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道教學院

上海道教學院

上海道教學院,是2005年11月經國家宗教局批准的,面向華東地區招生培養正一派道士的高等院校。位於中國上海市松江區中山中路196弄9號東嶽廟內。由上海市道教協會創辦。

學校簡介

沿革

1986年3月上海市道教協會創辦上海道學班,1993年7月,該班改稱上海道學院,1998年後停止招生。2005年9月,上海道學院改稱上海道教學院。

在該學院外,1998年6月,上海市道教協會經國家宗教事務局批准創辦中國道教學院上海進修班,校址設在上海西林後路100弄8號海上白雲觀內。

歷任院長

上海道教學院 上海道教學院

上海道學院院長

陳蓮笙(1993年-1999年)

史孝進(1999年-2005年)

上海道教學院院長

史孝進(2005年-2011年)

吉宏忠(2011年-)

校址

在上海市松江區東嶽廟內。

教學模式

上海道教學院 上海道教學院

學院採取與高校聯合辦學的教學模式。大專學制三年、本科學制四年。2006年12月18日,上海道教學院預科班開學。首批招生60人(其中代培的有3位)。

現任學院院長

現任學院院長:上海市道教協會會長吉宏忠。

<<道以三寶為德 >>上海道教學院/張振國

有人認為人與野獸之區別不在於人有知識,而在於人有道德,這是對人的道德價值的肯定。其實野獸也有一定的知識,它們能找到朋友,能解決自己的生活,能避開天敵。野獸也有道德,雌雄相伴繁衍後代,拚死抵禦異類對幼崽的侵害,虎毒不食子等等。其實,人與動物本無多大的區別,只是人的知識面比野獸更廣、更豐富,道德比野獸更高尚、更純潔,以至於純潔到有信仰。

報載,有位長期從事外經貿工作的老專家在我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後說,要搞現代化建設,還要有三個現代化,一是政府的現代化,二是企業的現代化,三是公民意識的現代化。現在社會上不講道德,不講道理的現象不少,看了讓人痛心。要在公民中樹立光靠體力,沒有相當文化、道德素質就要被社會淘汰的意識,提高整個民族的素質。

人要有知識容易,人要有更純潔的道德可不是容易的。現在有些人惟我獨尊,以自我為中心,以別人尊重自己為前提,希望別人尊重自己高於一切,希望別人學雷鋒,而自己從來也沒想到要尊重別人、幫助別人。傳統美德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現在是己所不欲,全施於人;一己所欲全得於人。假文憑,假證明,假契約,假鈔,坑蒙拐騙,無所不用其極。在市場經濟的刺激下許多人都在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每個人的求利得到了正名,能賺錢似乎成了唯一的價值取向。在這種原動力的推動下,出現了置良心於不顧。特別是長期以來官本位的利益得到絕對的保護,而對官的監督力度本來還相當薄弱,加上官也是人的事實,諒解了官的不正之風,於是官風影響民風,民風薰陶了官風,世風日下之危並非杞人憂天。長期以來道德教育的簡單化,忽視了個人道德教育的完善。道德淪喪到如此地步是社會學無法想像的。

道德建設是重要的,否則社會只是一群高等動物的集合體。二千多年前的孔老二力倡“殺身成仁”,強調道德比生命更重要。當今社會與昔日有著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促使道德標準的變化,誰願意以二千年多年前的標準,用生命換道德呢?正因為如此,今天的道德建設非一朝一夕之事。

康德的道德金律是“你意志的準則始終能夠同時用作普遍立法的原則”,也就是說不管在何時何地,公開或私下場合永遠不變。這個要求是屬於高標準,但沒有超過《道德經》的標準。老子說: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意思是我有三件寶貝,第一是慈愛天下萬物,願為天下之愛而面對種種人生的痛苦。第二是提倡節儉嗇氣。第三是謙虛卑下,不作萬事萬物之首。這三句話可以簡單理解為自己管好自己,似乎有點消極,實則一點都不消極,甚至達到了非常積極的態度。其實做到首先要正確認識自己,要問自己為什麼要慈愛萬物,能不能為慈愛萬物經受磨難,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報時是否堅定自己的選擇。能否把功利性降低到最低點。其次,從狹義的角度來認識節儉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如果說節儉是為了日後的好逸惡勞,休養生息,如同今天的人們,下狠心要在40歲之前賺足錢,以其40歲後享用,當可理解,否則豈不成了傻子?我們可以用節儉來掩飾貧窮,但我們能否用節儉來掩飾富有並以之陶冶自己的性情,貧賤不移,富貴不淫,這樣的生活是不會有煩惱的。再次是謙卑,這是柔弱的一種表現。但有人認為我能站直腰乾說話,何必要像小媳婦那樣不敢吭聲。財大氣粗,能為先為何不為先?為什麼一定要謙卑呢?要知道中國人的思辨始終認為韜光養晦,曲則伸,要和光同塵。樹大招風,人怕出名豬怕壯,出頭的椽子先爛,槍打出頭鳥,寧為鳳尾不做雞頭,向來認為高處不勝寒,這些被不少中國人早已丟棄或正在丟棄的美德,西方人正想來留學呢?我們有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的傳統美德,也有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的教訓。我們不能在物慾橫流中失去道德本性。

如今我國已經加入世界經濟貿易組織,改革開放步伐穩定,經濟的騰飛必將引起道德觀念的變化和更新,但不管怎樣變,人再也不會變成蟲子或猴子,“慈”、“儉”、“不敢為天下先”,這是人類最高尚的道德觀念,是不會有大的改變的,古往今來的事實證明了這一點。道德屬於個人行為,但畢竟和社會息息相關,在世風日下的歷史階段推行道德規範應該是帶有強制性的。正因為如此才有依法治國的和以德治國的吶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