。是軍隊醫院最早開展腫瘤生物治療的首批醫院,也是全國最早具有腫瘤生物治療臨床資質的醫院。新橋醫院腫瘤科是重慶市最早開展癌症放療化療及腫瘤生物治療的醫療機構,也是重慶市最先獲得國家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的腫瘤內科,屬重慶市配備數量和比例最高的專家和博士、博士後腫瘤科,無論是科研水平、還是臨床腫瘤救治能力,在重慶市都居於首位。在腫瘤的早期診斷和治療領域,全軍腫瘤研究所始終走在國內前列,除掌握大量相關腫瘤標誌物,確保對各種腫瘤的精確診斷外,還積極引進國際腫瘤治療領域前沿技術,以造福更多國內腫瘤患者。腫瘤生物治療中心便是新橋醫院全軍腫瘤研究所引進國際腫瘤生物治療前沿技術,結合自身科研優勢,所開設的細胞免疫治療臨床科室。自正式開展此項技術以來,為不計其數的腫瘤患者創造了生命的奇蹟。新橋醫院腫瘤生物治療中心配備了國內最先進的GMP實驗室,擁有多項針對不同腫瘤患者的細胞治療方案,如DC、CIK、DC-CIK等治療方案,對腫瘤前期、術後及晚期患者提供了差異化的臨床。對惡性黑色素瘤、白血病、腎癌、前列腺癌、肺癌、乳腺癌等各種腫瘤的治療均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部分腫瘤患者的長期生存率達到70%以上,相關臨床研究論文100餘篇,分別在JExpMed,ClinCancerRes等國際著名專業期刊上發表。
呼吸內科
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呼吸內科是國家級重點學科、中國人民解放軍呼吸內科研究所、全軍“重中之重”建設學科、重慶市高校重點學科、重慶市醫學領先學科和重慶市人類疾病基因研究所;臨床醫學博士後流動站、呼吸內科博士學位授予點;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呼吸專業。其實驗室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呼吸疾病基礎研究重點實驗室和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胸外科
第三軍醫大學胸心外科由我國胸心外科的開拓者吳英愷教授等創建於1940年代,1944年施行了我國第一例動脈導管結紮手術。是國內最早開展胸心外科手術的科室之一。之後,經徐日興、劉欲團、鍾伯龍等教授的艱苦努力,在國內較早開展了食管和肺臟手術,1959年開展低溫麻醉下心內直視手術,1964年率先在西南地區開展了體外循環下心內直視手術,為中國胸心血管外科的創立和早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醫療設施
醫院占地面積960畝,展開床位1800張,擁有國際一流的重症監護病床200張和現代化層流淨化手術室38間,其中百級層流手術室15間。全院擁有國際先進的醫療設備2000餘台件,儀器設備總值5億元,其中有世界最先進的e-Speed電子束CT、LeksellC型伽瑪刀、1.5特斯拉雙梯度MRI、16層螺鏇CT和INNOVA3100平板數字減影心血管造影系統等現代化的診療設備。
創新發展
醫院年門(急)診量200餘萬人次,年收治病人10萬餘人次。是國內最早開展心臟、肝臟、甲狀腺、腎臟移植、胰腎聯合移植的單位之一。急慢性呼吸衰竭、心臟衰竭、腎臟衰竭等重大疑難疾病救治在國內居領先水平。年開展心臟介入手術10000餘例次、體外循環心臟手術10000餘例次、脊柱微創手術2000餘例次、造血幹細胞移植60餘例次。胸腔鏡、腹腔鏡、電子纖維支氣管鏡、微創椎間盤(孔)鏡、關節鏡等微創技術已成為相關學科的特色技術。腫瘤綜合治療、血液淨化、超聲及放射診斷等居國內外同行業領先和先進水平。醫院已形成以肺、心、腦、腎、肝、胰、腫瘤、脊柱、血液、胃腸、口腔頜面、皮膚等器官系統疑難疾病及危急重症創傷救治為特色的強大綜合實力。
醫院先後榮獲全國首批“三級甲等醫院”、“愛嬰醫院”、“物價信得過單位”、“藥材管理先進單位”、“醫德醫風先進單位”、“擁政愛民先進單位”、“園林式單位”及“全軍綠色營院”等稱號。並被確定為全國百萬婦女乳腺普查定點醫院、國家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院、民政部“殘疾孤兒手術康復明天計畫”定點醫院、重慶市數位化建設示範醫院等。
優雅環境
新橋醫院素有“花園醫院”之稱,它位於巍峨逶迤的歌樂山下,典雅別致的建築群與風景宜人的湖光山色構成了一幅令人迷戀的秀麗畫卷。新橋醫院占地面積960畝,它的正門就是老成渝公路,後門緊靠成渝高速公路,交通便利,新穎別致的建築群與風景宜人的湖光山色構成了一幅令人依戀的秀麗畫卷。
服務質量
新世紀新階段,面對中國特色軍事變革、軍事鬥爭準備和院校轉型的新形勢,院黨委帶領全體教職員工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不斷強化深化具體化“以質量取勝、以特色取勝”辦學思想,大力加強思想政治建設、衛勤能力建設、學科人才建設、特色品牌建設、創新體系建設和創業精神建設,開拓創新,負重崛起,內涵發展,為把醫院建設成為軍內前列、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的創新型特色名院而努力。
醫師介紹
新橋醫院腫瘤生物治療中心主任。1956年12月出生,1982年醫學本科畢業,1987和1991年先後獲醫學碩、博士學位;2002-2003年作為教育部選拔的國家公派高級訪問學者,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醫學中心(UniversityofNebraskaMedicalCenter)進行為期一年的腫瘤轉移研究。從事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25年,主攻惡性腫瘤的綜合治療,尤其是肺癌的早期診斷和綜合治療。1998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先後榮立三等功3次,被評為校優秀教員2次,校優秀研究生導師1次。是重慶市首批學科技術帶頭人,2004年和2006年先後榮獲全軍軍隊院校育才銀獎、金獎。
學術任職:
現任中華醫學會腫瘤分會常委、全軍及重慶醫學會腫瘤學專委會主任委員、重慶抗癌協會理事、中華醫院管理學會醫療衛生技術套用管理專業委員會委員;《第三軍醫大學學報》、《重慶醫學》常務編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多學科評審專家、中國博士後基金評審專家,軍隊及重慶市科委衛生課題及科技成果評審專家、國家及重慶市藥品及醫療器械審評專家、中華醫學會醫療事故鑑定專家和重慶市司法醫療鑑定專家;以及第三軍醫大學科委會常委、學位會臨床分委會委員、高級職稱評審等學術職務。
專業特長:
腫瘤內科學,包括惡性腫瘤的早期診斷;化療、放療、手術及生物治療等的綜合套用;疑難病例診治;重危病員搶救和腫瘤急症處理等。主攻肺癌的早期診斷和綜合治療。
學術成就:
已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40餘名,其中17人已畢(結)業,8人已晉升高級技術職務,擔任學科帶頭人;1名博士研究生畢業論文獲05年度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主持國家863課題1項及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軍隊“九五”及“十一五”重點(攻關)科研項目、教育部高校骨幹教師資助項目、衛生部科研基金和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的資助。以第一或通信作者在《LungCancer》、《ClinCancerRes》、《CancerRes》和《JCellBiochem》等SCI收錄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單篇影響因子超過7.69,國內統計源期刊發表論文200餘篇。主編、出版專著3部,其中《臨床腫瘤學概論》一書為教育部推薦的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醫療成果)二等獎4項。
鍾前進醫生簡介
個人簡介:
鍾前進副主任部別第三軍醫大學附屬新橋醫院心血管外科職務副主任。專業技術職稱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畢業院校:第三軍醫大學,畢業時間1989.7文化程度:博士。專業技術特長1、先天性心臟病的外科治療2、風濕性心臟病的外科治療3、淺低溫體外循環心臟不停跳下心內直視手術。2001年4月-2001年7月赴德國柏林心臟中心學習。學術任職:現任重慶中華醫學會器官移植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
專業特長:
先天性心臟病的外科治療;風濕性心臟病的外科治療;淺低溫體外循環心臟不停跳下心內直視手術。
學術成就:
在國外學術期刊、國家核心源期刊發表13篇。2001年“淺低溫不停跳心內直視術1032例外科治療”――軍隊醫療成果二等獎;2004年“冷血和溫血心臟停搏液心肌保護的實驗研究和臨床套用”――遼寧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05年“體外循環心臟不停跳心內直視手術技術的研究”――重慶市科技進步成果一等獎.近三年第一作者在國外學術期刊、國家核心源期刊發表論文13篇。
肖穎彬醫生簡介
個人簡介:
肖穎彬主任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後赴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總醫院、德國學習。榮立二等功一次,被評為第三軍醫大學優秀黨員三次,被評為三軍醫大學基層建設優秀主官一次,多次被評為醫德醫風先進個人,1999年被評為首屆重慶市衛生系統十佳青年,2001年被評為重慶市十佳青年,2002年被評為第13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2004年重慶市“爭光貢獻獎”獲得者。總後科技新星,全軍優秀共產黨員、全軍優秀教師。重慶市首批學科技術帶頭人。所領導的科室榮立集體二等功一次,集體三等功四次,總部嘉獎一次,第三軍醫大學嘉獎六次,新橋醫院嘉獎多次,優秀黨支部一次,第三軍醫大學基層建設先進單位一次,1998年和1999年連續二次被評為重慶市青年文明單位。學術兼職:中華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學會中青年委員,全軍胸心血管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重慶市胸心血管外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重慶分會常務理事。擔任<<第三軍醫大學學報>>常務編委,<<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誌>>、<<創傷外科雜誌>>編委、<<人民軍醫>>雜誌等八家雜誌編委。學術任職:中國十大傑出青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現任中華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學會中青年委員,重慶市胸心血管外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重慶分會常務理事,全軍胸心血管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專業特長:
擅長淺低溫體外循環心臟跳動中心內直視手術、重症心臟瓣膜疾病外科治療、複雜先天性心臟病外科治療、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外科治療、微創小切口心臟跳動中心內直視手術、冠心病的外科治療、大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療。
學術成就:
領導科室數年內年手術例數突破1200例、主持新技術、新業務10餘項、探索“淺低溫體外循環心內直視手術”居國際領先水平、獲軍隊醫療成果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然基金3項,十.五軍隊重點課題分題1項,重慶市課題4項,校管課題1項、科研經費150萬元、發表學術論文60篇,參與編寫專著5部 。
王學鋒醫生簡介
個人簡介:
王學鋒副主任部別第三軍醫大學附屬新橋醫院心血管外科職務副主任。專業技術職稱講師,主治醫師。畢業院校第三軍醫大學,畢業時間1990.7文化程度博士。曾赴德國柏林心臟中心學習。專業技術特長(指在某一疾病診治方面的特長) 1、先天性心臟病的外科治療2、風濕性心臟病的外科治療3、淺低溫體外循環心臟不停跳下心內直視手術
專業特長:
先天性心臟病的外科治療;風濕性心臟病的外科治療;淺低溫體外循環心臟不停跳下心內直視手術。2、風濕性心臟病的外科治療3、淺低溫體外循環心臟不停跳下心內直視手術
學術成就:
2001年“淺低溫不停跳心內直視術1032例外科治療”――軍隊醫療成果二等獎;2005年“體外循環心臟不停跳心內直視手術技術的研究”――重慶市科技進步成果一等獎;近三年第一作者在國外學術期刊、國家核心源期刊發表論文8篇。
陳林醫生簡介
個人簡介:
陳林副主任,教授、主任醫師畢業院校第三軍醫大學畢業時間1989.7文化程度博士。2002年4月-2002年7月赴德國柏林心臟中心學習。專業技術特長1、先天性心臟病的外科治療;2、風濕性心臟病的外科治療3、淺低溫體外循環心臟不停跳下心內直視手術學術任職:重慶中華醫學會小兒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
專業特長:
先天性心臟病的外科治療;風濕性心臟病的外科治療;淺低溫體外循環心臟不停跳下心內直視手術。
學術成就:
在國外學術期刊、國家核心源期刊發表12篇,2001年“淺低溫不停跳心內直視術1032例外科治療---軍隊醫療成果二等獎(第二);2005年“體外循環心臟不停跳心內直視手術技術的研究”---重慶市科技進步成果一等獎(第二)。近三年第一作者在國外學術期刊、國家核心源期刊發表論文13篇。
譚穎徽醫生簡介
譚穎徽,男,博士,口腔醫學中心主任,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1983年畢業於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學系。國務院特殊津貼、重慶市青年科技獎、軍隊院校育才獎銀獎獲得者,重慶市首批學術技術帶頭人,曾留學美國達拉斯西南醫學中心口腔頜面外科,現擔任中華口腔醫學會理事、中國醫師協會口腔醫師分會委員、重慶市口腔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軍隊口腔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重慶市頭頸腫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軍隊牙病防治專家組成員成員、全國口腔頜面創傷專業組委員等學術職務。長期從事口腔科學臨床、教學、科研工作,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軍隊科研基金、第三軍醫大學科研基金等科研課題10餘項。在國內、外專業雜誌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其中在美國JournalofOral&MaxillofacialSurgery和Journaloftrauma發表論文5篇。獲國家、軍隊等省部級科技進步和醫療成果獎9項,第三軍醫大學臨床成果獎4項,重慶市醫學會成立60周年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擅長口腔疾病和口腔頜面外科疑難疾病的診斷和手術治療,特別是口腔頜面部外傷早期急救、後期整形手術治療,頭頸部腫瘤診斷和手術治療,面部各類畸形的診斷和整形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