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川鎮

下川鎮

下川鎮位於台山縣南部,是個海島鎮,地處東經112°5′,北緯21°39′。東面隔海與上川鎮相望,北面隔海與海宴中鎮望頭管理區相對,西面和南面是一望無際的南海。距山嘴碼頭18海哩。山嘴距縣城64公里。

位於台山縣南部,是個海島鎮,地處東經112°5′,北緯21°39′。東面隔海與上川鎮相望,北面隔海與海宴中鎮望頭管理區相對,西面和南面是一望無際的南海。距山嘴碼頭18海哩。山嘴距縣城64公里。鎮的四周海面還有茫洲、坪洲、水殼洲、山豬洲、王府洲、黃京洲、鷹洲、花洲、掃桿洲、琵琶洲、黃埕、觀魚洲、筆架洲、牛特洲等14個小島洲。鎮內的地形是兩頭小,中間大,東西寬10多公里,南北長約20公里,除中部西側有較大平原外,其餘絕大部分是山地。這塊平原早在1000多年前是大海,由於地殼的變化,幾百年前已變成陸地平原。現在這塊平原在任何地方挖下三五米深,都見到貝殼和海中生長的植物的殘體。下川鎮,唐代末期(距今約有1000多年)已有人在島上從事漁業生產,在近山靠海的地方,開闢相當數量的鹽田,出現制業。宋朝仁宗天聖五年(1027年),新會、台山、開平、中山、江門、南雄、博羅、惠陽、淡水等地部分人民因政治所迫和生活所迫先後逃來島上居住。初時,人們從大陸遙望兩島,猶如上下兩條川水把兩面三刀島分開,後來人們稱東為上川島。西為下川島。下川島屬亞熱帶,長期受海洋季風影響,陽光充足,氣候溫和,四季如春。年最高氣溫343℃,最低氣溫4.1℃,平均氣溫22.2℃。年最大雨2415毫米,最小雨量1158毫米,平均雨量2200毫米。全鎮總面積98.68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267畝,其中土地肥沃的水田8130畝,水利條件較好,水稻年畝產650公斤。旱地2137畝。該鎮民國時期至新中國成立初期與上川合併為第五區,下川轄川中、川西、川東、聯南4個鄉。1958年上川、下川合稱上川公社。1968年將原上川公社按地理環境劃為上川、下川兩個公社。下川公社轄水平、塔邊、獨灣、芙灣、荔枝灣、川東、茅灣、牛塘、南澳、東灣、家寮、茫洲13個大隊。1983年改制為區。下川公社稱下川區。1986年,撤區為鎮,稱下川鎮。轄略尾(圩)、水洋、川東、茅灣、年溏、南澳、東灣、家寮、茫洲等18個管理區,有43個村民小組,56個自然村,漁民小組1個,鎮辦林場2個,捕撈隊形個。總戶數3880戶,總人口16169人,勞動力10687人,其中產業2803人。農業以水稻為主,漁農並舉。農業主產稻穀、和水產品加工等工廠。隨著農業發展,1989年有小型拖拉機104台,碾米機52台、機動漁船301艘、非機動漁船160艘。因此,下川鎮發展總方針:以漁為主,漁農並舉,綜合經營,全面發展。目前已發展有遠航深水捕撈船17艘,前往東沙、南沙、中沙、西沙的“四沙”生產,每艘船造價平均約80萬元,每艘船年生產總產值約100萬元。已發展海水養殖,有蜆場2個約300畝,又養青口螺1000畝,養對蝦300畝,網箱養殖漁排40多個。這些使下川鎮發展經濟具有很大的潛力。畜禽業以豬為主。鎮設有中學1間,學生800人;國小16間,學生1271人;教職員工148人。有衛生院1間、電影院1間、文化站1間、文化室18個、信用社5間、老人協會18個、文明村31個(單位)。全鎮18個管理區中有17管區即占人口總數90%以上的村民已用上自來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