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出版人

上海出版人

《上海出版人》是2003年學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上海市版協、上海市編輯學會。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上海出版人上海出版人
作 者:上海市版協,上海市編輯學會 編
出 版 社:學林出版社
ISBN:9787806685860
出版時間:2003-01-01
版 次:1
頁 數:461
裝 幀:平裝
開 本:32開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上海市出版工作者的生平事跡,他們有中國兒童文學的先驅、永遠不知疲倦的青春歌者,以及辭書界的理論家和鬥士等。

精彩書摘

最讓秦瘦鷗“急得跺腳”的一個例子就是:當時各種期刊書籍的出版周期之長,在他看來,“真可以嚇人,簡直不是節奏遲緩的問題,而是近於原地踏步了”。
於是,秦瘦鷗在當時的一篇文章中語重心長地寫道:
“記得一二年前,著名美術家華君武同志曾經為此作了一幅漫畫,題曰:《作者近影》。畫面正中是一本打開的書,扉頁上有一幅人像——一個神采奕奕的壯年人,可是手執這本書的作者卻已是一位滿臉皺紋、須長盈寸的老者了。這是何等強烈的諷刺啊?然而諷刺歸諷刺,書刊出版的節奏依然如故。原因何在?很簡單,印刷技術的改進,印刷廠的擴建增設,一直都在原地踏步,而被雙百方針所鼓舞起來的著作家和編輯們的工作節奏卻那么快,於是兩種不同的節奏不斷地牴觸碰撞,始終無法協調。我們就只能像‘痴漢等老婆’那樣,望眼欲穿地等待各種報刊書籍的出版了。
“節奏迫人,除了急起直追,還有什麼別的辦法嗎?”
這番話對我們現在的工作仍然是多么有指導意義啊!
1979年,宋存擔任了上海人民出版社副社長兼副總編,分管編輯業務工作。在他擔任領導工作期間,在全社同志的努力下,出版了一大批有分量、有影響的好書。單是在1979年至1989年的11年間,就有157種書籍獲得省市以上的優秀圖書獎,有140餘種書籍被列入全國和本市讀書活動書目,在出版界居於前列。如《中國文化史叢書》、《新學科叢書》、《西方學術譯叢》、《祖國叢書》、《當代大學生叢書》、《學習叢書》等大中型叢書,在社會上獲得了廣泛的好評。
1989年5月,因工作需要,宋存同志分工負責經營管理工作,同時也參與編輯工作的領導。
作為一個分管業務和抓經營的領導,老宋每天要處理一大堆工作。你別看他平時話不多,但他那細膩的、質樸的、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和領導藝術,常常令下面的同志心服口服,不少事情就是在他的實事求是以及和風細雨的處理方式中迎刃而解了。
宋存同志在他發表於《解放日報》的《對上級負責與對民眾負責的一致性》一文中這樣寫道:“一個共產黨員或國家幹部,就與民眾的關係來說,他是人民的勤務員,他的職責就是為人民服務,努力維護人民的利益,他要向人民負責;就與黨或政府的關係來說,他是舵組織或政府工作部門中的一員,他要履行黨員或國家幹部的義務,遵守黨和國家的紀律,他必須執行領導機關規定的政策和任務,在上級機關和負責人的領導下進行工作,他要對黨、對上級領導機關負責。對人民負責和對黨、對領導機關負責,是一件事情的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因為黨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人民的利益,黨的利益就是人民的利益。”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那對同志像春風一樣的熱情,對工作一絲不苟的認真態度,不少老編輯至今講起來還深有感觸。
1990年春節過後,上海市委宣傳部籌劃紀念建黨70周年的有關工作。宣傳部領導向上海人民出版社傳達了市委領導的意見,希望上海人民出版社拿出有分量的代表上海水平的上乘之作。經過多方討論和論證,決定出版一部以歷史照片為主,輔以文字說明的大型圖集,完整、系統、生動、形象地介紹中國共產黨70年的發展歷史。這項當時被領導部門列為“一號出版工程”的大型圖集,單單圖片就有4800多張。編輯們全都集中在宛平劇場的一間工作室里埋頭苦幹。從編輯、初審到複審,編輯們日夜奮戰在宛平劇場,家裡一點兒都沒法照顧。一個月過去了,兩個月過去了,家屬們難免會有一些意見。老宋和其他負責同志分頭利用下班後的時間,買了水果去編輯家裡進行家訪。他耐心細緻地向家屬們講述了這項工作的重要性,感謝他們為這項工作所作出的支持和奉獻。讓他們有什麼困難向他提出來,他會盡力而為的。望著他真誠的微笑,聽著他誠懇的話語,家屬們的心裡都很感動——這么熱的天,老宋辛苦了一天,還利用晚上的休息時間,買了水果來看大家,就是有再大的困難也要克服,不能影響了“一號出版工程”的順利進展。
半個世紀過去了,已步人古稀之年的宋存寶刀不老,還在默默無聞地做著他的終審工作。他的銳意進取的學習精神,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為人作嫁衣的奉獻品格,是很值得我們每一個編輯學習的。
李國章任社長時,社領導班子中的其他三位老總都是年富力強、學有專長的80年代畢業的研究生。在班子中,李國章是長者,但他謙虛好學,作風民主,注意傾聽其他同志的意見,在總攬社政的同時,放手讓他們管具體的編輯和經營工作。
甫任社長,對於長期從事編輯工作的李國章來說,面臨著出版、宣傳、發行、財務等等許多新領域的挑戰。即使有分管同志負責,他還是身體力行,涉足每個領域,一度他還親自抓發行工作。他認為,編輯是出版工作的保證,而發行是出版工作成果的體現,發行工作不可忽視。1995年底,他率團去香港,參加由上海古籍出版社與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上海古籍出版社(香港)書展”。這是內地出版社首次獨家在香港舉辦圖書展。展場設在香港最繁華的商業中心區中環中商大廈。參展的書有新出版的《續修四庫全書》首批“經部·易類”40冊等,在當地學術界和出版界引起了強烈反響。
在擔任社領導之前,李國章也曾醉心於古典文學研究,校點出版了清代著名詩人黃仲則的《兩當軒集》,撰寫發表了《論黃仲則在清代中期詩壇的地位》等論文,得到了學術界的好評。擔任社領導後,他沉浸於出版工作,不再有時間和精力從事學術研究,對此,他毫不遺憾。他覺得編輯出版工作充滿著樂趣。他說:“在一些人看來,編輯是為他人作嫁衣的事。但只要你真正投入,對自己的進步是大有幫助的。看稿的過程,也是提高自己專業水平的過程。”他認為,敬業是做好工作的基礎,唯有敬業,才能在工作中體會到真正的樂趣。為此,他上任後不久,即在社內倡導“團結、敬業、開拓、奉獻”的精神。正是在這種精神的倡導下,八年中,李國章帶領全社同志在出版工作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看到自己從事的事業取得了成功,他感到欣慰,認為“這就是寫文章和從事學術研究之外的另一種樂趣”。
行文至此,我們不由想起了李國章喜愛的清代詩人鄭板橋的那首《竹石》詩: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如果把出版隊伍比作鬱鬱蔥蔥的竹林,李國章不正是這樣一棵兄弟定青山不放鬆的挺拔蒼勁的翠竹嗎?
搞原創性圖書一直是潘友星的工作思路,他正在主持並由他策劃的國家重點圖書《彩圖科技百科全書》,就屬於原創性圖書。無論從編撰本身來說,還是科學技術涉及的知識領域,或者是原創性彩圖的設計製作,都需要編輯認真學習鑽研,潘友星帶領大家攻克了一個個難關……
長期透支的身體終於向他提出了抗議。他病倒了,住進了醫院。他是編輯部的靈魂,他的病牽動著編輯部每一個人的心。而躺在病床上的他,依然是心繫編輯部。剛剛走出醫院,醫生囑他在家修養,他又開始了思考,思維遊走於彩圖百科各卷重大事務間。通過電話和E-mail,他“遙控”著他的編輯部。他說,把“彩圖”拼出來,對自己的編輯生涯也算有個交待了。這不僅僅是對他自己、對出版社的交待,更是對中國科學傳播事業的交待!
1948年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的楊蓉蓉,從小受的是書香門第的薰陶。讀書成才,是祖輩的希望,也是她最主要的童年記憶和少年情結。天資聰穎加上勤奮好學和努力向上,使她一直是個優秀的學生。“文革”的降臨,打碎了她的求學深造之夢,中學畢業後只能在農場的廣闊天地間勞其筋骨、餓其體膚。1973年,她驚喜Ⅲ獲得了在上海師範大學學習的機會。三年後畢業,進入上海辭書出版社,參加《辭海》的編輯工作,從此進入辭書編纂領域,成為她人生重要的里程碑。每當回顧往事,楊蓉蓉念念不忘的是她進社後得到了幾位老編輯的特別關心。特別是楊蔭深、吳澤炎等老先生,他們在新中國建立前與楊蓉蓉的太公壽孝天先生曾是商務書館的同事,因此對楊蓉蓉這個好學的後輩寄予了特別的期望和關注。除了日常傳授辭書編纂的經驗和知識外,更是反覆叮囑她:作為一個詞典編輯,精深的專業特長之外,更要擴展自己的認知視野範圍,全面地學習各種知識,才能真正做好一個編輯。否則的話,除了會編詞典之外,可能連一封信都寫不來,更遑論其他。緣此,楊蓉蓉除了在日常的編輯工作中對稿件作辨偽去訛、精雕細琢的審讀之外,更是靠壓縮睡眠和休息時間,在相關的領域如饑似渴地廣為涉獵和鑽研。1982年,她獲得在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學系進修一年的機會,在王力、周祖謨、楊伯峻、呂叔湘等名師指點下,圍繞音韻、訓詁、文字、文獻、目錄、版本、校勘、辭典學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學習,打下了全面而紮實的基礎。從此,她著力在語言文字上下功夫,由國小而經學,由經學而史學,乃至金石考古,在漢語言文字的領域不斷地求真求知,竭己之力排難釋疑,作出了許多新的開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