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精神已經出發

世界的精神已經出發

詩作原文——張榮寰世界的精神已經出發,正行走在靈魂的上空,真理是我存在的頂峰,正義是我實踐的路徑。 張榮寰在評這份雅集和序時,寫了令人心靈上升的評語:實踐生活的人應該有一種純潔的讚美,而沉思的人也應該有一種高超的狀態。 若木以歌者之姿履行了人類一員的天職,她不去做生活的裁判者,而是願意把所有的靈魂集中起來或者升華出來,讓每個人都成為人生的欣賞者。

詩作原文

——張榮寰
世界的精神已經出發,
正行走在靈魂的上空,
真理是我存在的頂峰,
正義是我實踐的路徑。
我在此居住歌詠安息,
這裡是我的唯一前途,
不曾想起什麼,蒼穹只取一輪星月
為了喚醒昏迷和冷漠,
世界的精神也會難過,
有人從來沒嘗過境界,
因他不接受愛的安排,
對已被純愛征服的人,
憂苦重負比一切甘怡,
即使遇到最大的困頓,
世界的精神依然無暇,
思想被自己霸占的人,
對真理不覺得會可愛,
嘆息和怨言告訴我們,
愛己的潮水退去多少,
對人的愛將湧出多少,
我的心不是這樣窄小,
能容對抗的潮流並存。
世界的精神已經出發,
正行走在靈魂的上空,
愛己的心趕快被驅逐,
達到毫無瑕疵的完全,
智慧之源是真理本身,
如同陽光不會被污染,
精神是最真切的詩歌,
不斷的創造
才是快樂。

作者簡介

張榮寰(1978年9月25日--)現代詩人。筆名鵬耶居主人,被稱為“世界精神派詩人”,河北省滄州人。他的筆
不是在造人,而是在創世紀
名出自仁德大和尚暱稱張榮寰為鵬耶居主人,在談到對孔子和老子的看法時,仁德老和尚說:

丘其螭耶

孔子曰:“龍食乎清而游乎清,螭食乎清而游乎濁,魚食乎濁而游乎濁。今丘上不及龍,下不若魚,丘其螭耶?”詳見《呂氏春秋·離俗覽·舉難》

老子猶龍

孔子盛讚老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寰其鵬耶

張榮寰則自語:“鵬飲元氣而游乎寥廓,寰亦復如是,寰其鵬耶?”意思是說大鵬遊行在大千世界,暢飲元氣,與天地精神共往來,張榮寰自認為和自己要追求的人生境界是一致的,問仁德大和尚自己就是是大鵬了嗎?六年後,張榮寰為紀念仁德大和尚示寂五周南年,又作了:

坐忘璇璣

寥廊銀光徹九州,
漫步雲河水月樓。
仲秋披靡山海影,
天地元氣一掌收。
鯤鵬比肩逍遙遊,
蘭桂添香數風流。
彈指展翅九萬里,
轉瞬背天三千秋。

詩歌理念

天地精神共往來
由於張榮寰專業研究人學,有著全邏輯的思維模式,總以對自我生態和世界生態的狀況來互動著思想和認知,傳遞出世界倫理的人格修養,將詩歌和詩歌理論融入了世界文明的核心與靈魂的升華感知來抒發自我的情感,作為詩性哲學的先鋒和21世紀詩壇世界精神派的代表,人性中的真善美,一旦在靈魂中如清泉掬水般流溢時,那語言的葡萄或在浪漫愜意中成熟或在糾纏憂苦中蒂落;人品中的仁勇嚴,一旦在靈魂中如火焰燒空般噴薄時,那天地的精神或在浩然正氣中結晶或在無力氣短中飛瀉,把自己完全奉獻給世人,做大家最小的兄弟,一直傳遞著”世界的精神已經出發,正行走在靈魂的上空,真理是我存在的頂峰,正義是我實踐的路徑。”“安天地之心,養生民之命,育聖賢之教,照萬事之明。”

世界精神派典型詩評

吳孟若木的詩集《風中的旋律》易道禪作了序,其中談到“詩貴風骨”我曾經在一篇短文中寫過:“欲望與生活與痛苦,乃詩人的三大境界。我對詩歌的認識是基於追求詩歌的人格力量、美學情操和人類視野;基於重視詩歌意境大智慧和思維信息全景;基於關注生存體驗與民生波瀾;我對當代詩人最看重的基本原則是——不作詩戲言,不作詩宣言,不作詩流言。”離開這幾點,我從不認那些詩歌寫手為詩人,哪怕他(她)在詩刊還是詩報上發了成百上千首詩作。張榮寰在評這份雅集和序時,寫了令人心靈上升的評語:實踐生活的人應該有一種純潔的讚美,而沉思的人也應該有一種高超的狀態。若木是前者,從靈魂里產生出的美好的希望,不分心或不動搖地讚美仿佛脫離世俗,好像心靈沖舉在廣闊無垠的藍天碧海; 道禪是後者,是神聖的愛和極度的純潔中產生。就這樣,讚美的集中而被神聖無窮的光收取了,不僅完全忘記了自己和其它一切事物,只記得那在它裡面藉著愛而發動光輝,心被真理感動而成為純潔的世間良人。詩與詩評在此時都將人的真情定格在人的精神境界和質樸生態上,可以把握住一切的有形無形,不分心的專誠讚美可以讓人擁有真情,或是欲望或是煩愁或是發怒或是惡意,輕視那些事情就能從欲求中得以解放。當貪婪的情慾抓住了一些心靈的時候,它們就使她們受物質種種莫名的束縛,使它離開真情而沉淪於物質生住異滅,但是當真誠的愛把握住一個人的時候,那愛就使她脫離這些成住壞空的束縛,輕視感官的事情成為她自己的永恒生命。若木的心神流露中或體驗或感覺,總是能讓人與之共鳴!這些詩作很好的把握了時空的個性,將愛和博愛,鑲嵌在我們脆弱的細胞之中。如此詩歌的境界也是舉揚人生的態度所激發的,只有平等才能施與寬恕與拯救。若木以歌者之姿履行了人類一員的天職,她不去做生活的裁判者,而是願意把所有的靈魂集中起來或者升華出來,讓每個人都成為人生的欣賞者。
記得06年專門為若木的詩留言:風中的旋律 感染我了N次“有了愛,就有了生命之糧 救贖之杯,就有了使人沉醉而上癮的美酒,於是空中有個聲音說,這一壺就是眷戀,將為你們而犧牲。--若木回覆:
榮寰,我是長醉不醒了哎!”是為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