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廟灣村

一個10立方米的沼氣池年產沼氣400立方米左右,可供五口之家一年的生活用氣,可節約煤電等費用1000多元,同時還改善了農村衛生條件。 生豬養殖示範戶趙正是率先嘗到家庭生態農業小循環甜頭的農戶之一,他家的3畝多地,過去種包穀,一年收入不過1000元。 他家的沼氣池,全靠自己飼養的生豬提供原料產出沼氣,一年可節約原煤近4噸。

農業循環經濟

種植業提供飼料促進養殖業發展,禽畜糞便成為沼氣原料,沼渣、沼液用於蠶桑和核桃種植。這是記者最近在隆陽區丙麻鄉上廟村看到的家庭生態農業小循環模式。

上廟村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努力朝生態農業方向發展,逐步構建起以農村家庭為單位的農業經濟循環系統,有效節約了能源,美化了環境。

在地面上建豬圈和廁所,地下建沼氣池,田地里種植蠶桑和核桃,我們已初步建立起以種植蠶桑和核桃為龍頭,家畜、家禽飼養為支撐,沼氣能源為助推器的農業生產增效新模式。”村主任楊興洪介紹說,上廟村幾乎家家都養豬種核桃,並建有沼氣池。一個10立方米的沼氣池年產沼氣400立方米左右,可供五口之家一年的生活用氣,可節約煤電等費用1000多元,同時還改善了農村衛生條件。臭氣熏天的露天糞坑不見了,隨處亂倒的煤灰不見了,村組道路乾乾淨淨,家家戶戶窗明几淨。老百姓在腰包鼓起來的同時,生活環境也得到有效改善。

生豬養殖

生豬養殖示範戶趙正是率先嘗到家庭生態農業小循環甜頭的農戶之一,他家的3畝多地,過去種包穀,一年收入不過1000元。如今全部改種烤菸和核桃,年收入1萬元以上,同時,家庭養豬每年又可給他帶來1萬多元的收益。他家的沼氣池,全靠自己飼養的生豬提供原料產出沼氣,一年可節約原煤近4噸。而沼氣生產中產生的沼渣、沼液又變成有機肥,利用這些有機肥,發展烤菸和蠶桑種植,又可節約化肥,降低了種植成本。

上廟村已建成沼氣池386口,泡核桃種植面積2000多畝,蠶桑740畝,年出欄生豬2800多頭,2007年人均純收入近2000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