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房村

由一個貧苦的小村莊慢慢的發展成現在較為富庶的村子

基本信息

1、湖南省永州市冷水灘區牛角壩鎮下房村

村內房屋連片,分為上房、下房,此地在下方,故名。村委會駐下房,轄衝口、李家排、下房、踏水、回子、下劉家、上劉家、花屋院、伐乙塘等9個村民組。總面積3.9平方公里,耕地75公頃,231戶,946人。

2、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石井鎮下房村

下房村位於石井鎮政府駐地西北6.3公里處,以駐地命名。1937年為楊子鄉下房保,1949年解放後為下房村,1958年公社化後為下房大隊。1984年改為下房村委會。下房村委會設下房。有下房、虎井、西山3個自然村,聚落在楊子山北麓丘陵河谷間,呈長方形分布。有11個村民小組776戶3034人。耕地1461畝。主種甘薯、花生、大豆。特產有霞紅、銹石等花崗岩。有國小、老人活動中心、衛生所等。
下房村轄區內的楊子山、前遼山盛產花崗岩礦石。主要有銹石、霞紅,首都北京的人民大會堂及天安門廣場的飾板材就是產自本山的礦石。經濟上主要發展與礦山花崗岩礦石相配套的石板材加工企業,從事各種品種的進口及國產石製品加工,年產值近3億元,年上繳工商稅收2000多萬元,是石井鎮的主要納稅明星村,2007年人均年收入6400多元。
1995年前,下房村僅靠一條途經埭頭、霞美自然村的泥土路,連線水石蓮公路,交通十分不便。1995年後石井鎮修建的延平大道從下房村貫穿而過,連線324國道和201省道。1998年開始陸續修建了工業路、環村路、杉仔工業路等主幹水泥路,並對進村中路進行擴寬,修建綠化帶人行道,並安裝了照明路燈,實現了村內有二條水泥環路,交通便捷。現北至泉州、南到廈門只需不到一小時的車程,距全國最大的石材專業市場——閩南建材第一市場只有3公里。村水泥公路接延平大道至國道324線。
下房村還建設了全省唯一的對台農產品交易市場——閩台農產品交易市場及海峽農產品物流中心,並於2006年6月8日開業,成功舉辦了首屆台灣農產品展銷會,受到了中央、國務院、省、市等上級部門的肯定。
村里十分重視教育事業,現有一所中心國小,三棟三層標準教學樓,學生500多人,師資力量強大,從幼稚園到六年級共設有12個班級。有老人活動中心、電視室、棋牌室,使老年人有舒適健康的活動場所。有燈光球場、戲劇台、水泥廣場等娛樂、運動活動場所,使老、中、青、少等有充足的活動空間,並不定時地舉辦籃球、桌球賽、演戲放電影等多姿多彩的文娛體育活動。

3、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南陽鎮下房村

[行政隸屬與交通位置]

下房村系福建省 寧德市 壽寧縣 南陽鎮所管轄的行政村,是南陽鎮最大的行政村之一,位於南陽鎮東北部,南距南陽鎮六公里,北距壽寧縣城六公里。正是壽寧至南陽一城兩區十里生態長廊的中心地。東面與赤陵洋交界,南面與洋邊、溪南相鄰,西面與龜嶺以壽慶二級公路為界,北靠鰲陽鎮安章行政村,下房水尾壽慶二級路至下房村委所在地僅1.5公里,道路平坦,且已澆灌水泥路,交通很是方便。

[村落與村民]

下房村總面積9.438平方公里,有6個自然村,分別為北面下宅、上房,東面半坑,南面大門,翁山位於西南之間。共有村民489戶,人口2160人,分為12個生產隊,17個村民小組。

[村風村貌]

下房村是壽寧縣村級最大的行政村之一。遷居以來,名人倍出,陳洪軫公於北宋朝官拜禮部尚書。革命期間不少同志為新中國成立立下汗馬功勞。改革開放以後許多優秀青年踴躍參軍,陳建清同志就是和平年代裡的烈士。基於父輩們的教導影響和國家的繁榮富強,我村現在真正是“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每家每戶的雞鴨都關在茶園或菜地里的一個角落,從無丟失現象。
本村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兩委思想團結一致,經過多年來的努力工作,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與一定的成績。
2003年--2005年都得到南陽鎮政府“先進單位”表彰;2007年3月評為縣“先進單位”:2007年2月評為縣“先進單位”。

[建築景觀]

下房村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村落。自從下房陳家始祖遷居下房以來。鼎建下房陳氏宗祠,總面積560平方米,分為前中後三堂。2005年重修新建之後,更顯雄偉壯觀。103伎祠都前後回來參觀慶典。
下房人民會場始建於七十年代,是當前最大的會場之一。大廳高度11米,寬14米,長20米。可以容納觀眾600多人。目前保護較好,是現在下房村委的辦公地點。下房國小樓外觀漂亮。全部用本村礦山著名的花崗石構造。供銷社、上房仙官崗、下房路口鸛林亭下宅水尾官、下房水尾奶奶娘宮等建築物都為下房培增風光。

[物產經濟]

下房村水田1029畝,林地7200畝。耕地1250畝、茶園1200畝,村民踏實肯乾,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更是蓬勃發展,茶葉收入人均可達1200元,目前水果也已初成規模,下房地瓜扣是全縣繼茶葉之後的第二大特色產業,其技術純熟、工藝悠久。產品已得到全縣及周邊地區廣大消費者的青睞。目前在村支部的帶頭之下已成立壽寧縣地瓜扣生產流通協會。已著手註冊商標,包裝設計。為全村及周邊做大做強農業產業鋪路。2006年總產值已達60多萬。
養殖業在城關市場上也占很大比重。規模養殖有9家,零散養殖占六分之一村民。在城關的市場上、土養的雞鴨有三分之一產自於下房,就養殖一項也富裕了不少村民。
在村雙委的帶領下,村人均收入年年增長。已超全縣平均人均收入水平。村民生活已逐步走向富裕,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東嶠鎮下房村

相傳下房有一大戶人家,有妻、妾二房,後來家族逐漸擴大,便把妻所生的子孫割分為頂房,把妾所生的割分為下房,因為下房村駐在下房自然村,故稱之“立新”是文革期間的用名。
本村52年屬赤岐鄉,55年屬19區,57年屬東嶠鎮赤岐村,58年屬笏石公社赤岐大隊,61年屬鐵爐公社下房大學,65年屬東嶠公社下房大隊,71年屬東嶠公社立新大隊,84年屬東嶠鎮。
本村位於東嶠鎮東南側5.6公里處,在鐵爐赤岐村委會之間,村委會駐下房自然村,轄有下房,後埔,仙厝,頂房4個自然村,設10個村民小組,1個村辦鹽場,共615戶4430人,有耕地1106畝,其中水田64畝,農地1042畝,主種甘薯,兼種水稻、花生,林業面積40畝,糧油加工廠2個,有電燈照明,也通客車,水庫一個,灌溉面積約300畝,全村無為姓陳,村局布落呈長方形狀。
本村原屬岐山境昭慶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