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朱家角放生橋

上海朱家角放生橋

上海朱家角放生橋是橫跨於鎮東首漕港河上的一座橋,全長70.8米,寬5.8米,高7.4米,是上海地區最長、最大、最高的五孔石拱橋,稱為”滬上第一橋”,放生橋長如帶,形如虹,“井帶長虹”為朱家角十景之一。

基本簡介

朱家角素有“江南橋鄉”的美譽,據清乾隆時纂成的金澤志書載:“金澤四面巨浸,內多支河,橋樑尤多於他鎮,古稱四十二虹橋。”但根據有關資料及當地老人回憶,只能查到28座古橋,由於年久失修,毀壞嚴重,其中:萬安橋、普濟橋、迎祥橋、天皇閣橋、如意橋汴水虹橋等橋還在,造型美觀,結構精巧,為國內外橋樑專家和學者所注目。
放生橋橫跨於鎮東首漕港河上。5孔石拱,全長 70.8米,寬5.8米,高7.4米,是上海地區最長、最大、最高的五孔石拱橋,稱為”滬上第一橋”。古時24里長漕港河僅此一座大橋,南堍為朱家角鎮,隔岸為崑山並亭,因地處澱山湖要衝,元代時,就已成交通要道。明隆慶五年(1571年),由慈門寺僧性潮募建。四百多年前要在水深流急的大江上建造如此大橋,極不容易。該橋設定了超薄的柔性墩,使主拱受力大大減小,材料大大節省,這對當地缺乏礦山資源,造橋石料全靠外運來說是十分經濟的。橋拱主拱圈採用縱聯分節並列砌法,加強拱石間的聯繫,使薄墩橋更為堅固。橋的中孔9節拱石,兩邊孔分別為7節、5節,每節由9道拱石並列而成。上下拱石間有獨塊橫系石聯接;橋台座石也為整塊石板,顯得十分穩固。由於墩薄,加上橋拱自然遞增,全橋形成一個緩和順適的縱坡,自然和諧地銜接兩岸街面,顯得雄偉而不笨重。橋上的石刻技藝也十分高超,龍門石上鐫有盤龍8條,環繞明珠,形態逼真;橋頂四角蹲著石獅4隻,仰頭張嘴,栩栩如生。中間有竹節望柱,橋面中央鑲嵌雕花石板。長方形板式橋欄,四角方整,稜角分明。橋東建有碑亭,供行人憩息,臨水築以石駁,鑿以鎖纜孔,為舟楫停泊所用。橋壁柱石上刻有清晰的楹聯:“帆影逐歸鴻鎖住玉山雲一片,潮聲喧走馬平溪珠浦浪千重。”楹聯各12字,自上而下,似山澗飛瀑,一瀉百丈,頗有氣勢。它描繪了十里漕港水運繁忙的熱鬧景象和江河波濤之洶湧,更加突出了放生橋的宏偉氣派。
放生橋長如帶,形如虹。“井帶長虹”為朱家角十景之一。歷來文人雅士讚美此橋,有詩云;“長橋駕彩虹,往來便是井。日中交易過,斜陽亂人影”。其詩沒有詳細描寫那酒肆、茶樓。店面、鋪房、河流、橋路,而以時間的空間化展現了古鎮一天繁華的景象。儘管一日最好的時光已過去,但是橋的兩岸仍然是那樣熱鬧,達到了高潮。一個“亂”字,突出了車馬喧鬧,行人穿棱的流動的場面,愛橋臨高仁立橋頂,遠眺近望,水鄉風貌盡收眼底。
放生橋凌空而起,以超越凡力的想像跨越寬闊的江面,表現出古時一代橋工克服天然險阻的無窮智慧和力量。從美學角度看,放生橋不愧是一座功能、技術、經濟、美觀融合一體綜合美的橋樑。說來也怪,放生橋究竟有多少級,有人說南是73級.北是72級,第二遍再數又不是這個數了,沒有人能數正確過。不信你也來數數,倒底是多少級。所以關於放生橋美麗的傳說就更多了。
八十年代,在政府的重視下,對放生橋進行了加固,橋墩作了防沖措施,容貌煥然一新。九十年代為開發朱家角旅遊事業,在放生橋東畔重修建放生池和放生亭,使放生橋重放光彩。使朱家角鎮仍保持著濃厚的江南水鄉風韻,放生橋成為古鎮上的一個標誌性占建築。放生橋為上海地區現存最大最長的石拱橋,被錄入《上海之最》、《江南勝跡》、《中國名勝詞典》。隨著該鎮的文化旅遊興起,它將成為澱山湖畔的一個不可多得的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