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長垣縣方里鄉鐵爐村
地處方里鄉南處,與孟崗鄉相接的一個行政村,3600口人,14個村民小組,黨員48名,鐵爐村獲得新鄉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村,新鄉市民主法制示範村,長垣縣文明村和長垣縣平安建設先進單位。鐵爐村有耕地1.4平方千米,農作物主要以小麥和水稻為主,是典型的農業村。村兩委成員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使村內政通人和,村容整潔,村風文明,管理民主。村兩委班子間形成了“講團結,講協作,講奉獻”的良好氛圍,班子成員精誠團結,開拓進取。民眾的經濟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在本村村民的大力支持下,以生活寬裕為重點,因在制宜大力發展養殖業,已有1家養殖專業戶,每年的收可達幾萬元2、湖北省鶴峯縣鐵爐集鎮鐵爐村
鐵爐村位於鐵爐集鎮,西北與碉堡村、東南與千戶村、東與泉峪村相接,轄10個村民小組。2006年末總戶數500戶,總人口1801人,總勞力1074人,土地總面積1524.8公頃。
該村低山村面積占55%,二高山面積占23%,高山面積占22%;境內海拔最高點1501m,最低點210m,平均海拔644m,村委會駐地海拔240m。屬江埡水庫重點移民村之一。
全村總耕地面積1324畝,其中水田478畝,旱地面積864畝。2006年糧食總產量621噸;林地面積2.2萬畝;現有柑桔面積350畝,茶園面積880畝;畜牧業穩步發展,當年生豬出欄915頭,山羊出欄300隻;人平純收入達1811元。
3、河南省漯河市高新區後謝鄉鐵爐村
鐵爐村是一個有著1500口人口的村子,共有可耕地1300多畝。以前,村民的收入全靠種糧食,但人均土地面積少,村民的日子一直不富裕,生活過得緊巴巴的。1983年,部分村民利用近郊的地理位置優勢開始嘗試種植葡萄,但由於技術不過關,加上沒有形成市場,村民的葡萄賣得十分艱辛。村委會及時調整思路,積極引進葡萄新品種,引進技術人員,提高葡萄質量和產量,並引導村民誠實守信,出售葡萄時以誠待客,逐漸打出了鐵爐葡萄的品牌,使鐵爐村成了遠近聞名的葡萄生產和銷售基地。近年來,嘗到葡萄種植甜頭的村民紛紛擴大種植面積,如今,全村共種植葡萄1100畝,占土地面積的90%以上。村委會主任許蘭柱說,現在全村種植的葡萄不僅有紅提、黑提、巨峰,還有京亞、美人子等品種,畝產3500公斤左右,扣除各項開支後,每畝年均收入5000多元。一到葡萄成熟季節,村里和地頭就停滿了各地前來收購葡萄的大小車輛。
富裕起來的鐵爐村民,投入數百萬元建設自己的家園。新修的一縱三橫村路,平均路基寬8米,一律為柏油鋪面。路兩旁不僅埋設了排水排污管道,架起了路燈,還裁上了柿子樹。走在村里,人們仿佛走在城市的街道上,平坦整潔的路面讓人賞心悅目。已經掛果的柿子樹在夏風裡搖擺著枝葉,孩子們在路邊歡快地玩耍,老人們在樹下自在地乘涼。一排排整潔漂亮的兩層小樓掩映在綠樹叢中,一派寧靜美好的田園生活景象。
4、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官山鎮鐵爐村
丹江口市官山鎮鐵爐村位於武當山南麓,丹江口市官山鎮東南部,與房縣接壤,是個地道的山高路險的村。相傳唐代時樊梨花在此創建了梨花坪練兵坊,並建紅爐打造兵器,故後人稱此處為“鐵爐”。
全村轄6個村民小組,424戶,1676人,有黨員45名。近年來,鐵爐村村黨支部認真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目標,按照“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工作思路,狠抓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紮實開展“雙帶雙建”及“先進性承諾”黨建主題活動,充分發揮了村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推動了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5、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北壁鄉鐵爐村
行政隸屬與交通位置
鐵爐村系寧德市霞浦縣北壁鄉轄下行政村,位於霞浦縣南端。東與會洋村接壤,西臨海港,北有公路與北壁村相接,南與東衝口相連。距霞浦縣城九十六公里。[3]
村落與居民
鐵爐村全村共二百四十四戶,總人口1463人。村轄黨小組二個,村民小組十五個,有亭兜、大墓、墓前、峰頭石、壇頭、下壇頭、壇面、尼姑埕、驢路下、半山、後籠里、鐵爐、溪坑、塘角、馬塘等十五個自然村,散布丘陵。[3]
村風與村貌
鐵爐村民風淳厚,房舍錯落有致,然整體文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曾獲中共霞浦縣政府授予的“計畫生育先進村”等榮譽。[3]
歷史人文
鐵爐村在歷史上人口稀少,人民生活貧困,但人窮不言志短,這裡是閩東革命老區的一個組成部分,這裡的人民曾予以中共地下黨的革命活動以極大支持,這裡有至今八十高齡的老黨員作為歷史的見證者激發著人們繼承優良的革命傳統。在解放後,鐵爐村民曾積極參與全鄉的圍海造田、建造堤壩等集體勞動創造,為北壁鄉的發展作出了貢獻。改革開放以來,鐵爐村民積極擁護鄉黨委、政府的領導,回響政府號召,能夠圓滿完成上級領導班子賦予的各項任務指標,多次受到縣、鄉兩級政府的嘉獎,是一個先進的集體。[3]
建築景觀
鐵爐主村有一民國年間的建築,是典型的民間傳統建築。為當時的周姓地主所建,占地面積一畝有餘,房屋結構精巧,以杉木為主材料,雕刻有精美圖案,雕工甚為精湛。外牆以三合土為原料築成,歷近百年風雨而依然完好。此建築,依山而建,門前有一池塘及良田若干,後山有一眼清泉,是生態農業與生態建築的良好結合的例子,對於在當地發展新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一定的借鑑意義![3]
物產經濟
鐵爐村地屬丘陵地貌,土地資源稀少,地力貧瘠,歷為中共福建省人民政府、霞浦縣人民政府重點扶貧對象。村民經濟收入以農業為主,少數家庭從事灘涂養殖,多數勞動力以外出打工補給家庭經濟。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帶領下,在興業銀行等單位大力扶持下,基礎設施建設(如公路、橋樑等)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村容村貌頗有改觀,為村民脫貧致富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注入了強大信心。此外,鐵爐村尚有花崗岩等礦產及臨海處(下角洋)千畝灘涂,有待進一步開發。[3]
6、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東嶠鎮鐵爐村
鐵爐位於鷺峰山下,方向集中向西,似火爐一樣,酷暑難當,又因鷺峰山盛產石頭,“爐”與“鷺”莆田話近似故稱為鐵爐。
解放後屬鐵爐鄉,52年屬18區鐵爐鄉,55年屬笏石區鐵爐鄉,56年屬沁區霞鐵鄉,57年屬東嶠鎮鐵爐村,58年屬笏石公社鐵爐大隊,61年屬鐵爐公社,65年屬東嶠公社鐵爐大隊,84年屬東嶠鎮。本村委會位於東嶠鎮東南側4.9公里,在田莊、下房村委會之間,村委會駐鐵爐自然村,轄3個自然村,鐵爐、後埭、座厝、設15個村民小組,1個村辦石料場,全村839戶4937人,以姓陳、林最多,依次還有莊、蘇、朱、代等姓。聚落形狀呈長方形,共中耕地1090畝,主種甘薯、大小麥等,林業面積約3000畝,主種木麻黃,相思樹等,全村有國小2所,約850人,中學1所150人,醫療站3所,有電燈照明,也通汽車。(其中水田424畝,農地666畝)。
本村原屬鐵爐境安民社,岐山境照慶社,象峰境永泰社。
7、河南省宜陽縣城關鄉鐵爐村
鐵爐村位於縣城東4公里處,東毗河下村,西鄰后庄村,北與尋村鎮隔河相望,南與樊村鄉接壤。洛宜南線、宜白公路及洛宜鐵路從境內穿過,交通便利。南山北川。土地面積3160畝,耕地面積1065畝。全村居住集中,轄7個村民組,450戶,1900餘人。村幹部6人,黨員32人。南山林木茂盛,栽植有柿樹、梨樹、核桃、花椒等經濟作物。得濟渠從境內由西東穿過,水利灌溉設施齊全。南山中千年四龍古廟一座,逢年過節,瀏覽觀光的人絡繹不絕。經濟收入疏菜種植、率領養殖、運輸、務工等為主。疏菜種植面積60畝,畜禽養殖以養雞、豬為主,年存欄雞2000隻,年產鮮蛋30噸。
8、河南省洛陽市宜陽縣高村鄉鐵爐村
鐵爐村位於高村鄉東南部,距高村鄉政府所在地8.5公里,居民人口1385人,下轄2個自然村,9個村民組,共有14名黨員。鐵爐村土地肥沃,全村共有耕地面積3802餘畝。
9、雲南省鎮雄縣鹽源鄉鐵爐村
村情概況
鐵爐村隸屬鹽源鄉鐵爐村委會。位於鹽源鄉東南邊,距離鹽源鄉15公里,是鐵爐村委會所在地,國土面積畝,海拔1490米,年平均氣溫18℃,適合種植玉米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3958畝,林地2050畝,人均耕地2.1畝,共有經濟林果地0畝。全村有農戶451戶,共1771人,其中農業人口總數1667人,勞動力909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08萬元,農民人均收入704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鐵爐村位於鹽源鄉東南邊,距離鹽源鄉15公里,到鄉道路為沙石路,全村國土面積畝。全村耕地總面積3958畝(其中:地3958畝),人均耕地2.1畝,主要種植玉米作物。擁有林2050地畝,
基礎設施
該村目前已實現能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451戶通自來水,0戶還飲用井水,0戶還在飲水困難:451戶通電,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25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7戶。該村進村道路為沙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土路面。
農村經濟
2006年該村農村經濟總收入20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1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48%;畜牧業收入37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17%;
林業收入7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4%。外出勞務收入54萬元。農民人均總收入31元,人均純收入704元。
該村村民的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居住為主,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鐵爐村目前已有82戶居住磚(鋼)混結構住房,36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的農戶,還有4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2006年底全村擁有汽車0輛,拖拉機4輛,機車12輛。
人口衛生
鐵爐村現有農戶451戶,共1771人,其中:男941人,女830人。農業人口總數為1667人,勞動力總數909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口591人,外出務工人數0人。
鐵爐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苗族混居地),其中:漢族1723人,苗族39人,其他民族9人。
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增長,農村醫療、社會保障及衛生環境得到了進一步改善,農村居民也積極參與農村社會保障,有更多的農戶開始加入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及農村合作醫療。至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0人,享受低保人數150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農戶350戶,總計1530人,參全率95%,村民有醫療主要依靠村委會衛生所和鄉衛生院,村衛生所面積4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
文化教育
鐵爐村國小設在鐵爐村委會,校舍建築面積800平方米,有教師7人,鐵爐村距離村國小公里,距離鄉中學15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61人,其中小學生人數215人,中學生人數46人。
發展重點
鐵爐村目前存在的問題:道路建設基礎差,人畜飲水困難,生活生產用電苦難.
鐵爐村今後的發展重點主要是:增加玉米產業特色種植面積800畝,養殖業方面發展肉豬2100頭,想盡一切辦法增加農民收入,力爭在"十一五"規劃結束時全村人均收入增加到800元。
9、湖南省郴州市桂陽縣飛仙鎮鐵爐村
村情概況
鐵爐村隸屬於湖南省郴州市桂陽縣飛仙鎮,屬於丘陵地區。位於南邊一個半山腰上,距離鎮政府878米,(村委會在村里)
鐵爐村地理位置
國土面積?多畝,海拔175米,年平均氣溫15℃,年降水量14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山里大量種植楊梅、梨子等果樹,為該村第二產業。有耕地?多畝,其中人均耕地?畝,勞動力?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人。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元。該村屬於相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畝(其中:田?畝,地?畝),人均耕地?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畝主要種植水果等經濟作物。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無路燈。全村有0戶通自來水,基本上飲用井水。基本都有電視,全部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占大多數。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62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4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若干輛,農用運輸車若干輛,擁有機車若干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0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戶。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多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畝。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水泥磚結構為主,少量為泥土瓦房,有部分危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萬元;畜牧業收入?萬元;工資性收入?萬元,占總收入的%。農民人均純收入?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多人,在省內務工?多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林業和經濟種植等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多戶,共鄉村人口?多人,其中男性?多人,女性?多人。其中農業人口?多,勞動力?多人,全部為漢族。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多人,占人口總數的?;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人;享受低保?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878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