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釋義
側邊曰廉。屈肘側置,穴在前臂橈側外緣,上廉下一寸處,故曰下廉。
功能作用
清胃調腸,疏風清熱,通絡安神。
定位
位於前臂,肘橫紋下4寸,陽溪與曲池連線上。
解剖
在橈骨的橈側,橈側有橈側腕短伸肌及橈側腕長伸肌,深層有旋後肌。有橈動脈分支。分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及橈神經深支。
主治
1、肘臂痛。
2、頭痛、眩暈、目痛。
3、腹脹、腹痛等腸腑病證。
操作
側腕屈肘,在陽溪與曲池連線的上1/3與下2/3的交點處取穴。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臨床運用
1、現代常用於治療前臂及肘部腫瘤、頭痛、眼痛、膀胱麻痹、血尿、下腹部痙攣、腹痛、心前區痛、哮喘、支氣管炎、胸膜炎、肺結核、乳腺炎等。
2、現代研究,在X線鋇餐觀察下,針刺下廉穴可使胃蠕動增強。
配伍
1、配幽門穴、太白穴治泄利膿血。
2、配陰市穴、承山穴、復溜穴、中封穴、大敦穴治腹痛脹滿,小腹痛。
3、配五處穴、神庭穴治頭風。
4、配太溪穴、兌端穴、陰谷穴治小便黃。
5、配崑崙穴、太淵穴、陽溪穴治狂言。
相關論述
1、《會元針灸學》:“下者,廉是分內側,內外兩片,下居者上廉之下,故名下廉。”
2、《腧穴命名匯解》:“下廉,廉者,形如菱角之狀。因該穴在曲池下四寸,屈肘握拳,是處肌肉隆起,形如廉狀,因名下廉。”
3、《針灸甲乙經》:“溺黃,下廉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