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黃河大橋

三門峽黃河大橋

三門峽黃河公路大橋位於山西平陸縣與河南三門峽市之間的黃河之上。全長1310.09米,是國道209線(呼和浩特——北海公路)連線晉豫兩省,跨越黃河天塹的特大型橋樑。大橋建設項目於1986年3月晉陝豫黃河金三角經濟協作區第一次會議上正式申請提出,1991年11月1日大橋正式開工,1993年9月8日江澤民總書記為大橋題寫了橋名。1993年9月30日全橋合攏,12月30日剪彩通車。

基本信息

簡介

三門峽黃河大橋三門峽黃河大橋
三門峽黃河大橋式國道209線上克服黃河障礙,溝通河南山西兩省交通的關鍵工程之一。大橋北起山西省平陸縣蒿店村,南抵河南三門峽市湖濱區後川村。全長1300.64m,正橋橋面總寬18.5m,其中車行道寬15m,兩側人行道各寬1.5m,主橋上部結構為三向預應力混凝土連續鋼構,剛截面為單箱單室箱梁,橋跨布置為105m+4×160m+105m,引橋為9×50m預應力混凝土T型簡支梁,下部結構為薄壁雙牆式墩身,群樁基礎,鑽孔樁徑為1.8m。設計荷載:汽+超20,掛-120驗算;人行荷載:3.5KN/m3。由中鐵大橋局施工。
大橋設計有“高、大、長、深、新”五大特色。
“高”是指橋面離河床50米,這在晉豫兩省特大橋樑中為最高;
“大”是指跨度大,主橋160米,在世界同類橋樑中可進入前25位,在國內名列第二;
“長”是指橋樑連續構造長,主橋850米全部連續剛構,引橋450米橋面簡易連續,全橋僅有三道伸縮縫,行車舒適;
“深”是指水深、樁深、施工水位最深時可達26米,最大樁長入土深度77米,施工難度大;
“新”是指主橋採用大跨徑連續剛構,結構新穎獨特,造型雄偉。大橋總投資1.2億多元,山西在大橋和北引道6.1公里共投資9160餘萬元。

發展

大橋建成後,結束了黃河兩岸兩千多年靠船擺渡的歷史,為過往車輛提供了極大的方便,車流量與日俱增,由建橋時的每晝夜700餘台增至現在的4500餘台,為晉豫兩省尤其是運城三門峽市經濟的騰飛產生了巨大的作用。
大橋由晉豫兩省共管,山西省在橋北設“三門峽黃河公路大橋山西管理處”,為正處級全民所有制事業單位,下設綜合辦公室、計畫財務科、養護科、保衛科(路政大隊)、收費站,現有職工72人,具體負責通行費的徵收和大橋及北引道6.1公里的養護管理及安全保衛工作。建處九年來,該處在“鐵紀律,嚴管理,硬作風,高效率”的治處方針指引下,緊緊抓住收費工作不放鬆,牢牢把握精神文明建設主線不動搖,積極開展規範化管理,以率先垂範影響人、思想教育提高人、制度建設規範人,獎優罰劣激勵人,優質服務塑造人,開展活動凝聚人,樹立榜樣引導人,優美環境吸引人,整頓訓練錘鍊人,防範堵漏警示人,取得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雙豐收,截止目前,累計收取通行費7060餘萬元。被省交通廳確定為全省交通系統首批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示範“視窗”單位、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確定為山西省創建文明行業活動“示範單位”、先後被駐地黨委授予“創三優”先進單位、共青團運城地委授予“青年文明號”光榮稱號、運城地區糾風辦授予“規範化管理先進單位”,省糾風辦表彰為“治理公路‘三亂'先進單位”、運城地區文明委評為文明單位,連年被評為運城市和省公路系統優秀單位,2002年又被共青團省委授予“青年文明號”光榮稱號,為山西的經濟騰飛和公路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