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其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幅度較大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的損失,經濟成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

基本信息

概述

一般認為所謂金融危機總體上是指,一個經濟體出現了貨幣供給數量劇烈波動,金融機構大規模倒閉,本國貨幣對外幣匯率發生大幅度波動,進而引起資本市場震盪,以致實體經濟受損的情況。金融風險成為現實就稱為金融危機。金融風險具有隱蔽性、突發性和快速擴散等特點如不高度重視並認其加以防範則危害極大,不僅危及國民經濟的全局而且會危及到社會穩定與國家安全。

定義

金融危機可以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等類型。近年來金融危機呈現多種形式混合的趨勢。
金融危機的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較大幅度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幅度的縮減,經濟成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的現象,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有時候甚至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

類型特徵

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如今呈現全球性
金融危機可以分為 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等類型。金融危機越來越呈現出某種混合形式的危機。其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幅度較大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的損失,經濟成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
經濟的全球化趨勢表現得更加鮮明。金融活動的全球化是當代資源在世界新配置和經濟落後國家與地區躍進式發展的重要原因,但國際信貸、投資大爆炸式地發展,其固有矛盾深化,金融危機必然會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環節爆發。綜上所述,現代市場經濟不僅存在著導源於商品生產過剩、需求不足的危機,而且存在著金融信貸行為失控、新金融工具使用過度與資本市場投機過度而引發的金融危機。在資本主義世界,這種市場運行機制的危機又受到基本制度的催化和使之激化。金融危機不只是資本主義國家難以避免,也有可能出現於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

類型

金融危機可以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次貸危機等類型。近年來的金融危機越來越呈現出某種混合形式的.

國際傳染

外部因素引起金融危機、金融危機國際傳染並非近年方才出現的現象。1873年,德國和奧地利經濟繁榮,吸引資本留在國內,對外信貸突然中止,導致美國傑·庫克公司經營困難;1890年,倫敦巴林兄弟投資銀行對阿根廷債權發生支付危機,加之當年10月紐約發生金融危機,倫敦一系列企業倒閉,巴林銀行幾乎於當年11月份倒閉,只是在

(圖)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

英格蘭銀行行長威廉·利德代爾牽頭組織的銀團擔保基金救助下方才得以倖免,但英國對南非、澳大利亞美國和其他拉丁美洲國家的貸款因此事而銳減,致使上述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危機一直持續到1893年;1928年春,紐約股市開始繁榮,汲幹了本可投向拉丁美洲的信貸源泉,導致上述國家和地區陷入經濟蕭條。中止發放海外信貸很可能加速海外經濟衰退,後者又會反過來對導致這一切的國家發生影響。20世紀 90年代,伴隨著國際遊資的膨脹,國際貨幣、金融危機頻繁爆發,根據巴里·艾森格林和麥可·博多在2001年完成的一項研究,現在隨機挑出的一個國家爆發金融危機的機率都比1973年大1倍,國際貨幣、金融危機的傳染性也大大增強,往往爆發不久就如同傳染病一樣迅速從最早爆發危機的國家或地區蔓延到其他國家和地區。輿論界留下了許多描繪這一現象的辭彙:1994年墨西哥危機的“龍舌蘭酒效應”、“亞洲流感”、“俄羅斯病毒”等等不一而足,而對貨幣、金融危機傳染機制的研究也迅速興起。由於多種危機傳染機制需要在資本項目和金融市場開放條件下才能實現,在很大程度上,我國依靠資本項目的適度管制和金融服務市場低開放度而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幸免於難,但時至今日,隨著我國經濟金融形勢的變化,儘管我國資本項目仍未完全開放,危機傳染的風險已經大大上升,震撼國際金融市場的美國次貸危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表明國際金融危機傳染機制出現了新特點。

傳播渠道

(圖)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
廣義的貨幣、金融危機的國際傳染渠道可以劃分為非偶發性傳染渠道、偶發性傳染渠道兩大類,前者指在危機爆發前的穩定期和危機期都同樣存在的傳染渠道;後者指僅出現於危機爆發後的傳染渠道。由於第一類傳染渠道源於國家或地區間實際的經濟金融聯繫,危機的傳染來自巨觀經濟基本面的變動,因此又稱為“真實聯繫渠道”,或“基於基本面的傳染”,主要包括貿易聯繫與競爭性貶值、政策調整、隨機總需求流動性衝擊等途徑。偶發性傳染與經濟基本面無關,僅僅是投資者或金融市場其他參與者行為(特別是非理性行為)的結果,因而又有“真正的傳染”、“純粹的傳染”之稱,主要包括內生流動性衝擊、多重均衡和喚醒效應、政治影響傳染等途徑。但這些傳染機制往往是建立在貿易聯繫和“中心”國家對“邊緣” 國家投資的基礎之上,是因為來自已開發國家的機構投資者紛紛棄新興市場資產而追逐母國優質資產所致。而就此次美國次貸危機對 中國的影響而言,貿易聯繫與外國對華投資機制的作用可能並不十分關鍵,反而是中國對外投資和中國企業海外上市可能成為最主要的危機傳染途徑,而且這樣的危機傳染途徑的重要性還會日趨提升。

金融危機的產生多數是由經濟泡沫引起的,以21世紀最大的美國金融危機來舉例,可以看出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
造成這次危機的背景是複雜的、多方面的:

1、美國的消費習慣

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源於經濟泡沫
借錢( 貸款)消費是普遍的生活方式。原因:收入軌道模式。年輕人錢少,但消費多;老年人退休後享受優越的退休金,但消費相對少。所以,年輕人多借錢消費(包括向父母借錢,這與中國不同)。而且,美國發達、完善的信用體制使幾乎所有人的消費靠借錢來完成。儲蓄模式。美國人的儲蓄率歷來很低,近年來,一直在 零儲蓄率上徘徊。要消費,只能靠借錢。經濟成長模式。美國的經濟成長主要依靠消費驅動。其消費率長期為70%左右,投資率為15%左右,而出口負數。

2、經濟管理思想

自上世紀70年代發生經濟“滯漲”以後,凱恩斯主義的“國家干預”政策遭到新古典自由主義的強烈批評,此後,新自由主義思潮受到追捧。80年代的“華盛頓共識”所倡導的“經濟自由、私有化、減少管制”成為指導西方國家經濟走向的主要道具。

3、經濟環境與具體政策工具

美國2000年後陷入高科技泡沫破裂後的短暫衰退之中,在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的主持下,連續13次大幅度消減聯邦基準利率,從最高6.5%下降到1%,強行向市場注入流動性資金,扼住了經濟下滑,也拉動了美國房地產連續多年繁榮。此為次貸危機乃至金融危機爆發的直接導火線。需要理解的是,21世紀的最初幾年裡,同樣的低利率政策,為什麼美國偏偏房地產行業得以相對發展,而不是其他行業呢?原因是:網路等高科技產業高速發展導致的泡沫破滅後,進入一個成長停滯期,抑制了大量資金對該行業的投入;20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提升,美國製造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大量外移,形成國內產業空心化,加之服務業在繁榮之後的替代更新需要一定的時滯期,所以,這些行業投資機會較少。而且,從90年代開始,美國的房產一直處於穩定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流動性資金開始注入該行業。

經濟影響

金融危機 經濟衰退和失業是金融危機最大的影響
在全球金融風暴中,處於風口浪尖的進出口行業受到的衝擊最直接也最嚴重。首先,危機從金融層面轉向經濟層面,直接影響出口。美國消費支出占 GDP的70%以上,2007年美國國內消費規模約10萬億美元,而同期中國消費者支出約為1萬億美元。短期內,中國國內需求的增加無法彌補美國經濟對華進口需求的減少。據測算,美國經濟成長率每降1%,中國對美出口就會降5%~6%。其次,次貸危機進一步強化了美元的弱勢地位,加速了美元的貶值速度,從而降低了出口產品的優勢。美國聯邦儲備局不斷降低利率、為銀行注入流動性資金與我國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形成矛盾,導致大量熱錢流入中國,加速了美元貶值和人民幣升值的進程,從而使中國出口產品價格優勢降低,對美出口形成挑戰。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中國出口呈現減速跡象。上半年中國繼續延續出口增長減速的趨勢。從出口金額看,上半年同比增長21.87%,比2007年同期27.55%的增長速度降低近6個百分點;從出口數量看,上半年同比增長8.44%,也明顯低於2007年同期10.11%的增長速度。除了出口數量減少外,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海外企業的違約率也開始上升,出口企業的外部信用環境進一步惡化。據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浙江分公司統計,前5個月收到的報損案件金額高達3034萬美元,同比增長80%;已支付賠款895萬美元,同比增長525.6%。其中,理賠量比去年同期增長525.6%,本地企業的海外壞賬率增長約為268%。

行業影響

(圖)金融危機 (圖)金融危機
具體到行業,保險業近年來總體處於上升狀態,除了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影響,保費增速降低,但仍超過10%。 紡織行業等傳統勞動密集型企業受到的影響比較嚴重。據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紡織品服裝出口較減少近6億美元,隨著美國金融危機愈演愈烈,以美元計價的紡織出口接近零增長,以人民幣匯率計價的出口額持續負增長,20%的紡織企業出現虧損;汽車行業受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總體表現低迷。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數據統計,乘用車產銷463.24萬輛和455.03萬輛,同比增長13.67%和13.15%,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8.32個百分點和10.94個百分點。從8月份的汽車銷量來看, 歐洲同比銳減16%,北美降幅達15.5%,日本汽車銷量下降14.9%。而中國國內汽車銷量同比下降了5.4%,環比下降了6.0%;船舶行業也深受其害。

由於金融危機,世界船舶融資的形勢也日益嚴峻,歐洲許多銀行都暫停了船舶融資業務,預訂船舶但未獲融資的比例明顯上升。一些船東被迫取消船舶訂單,如香港金輝船務取消了在大連船舶重工訂購2艘VLCC的訂單,雅典OceanautInc取消9艘7億美元散貨船訂單,韓國印度中小船東也相繼出現了取消訂單的情況。就地區而言,東部地區由於以外向型經濟為主導,所受損失相對較嚴重。如廣東近期有2萬至3萬家大大小小的工廠倒閉,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合俊集團旗下的兩家玩具加工廠倒閉,6500名員工面臨失業,這是受金融危機衝擊中國實體企業倒閉規模最大的案例。就出口國家來看,中國對美國出口金額增速下降較為明顯,對歐盟和大洋洲的出口並未受到明顯影響,而對拉美和非洲等發展中地區的出口金額則出現了強勁增長態勢,上半年中國對拉美、非洲出口金額增長都在40%以上,遠遠高於對歐洲和北美的出口金額增長速度。隨著金融危機的進一步發展與擴散,中國對歐洲國家,甚至部分開發中國家的出口也會受到影響,從而對中國整體出口增長構成嚴峻挑戰。

金融危機 白領職業紛紛失業
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是深遠的。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次級債券衍生契約的市場規模被放大至近400萬億美元,相當於全球GDP的7倍之高。 日本媒體報導這次危機將導致全球金融資產縮水27萬億美元。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撰文指出:“有一天,人們回首今日,可能會把美國當前的金融危機評為二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危機。”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現已顯現,世界經濟下滑幾成定局。中國是這次危機中受損最小的開發中國家,直接損失較小,但是間接影響也不可小視。出口將減少,作為拉動經濟成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其作用開始消弱;投資者的信心有所動搖,投資積極性不高;銀行“惜貸”,國內流動性不足。目前,擴大內需,尤其是刺激消費已成為政府和學界統一的經濟調整口徑,但僅依靠 個體經濟行為(個人與家庭消費和企業投資)促進經濟發展顯然有些“牽強附會”。實踐表明,當經濟處於衰退、或預期衰退時,(我國目前仍處於良性軌道上,但經濟下滑)政府的擴張性財政政策比貨幣政策更有效。應該說,從不久前的“反通脹”到今天的“保增長”政策突變,正在考驗著政府巨觀經濟駕馭和調控的能力。

經濟領域的劇變帶來了人心理上的改變,他們越來越失去安全感。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此次排山倒海般到來的金融危機不啻於美國經濟領域的“9·11”。美國人開始質疑美國政府的決策能力,美國數家新聞媒體23日公布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78%的接受調查的人認為,當前美國國家路線不對。民心的這種微妙變化,無疑將在即將白熱化的美國大選中發揮“威力”,因此美國兩黨總統候選人歐巴馬和麥凱恩都在不遺餘力地批評現政府的決策之餘,還熱情洋溢地發布解決經濟困境的“妙招”,為的就是爭取這部分選民。金融危機也直接衝擊到個人的生活。通貨膨脹、企業倒閉、經濟困境降低了人們的支付能力,這不僅使得還不起房貸的人增多,也大大降低了許多人的生活質量。從去年開始,就不斷有普通美國人抱怨,連日常開支都要一再思量、一再縮減。
不過,金融危機給通貨膨脹踩了“急剎車”,那些靠賠償金度日的人可以好過點。

次貸危機

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 格林斯潘也不得不承認金融危機已然形成
2008年11月21日, 美國合眾銀行(U.S.Bank)母公司宣布正式接收南加州的兩家被查封銀行,唐尼儲蓄貸款銀行(Downey Savings&Loan)和橙縣Rancho Cucamonga的波莫納第一聯合銀行。

2008年11月7日,富蘭克林銀行(Franklin Bank)於當天被州政府查封並宣布由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ederal DepositInsurance Corp.,FDIC)接管,富蘭克林銀行的所有存款都將由德克薩斯州的ProsperityBankofElCampo銀行接管,太平洋安全銀行(Security Pacific Corp.)也被州政府查封,並交由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接管,太平洋安全銀行的所有存款將由洛杉磯的Pacific Western Bank銀行接管。

2008年10月31日,佛羅里達州金融監管辦公室(Florida Officeof Financial Regulation)宣布查封布雷登頓市自由銀行,同時宣布由FDIC接管該行。FDIC將該行客戶儲蓄存款轉售予俄亥俄州第二大貸款商——位於辛辛那提市的五三銀行公司(Fifth Third Bancorp)。

2008年10月26日,美國喬治亞州阿爾法里塔市阿爾法銀行和信託公司(Alpha Bank&Trust),於當地時間星期五(24日)遭當局查封關閉。

2008年10月10日,伊利諾州銀行監管當局10日勒令當地的伊利諾州Meridian Bank關閉,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將把該行的存款業務出售給同州的National Bank of illsbor。擁有9800萬美元資產及8600萬美元存款的密西根州Main Stree tBank,10日亦被該州銀行監管當局勒令關閉,同州的Monroe Bank&Trust將接收Main Street Bank的存款業務。

2008年9月25日,華盛頓互惠銀行25日被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接管。其中一部分將被售予摩根大通公司(JP organ ase&Co.)。

2008年9月19日,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宣布關閉位於西維吉尼亞州的Ameri bank。

2008年9月05日,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已經與內華達州金融機構分部達成共識,將資產規模達20億美元、存款數額達到17億美元的內華達州亨德森銀州銀行予以關閉。該銀行的存款業務將由位於拉斯維加斯的內華達州銀行接管。

2008年8月29日,美國監管部門關閉了位於喬治亞州Alpharett的Integrity BancsharesInc.(ITYC),並將該銀行所有存款出售給阿拉巴馬州伯明罕的Regions Financial Corp.(RF)。

2008年8月22日,位於堪薩斯州托貝卡市的哥倫比亞銀行信託公司(Columbian Bankand Trust Co.)被監管當局勒令關閉,其存款將由公民信託銀行(Citizens Bankand Trust)承接。

2008年8月01日,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FDIC)發表聲明稱,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的第一優先銀行停業,並已選定位於喬治亞州的太陽信託銀行接管第一優先銀行的存款業務。

2008年7月25日,內華達州第一國民銀行和加利福尼亞州第一遺產銀行因資金周轉不靈宣布破產,兩家銀行被奧馬哈互惠銀行收購。

2008年7月11日,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Indy Mac銀行11日被聯邦監管機構查封,並由聯邦儲蓄保險公司接管。

2008年3月18日,美聯儲決定將商業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由3.0%降至2.25%。

2008年3月16日,美聯儲決定將貼現率由3.5%下調至3.25%。

2008年1月31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基本利率下調50個基點至4.5%。

2008年1月29日,美聯儲商業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從3.5%降到3.0%。

2008年1月29日,美聯儲通過貸款拍賣方式向商業銀行提供300億美元。

金融危機 無數金融企業在這次風波中犧牲
2008年1月24日, 摩根史坦利稱將在一周內裁員約1000人;美國銀行和美聯銀行公布,2007年四季度盈利降幅分別高達95%和98%。

2008年1月22日,美聯儲將基準利率降低0.75個百分點,至3.5%。

2007年10月5日,道瓊斯指數和標準普爾指數盤中均刷新歷史最高紀錄,後者還創下歷史最高收盤點位。

2007年9月21日,美聯儲通過隔夜回購協定向銀行體系注入30億美元臨時儲備。

2007年9月19日,美聯儲通過隔夜回購協定向銀行體系挹注97.5億美元臨時儲備,將商業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降到4.75%。

2007年9月14日,美國房貸款利率降到四個月來的最低水平。

2007年9月12日,花旗集團提供214美元支應金融公司GMAC;歐洲央行再次向銀行系統注資750億歐元。

2007年9月6日,歐洲央行決定歐元區基準利率維持4%不變;英國央行宣布維持5.75%的基準利率不變。

2007年9月6日,英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近日大幅上漲,並達到近9年來的最高水平。

2007年9月5日,美聯儲通過隔夜回購協定向銀行體系注入85億美元臨時儲備。 

2007年9月4日,美聯儲通過二日回購協定向銀行體系注入了50億美元的臨時儲備;美國8月份製造業活動指數下滑至近五個月來最低水平。

2007年8月31日,巴克萊銀行第二次借入英國央行大約16億英鎊的緊急儲備金;美國主要次級抵押貸款公司Ameriquest不再接受新的抵押貸款申請。

2007年8月31日,英國皇家蘇格蘭銀行(RBS)削減了其負責美國市場的投資銀行部門員工數量。

2007年8月30日,美聯儲又向金融系統注入資金100美元;英格蘭銀行以6.75%的懲罰性利率放出16億英鎊貸款。

2007年8月29日,美聯儲再次向金融系統注入資金52.5億美元;美聯儲備主席伯南克致信美國國會,建議國會設法幫助次級住房抵押貸款市場借款人。

2007年8月29日,貝爾斯登、花旗和雷曼兄弟股價均重挫;二季度美國房價指數出現20年來的最大跌幅。

2007年8月28日,美國消費者信用卡違約率同比大幅增加了三成;投資者拋售東南亞銀行股票,花旗集團調降海峽時報指數年底目標。

2007年8月28日,美聯儲再次向金融系統注入資金95億美元;美國最大房貸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的獲利預估遭到雷曼兄弟調降;高盛下調對貝爾斯登、雷曼兄弟以及摩根史坦利的三季度獲利預估。

2007年8月27日,中國建設銀行稱,持有10.6億美元美國次級房貸支持證券,並已提取1.39億元人民幣的房貸支持證券投資的損失撥備。

2007年8月24日,日本央行從金融市場回收資金3000億日元;美聯儲向金融系統注資172.5億美元。

2007年8月23日,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70億美元;歐洲央行再次向金融系統注資400億歐元;雷曼兄弟關閉抵押貸款子公司;美國四大銀行從美聯儲貼現視窗借入資金20億美元。

2007年8月23日,亞太地區多數主要股市上漲;工行、中行陸續發布半年報,前者持有次級信貸相關債券12.29億美元,後者持有該類資產逾90億美元。

2007年8月22日,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20億美元。

2007年8月21日,日央行宣布再向銀行注8000億日元;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37.5億美元;美國全國金融公司證實,已裁減500名抵押貸款業務部門的員工。

2007年8月20日,日央行向銀行系統注資1萬億日元,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35億美元,日本股市大漲。

2007年8月18日,美聯儲下調貼現率,紐約股市大幅反彈;德國股市亦因美聯儲下調貼現率大幅沖高。

2007年8月17日,歐美股市跌幅收窄,日本以及新興市場股市持續下跌。香港恒生指數一度失守20000點,國企指數跌幅一度超過10%,美聯儲將再貼現利率下調0.5個百分點至5.75%。

2007年8月17日,美聯儲再次向金融系統注入資金170億美元;全美最大商業抵押貸款公司全國金融公司面臨破產;全球股市再次暴跌。

金融危機 美國政府最終也介入其中
2007年8月16日,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入70億美元;全球股市暴跌。日本及新興市場股市跌幅遠遠超過歐美市場。

2007年8月15日,歐洲央行與美聯儲考慮做貨幣互換安排;歐洲央行向歐元區銀行系統注資已超2100億歐元;美銀行開始拒絕以次級信貸為抵押品發放貸款。

2007年8月14日,美國歐洲和日本三大央行再度注入超過720億美元救市;亞太央行再向銀行系統注資。

2007年8月11日,世界各地央行48小時內注資超3262億美元救市;美聯儲一天三次向銀行體系注資380億美元。

2007年8月9日到10日,歐、美、加、澳、日等國央行先後在全球經濟體中注入了3023億美元。

2007年8月,中國銀行、工商銀行捲入“美國次貸風暴”。

2007年8月,美國最大的按揭公司Countrywide表示,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風暴開始影響高質量的按揭貸款。 

2007年7月,標普和穆迪對超過170億美元高風險抵押貸款支持的債券發布警告。

2007年7月,澳大利亞麥格里銀行旗下基金在次級抵押信貸市場受損。 

2007年7月,AmericanHome Mortgage Investment關門大吉。

2007年6月,BearStearns旗下的兩個對沖基金因為投資次級抵押貸款市場損失慘重。

2007年4月,次級抵押信貸市場風險乍現——以新世紀房貸公司申請破產保護為開端。

金融風暴

1997年7月2日,亞洲金融風暴席捲泰國,泰銖貶值。不久這場風暴掃過了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和韓國等地。打破了亞洲經濟急速發展的景象。亞洲一些經濟大國的經濟開始蕭條,一些國家的政局也開始混亂。新馬太日韓等國都為外向型經濟的國家。他們對世界市場的依附很大。亞洲經濟的動搖難免會出現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狀況。以

泰國為例,泰銖在國際市場上是否要買賣不由政府來主宰,而他本身並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量,面對金融家的炒作,該國經濟不堪一擊。而經濟決定政治,所以,泰國政局也就動盪了。

世界三次金融危機的共性

1929-1933年金融危機(經濟危機);1997-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2008年爆發且仍在進行的全球性金融危機。

普遍共同點:

股票暴跌、貨幣貶值、金融機構倒閉、房地產縮水、失業劇增、經濟增速下滑、經濟衰退等。

行為表現共同點:

一是強制清理舊債:

二是商業信用劇烈縮減;

三是銀行資金呆滯;

四是存款者大量提取存款;

五是部分金融機構連鎖倒閉;

六是有價證券行市低落;

七是有價證券發行銳減;

八是貨幣短缺嚴重,借貸資金缺乏,市場利率急劇提高,金融市場動盪。

危機徵兆典型特徵:

一是經濟持續多年高增長;

二是外部資金大量流入;

三是國內信貸快速增長;

四是普遍的過度投資;

五是股票、房地產等資產價格快速上漲;

六是貿易持續逆差並不斷惡化;

七是貨幣普遍被高估。

1997年與2008年兩次國際金融危機發生的共同原因:

一是全球經濟的一體化;

二是國際金融市場的內在不穩定性;

三是流動性過剩且資本流動水平很高。即在現代貨幣信用機制下,信息的不對稱導致危機的發生,只要現代市場經濟存在,市場經濟所固有的貨幣信用機制就可能導致金融危機。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應對政策措施主要包括:金融監管、國有化、高管限薪、扶助就業、降息、退稅、注入資金、收購股權、提供貸款、政府接管公司等。

中國的應對之策

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經濟發展回顧

1998年以前中國經濟主要由投資和消費拉動,1998年以後主要由投資和出口拉動。在固定資產投資與經濟成長關係中,改革開放三十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和GDP增長完全吻合。中國經濟成長依靠投資拉動,基本符合中國經濟起飛階段需要,但1998年以後投資拉動經濟成長力量減弱;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從1993年起,隨著中國全方位開放,外來資本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占了較大比重,尤其2004年後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已穩定在600億美元以上。在社會消費與經濟成長關係中,改革開放三十年社會消費增長和 GDP增長基本吻合,但 1997年以後,儘管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在不斷增加,但消費拉動經濟成長力量明顯減弱,國內社會消費已不是拉動經濟成長的最主要力量。在出口與經濟成長關係中,2001年12月11日中國加入WTO後,中國出口猛增,成為了所謂的“世界工廠”,尤其自2005年起,中國經濟成長越來越與出口增長緊密相關,出口已成為替代消費拉動中國經濟成長的主要力量;同時,伴隨著國際貿易順差(淨出口)的增加,中國成了世界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由於中國實行外匯結匯制,外匯儲備的增加,意味著人民幣發放的增加。控制流動性泛濫成為國家巨觀經濟政策的最主要目標;同時,在外匯結匯制下,隨著出口不斷增多,國家採取的巨觀緊縮政策又顯示出其固有的無奈。全社會的“亢奮”,需要依靠不斷注入的“興奮劑” 來維持,一旦沒有“興奮劑” 注入,這種經濟發展方式也就注定走到了盡頭。

中國經濟發展大體可分為兩個階段:

一是1978—1996年的短缺經濟階段;二是1996年後的城鎮化加速階段。農村與城市承包制的實行,使得城鄉居民追求財富的衝動得到了釋放,滿足需要也率先從生存層次開始,除了珠三角、長三角等地區開始進入住房改善階段外,大部分地區居民停留在以追求吃穿為主階段,消費為拉動中國經濟成長的最主要因素,消費品工業(食品工業、輕紡工業、家電)為中國最看好的產業;政府投資重點主要圍繞以“煤、電、油、運”為核心的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展開。1996年後,中國城鎮化水平超過30%,開始進入城鎮化加速階段,中國年城鎮化率在1996~2003年間一直處於 l.43%-l.44%之間,中國每年大約有 1800萬人由農村進入城鎮,最直接的需求就是住房的需求,並由住房需求又進一步推動著能源、鋼鐵、建材、汽車等產業發展。在城鎮化加速和出口拉動下,中國經濟出現了自2003年以來又一次增長高峰,房地產、汽車、IT、通訊產業成為中國最主要產業。自2003年起,中國經濟出現了方向性問題,許多地方政府走向了依靠賣土地和房地產稅增加財政收入道路。結果,在土地拍賣價格年年走高的情況下,住房價格也隨之不斷攀高,這不僅提高了農民進城“門檻”,更重要的是影響到了中國已啟動的城鎮化加速進程,最終中國年城鎮化率在2004年回落到了l.23%,2006年甚至跌落到了0.91%。由於多年的年城鎮化率低於正常值,反映的是房地產業市場真實需求在不斷下降,2007年底整個房地產業事實上已經到了“拐點”。 從統計反映的情況看,不管中國經濟存量,還是經濟增量,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灣、閩南三角等地,所占全國比重達到了60%以上,但這些區域所選的經濟發展模式與新加坡、韓國相同。作為大國的中國,長期以來一直推行的是小國經濟發展模式。全球社會動亂大體遵循這樣的規律:經濟問題——社會問題——政治問題。當前中國政府防止經濟問題演變為社會問題的關鍵環節在於就業壓力緩解。

在結構調整上做到產業升級與解決就業並舉

中國正處於城鎮化加速階段,依然要經歷重化工業化階段。在就業問題和擴大內需上,政府應採取的政策:

第一,擴大投資,拉動經濟成長和社會就業;

第二,以“民生” 工程為主導,解決最低收入階層有消費需求但沒有支付能力的矛盾;

第三,放寬貨幣政策,加大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長率17%),防止通貨緊縮;

第四,實施積極的減稅政策,讓利於民;

第五,創造創業社會氛圍,降低創業門檻;

第六,扶持“三農”;

第七,以增量為主,推動產業結構調整;

第八,加大勞動力素質和技能培訓,滿足產業轉型需要;

第九,推動政府體制改革,政府和國有壟斷企業不要與民爭利。

美國公司破產排名

雷曼兄弟控股公司
排名:1
破產保護申請日期:2008年9月15日資產規模:6910億美元
雷曼兄弟一度是華爾街第四大投資公司,於去年9月被迫申請破產保護。這是美國破產申請史上最大的一家公司,是引發當前經濟衰退的最大一場災難。由於雷曼兄弟公司影響力遍及全球,所以其破產程式比較複雜而且仍在進行中,80家小型子公司因此關閉。

華盛頓互助銀行
排名:2
破產保護申請日期:2008年9月26日資產規模:3279億美元
華盛頓互助銀行曾是全美第六大銀行。去年,由於客戶擔心其可能會資不抵債,在短短10天內取出160億美元存款。監管部門查封了控股公司的銀行資產,以19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摩根大通。

世界通信公司
排名:3破產保護申請日期:2002年7月21日
資產規模:1039億美元
世通一度是美國第二大長途電話公司,因110億美元的會計醜聞事件申請破產保護。

通用汽車
排名:4
申請破產保護日期:2009年6月資產規模:910億美元
通用汽車申請破產是美國商業史上最大的工業公司尋求破產保護。破產重組後的新公司將繼續經營雪佛蘭、凱迪拉克、別克和GMC品牌。其餘表現不佳的品牌龐蒂克、土星、悍馬、薩博和歐寶可能會出售或倒閉。美國政府將持有新公司大約72.5%的股權。

安然公司
排名:5
破產保護申請日期:2001年12月2日資產規模:655億美元
安然公司曾是美國最大的能源、電力、天然氣公司。2001年,公司若干高管曝出涉嫌數起證券和會計欺詐。安然財務醜聞激發了2002年薩班斯法案的誕生,該法案為上市公司規定了新的標準和做法。2007年,安然公司改名為安然債權人保障公司(EnronCreditorsRecoveryCorp。),試圖清償公司的剩餘資產。

康賽可公司
排名:6
破產保護申請日期:2002年12月17日資產規模:610億美元
康賽可是一家金融和保險公司,由於債務總額超過80億美元申請破產。

克萊斯勒
排名:7
破產申請保護日期:2009年4月30日資產規模:390億美元
克萊斯勒今年4月進入破產保護程式,該公司當時是美國破產保護申請史上最大的製造商。克萊斯勒重組之後正在與義大利汽車製造商菲亞特合作。兩年前,克萊斯勒賣給了私募股權投資公司瑟伯羅斯資本管理公司,在此之前的近十年間為德國汽車製造商戴姆勒-賓士所有。

桑恩柏格房貸公司
排名:8
破產保護申請日期:2009年5月1日資產規模:365億美元
這家“巨型”抵押貸款商受到次貸危機巨大衝擊申請破產保護,出售剩餘資產。

太平洋燃氣電力公司
排名:9
破產保護申請日期:2001年4月6日資產規模:360億美元
2000年至2001年加利福尼亞能源供應危機中被迫申請破產。

德士古公司
排名:10
破產保護申請日期:1987年4月12日資產規模:349億美元
德士古在1984年與彭澤爾公司爭奪格蒂石油公司的併購戰中以高價勝出,破壞了一樁已經完成的交易。彭澤爾起訴德士古,獲得了100億美元的賠償金。德士古由於無力支付賠償申請破產保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