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梵唄
梵唄(參見魚山梵唄)就是和尚念經的聲音,是中國佛教音樂原聲的特稱。 中國最早的梵唄,是三國魏明帝太和四年(230),陳思王曹植游魚山,感魚山之神制,於是...
梵唄簡介 梵唄在中國的傳播歷程 梵唄種類 梵唄發展史 後世影響 -
梵華樓
梵華樓,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位於寧壽宮區最北端,倚寧壽宮北宮牆而立,南與景福宮相隔僅數米,坐北朝南,7開間,二層樓,黃色琉璃瓦卷棚歇山頂。樓...
簡介 歷史沿革 建築特色 文化價值 -
魚山梵唄
魚山梵唄【 yú shān fàn bài】屬佛教三學的“定”學傳統的佛教音樂;是印度五明之聲明學的中國化漢語念經梵唄標準的原聲;是解決漢梵單奇、重複唱...
魚山梵唄發展歷程 魚山梵唄的保護傳承 魚山梵唄傳承保護五大要素 魚山梵唄功德意義及影響 -
梵天
梵天亦稱造書天、婆羅賀摩天、淨天,華人地區俗稱四面佛(印度佛教中的大梵天王諸神眾,特指色界初禪天之主,又稱大梵天王),是印度婆羅門教的創造之神,梵文字母...
簡介 誕生 主要貢獻 梵天擇地法 三大主神 -
《悲華經》
水天菩薩。 水天菩薩。 日光菩薩。
悲華經轉法輪品第一 悲華經卷第二 -
梵唄寺
山東魚山梵唄寺(參見魚山梵唄寺)位於今山東東阿縣城南20公里處。梵,是印度語“清淨”的意思;唄是印度語“唄匿”的略稱,義為讚頌或歌詠。梵唄寺,意為讚頌歌...
魚山---佛教音樂發源地 魚山梵唄寺---“梵唄祖庭” -
三身佛
三身,梵文 Trikāyāh,”即法身、報身、應身三種佛身,又叫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身” 除指體貌外,亦有“聚積”之義,即由覺悟和聚積功德而成就佛...
寺院經常供奉的佛 天台宗三身佛 華嚴經三身佛 三身 因果關係 -
梵網經
梵網經 (梵文 Brahmajāla-sūtra),佛教大乘戒律經典,全稱《梵網經盧舍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第十》。後秦鳩摩羅什譯,上下兩卷。上卷敘述釋迦牟...
經文簡介 經文內容 -
魚山梵唄寺
2006年6月創立東阿縣佛教協會,啟建魚山梵唄寺。魚山梵唄寺即意為讚嘆歌詠、清淨離欲之修行道場。2008年被國務院批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保護單位。
地理位置 魚山梵唄來歷 梵唄始祖 建寺 歷史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