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浙東區黨委成立處紀念館

中共浙東區黨委成立處紀念館

中共浙東區黨委成立處紀念館,位於慈谿市鳴鶴鎮高田村(宓大昌大屋內),它原是該鎮在杭州開設宓大昌煙行的宓孝章發家後,在家鄉建造的住宅,是一套長方形建築,有封閉式山牆,有頭門和正廳三開間,二邊有廂房和偏房與二弄相通(為磚木結構二層樓),朝東有平房,總占地面積2500平方。中共浙東區黨委成立處紀念館,1986年8月公布為慈谿市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7月命名為慈谿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黨中央確定在杭州灣一帶建立抗日根據地的方針,經毛主席批准,在1942年6月派譚啟龍同志在浙 東主持工作,同年7月中共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及一師派何克希、張文碧、劉享雲等來浙東與譚啟龍會合,隨即在“宓大昌”召開了浙東敵後第一次幹部擴大會議,譚啟龍在會上傳達黨中央和華中局的指示,作了題為《目前國內外形勢與我黨發展浙東敵後抗日根據地的方針》的報告。7月8日,中共華中局決定成立以譚啟龍為書記,何克希為軍事部長的浙東區黨委。

概況

中共浙東區黨委成立處紀念館,位於慈谿市鳴鶴鎮高田村(宓大昌大屋內),它原是該鎮在杭州開設宓大昌煙行的宓孝章發家後,在家鄉建造的住宅,是一套長方形建築,有封閉式山牆,有頭門和正廳三開間,二邊有廂房和偏房與二弄相通(為磚木結構二層樓),朝東有平房,總占地面積2500平方。中共浙東區黨委成立處紀念館,1986年8月公布為慈谿市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7月命名為慈谿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

相關歷史

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黨中央確定在杭州灣一帶建立抗日根據地的方針,經毛主席批准,在1942年6月派譚啟龍同志在浙 東主持工作,同年7月中共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及一師派何克希、張文碧、劉享雲等來浙東與譚啟龍會合,隨即在“宓大昌”召開了浙東敵後第一次幹部擴大會議,譚啟龍在會上傳達黨中央和華中局的指示,作了題為《目前國內外形勢與我黨發展浙東敵後抗日根據地的方針》的報告。7月8日,中共華中局決定成立以譚啟龍為書記,何克希為軍事部長的浙東區黨委。7月28日,華中局又決定由譚啟龍、何克希、楊思一、顧德歡組成中共浙東區委員會.統一領導浙東地區的黨政軍工作,同年8月又金仙寺成立三北游擊司令部,譚啟龍(化名胡志萍)任政委,何叫克希(更名何靜)任司令。直至1943年4月,隨著形勢發展,區黨委和司令部進駐餘姚梁弄模坎頭,根據地逐步擴大,(東至鎮海莊市,西至上虞松廈,北至黃浦江以南)成為以四明山為中心的全國較大的十九年抗日根據地之一。
為使浙東區黨委成立處紀念館在反映革命歷史和教育後代中發揮應有作用,鳴鶴鎮黨委政府在慈谿市委市府的正確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大力協作下,集資25萬元,於1997年夏季開始對中共浙東區黨委成立處紀念館進行全面裝修,到1998年7月恢復“紀念館”原貌,正式對社會開放,從此“紀念館”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革命老區鳴鶴鎮。 [1]

館舍介紹

現在的“紀念館”正廳上方懸掛譚啟龍同志題寫的“中共浙東區黨委成立處紀念館”字牌,正廳內懸掛反映當年“浙東區黨委擴大會議”情況的主題畫,兩旁懸掛各級領導題詞,正廳左右兩間分為第一展廳和第二展廳,共分為8個部分。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黨中央確定在杭州灣一帶建立抗日根據地的方針,經毛主席批准,在1942年6月派譚啟龍同志在浙 東主持工作,同年7月中共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及一師派何克希、張文碧、劉享雲等來浙東與譚啟龍會合,隨即在“宓大昌”召開了浙東敵後第一次幹部擴大會議,譚啟龍在會上傳達黨中央和華中局的指示,作了題為《目前國內外形勢與我黨發展浙東敵後抗日根據地的方針》的報告。7月8日,中共華中局決定成立以譚啟龍為書記,何克希為軍事部長的浙東區黨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