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親嬰兒

三親嬰兒

定製嬰兒,指通過“植入前基因診斷”,用“試管受孕”形成胚胎,然後檢驗胚胎的基因,再選擇不具有特定基因(例如癌症)的胚胎植入母體,最後發育成嬰兒。成功培育出“定製嬰兒”的科學家們說,這項技術是為了幫助人類征服那些潛藏在生命特徵深處的疾病,是用更加純潔的基因作為打開人類幸福未來的鑰匙。

基本信息

背景簡介

三親嬰兒存在是否合理?三親嬰兒存在是否合理?

1998年初,英國著名科學家、劍橋大學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說道,基因工程和生殖技術已經使人類能夠創造出在體能和智力上遠遠高於其他人的“超人”,由他們來統治世界也並非是一種幻想,而可能是一種現實。因為“除非我們擁有完整的世界秩序,否則就會有人在某地設計出經改進的超級人類。”

在英國,目前(2013年)每6500個兒童中就有1個身患遺傳性疾病。每年約有10例英國患者希望採用“線粒體替換”療法,藉助第三方的DNA修復女方受損的基因,避免將心臟、肌肉和大腦疾病遺傳給下一代。

基因優勢

三親試管嬰兒三親試管嬰兒

據人類的基因有99.8%由父母雙方共同提供,但有一小部分線粒體基因完全來自母方。如果母方的這部分基因中存在缺陷(例如身患肌肉萎縮症),就會將其遺傳給下一代。而“線粒體替換”療法能夠藉助第三方基因來修補母方基因中的缺陷,從而幫助下一代規避遺傳疾病。

操作流程

嬰兒定製

三親嬰兒的定製方法三親嬰兒的定製方法

未來的父母首先要定製嬰兒,可隨意選擇嬰兒的性別,而且可以下訂單“定做”嬰兒的頭髮、眼睛、甚至皮膚的顏色,就仿佛是定做一台組裝電腦一樣。

比如,嬰兒眼睛顏色將有“藍色、棕色、黑色”三種可供挑選,頭髮顏色則有“黑色、金色”兩種可供挑選,而嬰兒的膚色則可在“白色、黑色”等兩種之間任選。從理論上講,嬰兒頭髮、眼睛、皮膚的顏色可以任意搭配組合,而不受傳統的人種限制。比如你可以“定做”一個標準的金髮碧眼白人女孩,也完全可以進行“混搭”,從而“定做”出一個金髮碧眼的黑人男孩。

基因定製通過PGD技術(“胚胎植入前基因診斷”技術)實現,能剔除有問題的胎,從而讓父母選擇性別。而當父母選擇其他一些胎兒特徵時,醫生將對實驗室中創造的胚胎基因結構進行檢測篩選,最終植入那些最符合父母希望的“定做嬰兒”胚胎。

培育方法

首先,醫生會去除女性捐贈者的卵子中的細胞核,接著用母親卵細胞中對應的遺傳基因取而代之(授精前後均可),最後再按照標準的試管嬰兒技術進行培育。這樣誕生的孩子將會繼承一位父親和兩位母親的遺傳基因,也就是所謂的“三親嬰兒”。

實際進展

三親嬰兒三親嬰兒
2012年,英國人類受精和胚胎 學管理局針對“高風險”夫婦接受基因治療的法案進行公眾諮詢,總體來說受到好評。

英國內閣則計畫在2014年對“三親嬰兒”培育技術的合法化提案進行公眾諮詢。提案如果通過,將會繼續提交國會進行審批,這也就意味著,世界上首例“三親嬰兒”將有可能於2015年在英國誕生。

2013年7月,美國54歲的著名生育專家傑夫·斯坦伯格博士宣布,他的生育診所即將在6個月之內推出一項“定做嬰兒”業務,他將會通過一種名為“胚胎植入前基因診斷”的技術來製造“定做嬰兒”。

醫學手術

主持該項研究的紐約市新希望生殖診所醫生張進(JohnZhang)說,這個嬰兒的父母來自中東,嬰兒的母親本身健康,但她四分之一的線粒體攜帶有亞急性壞死性腦病的基因,曾經4次流產,之前生下的兩個小孩也因這種遺傳疾病而分別於6歲和8月齡時死亡。

為了幫助這名女性,張進團隊採用了“三父母”技術,即利用捐贈者卵子的健康線粒體替換其有缺陷的線粒體,再實施體外受精,最終獲得的嬰兒除了擁有父母的基因外,還擁有捐贈女子的線粒體遺傳物質。

手術在未限制“三父母”技術的墨西哥進行。張進團隊利用這種方法培養了5個胚胎,其中一個發育正常,這個胚胎隨後被植入母親體內。

2016年年4月,男嬰順利出生。

專家解讀

專家介紹說,基因編輯就是特異性地來改變目標基因序列的技術。如同對文本進行修改一樣,首先要把錯誤或想要修改的地方找出來,然後使用工具,按照修改的意圖,插入、刪除部分詞句或者改寫一段“文字”。當然,基因編輯是在細胞內對基因序列進行類似的操作,過程更加複雜:首先需要用一種複合體把目標基因序列特異性地識別出來,以避免“傷及無辜”;複合體再將DNA的雙鏈剪斷,在目標基因序列上製造斷裂端,這時細胞自身的DNA修復機制馬上會啟動,對斷裂端進行修復,讓它重新連線起來。如果在修復過程中,有一個“模板”存在,細胞就會以此為標準進行修復,基因編輯就此完成。

現實意義

“三親嬰兒”培育技術能在不改變孩子外貌的情況下讓其獲得更加健康的身體,可以說是一些遺傳病患者夫婦的福音,身患線粒體遺傳疾病的女性將因此獲得更多生育選擇和機會。但在人類文明和道德倫理框架的所有內涵和外延中,究竟是古老的法則更重要,還是個體的自由選擇權更重要?回答這個問題,不僅需要操作層面對於新技術的必要規範,也需要人們重新審視和討論那些富有哲學色彩的終極命題。

因此,人類正徘徊在福祉與災難的分水嶺上。

引發爭議

反方觀點

引發倫理爭議引發倫理爭議
有人認為,這事實上是在製造轉基因人。一些批評者認為,這項技術的本質就是人造胚胎,相當於“設計”新生兒。依賴這種技術,研究人員可以對胚胎實施基因改造,以干預新生兒的發色和成人後的身高。這是首次母體遺傳DNA“種系”發生改變,標誌著試管嬰兒倫理道德的轉折點。

許多專家對這個手術持批評態度。加拿大達爾豪西大學生物倫理學與哲學教授弗朗索瓦絲·拜利斯表示,一個關鍵問題是,這個手術是在墨西哥完成的,未受監管。“事實上,這個小孩的出生似乎是一種不正當行為,它無視英美等國的規定,不是以公開負責、小心翼翼的方式推動科學前進”。

正方觀點

而參與研究的科學家辯解說,額外的線粒體DNA片斷並不參與嬰兒的基因重組與改造,而且這種“無害”的遺傳物質不會影響到正常的智力、性格發育,因此,這批嬰兒的基因和基因組並未被修改,不能稱其為“轉基因嬰兒”。

其他觀點

兩性結合把優秀基因糅合到一起的結果並非簡單的一加一等於二,而是大於二或更多,甚至有時是乘法效應。“三親嬰兒”多了一些額外的線粒體基因,人們對這種基因的了解還不深入,如果它真的會發生作用,那么,“三親嬰兒”的優點(或缺點)也會比一般人多得多。因此從理論上看,這些擁有兩母一父遺傳物質的孩子將來在體能 、生理功能、生命 現象和其它所有生物生理特徵可能會異於常人。

對於這些憂慮,還是有相當多的人認為,既然人類可以利用科學技術造福於自身,那么也有能力利用科學技術消除科學技術造成的副作用,最廣泛認可的方式就是法律與契約。比如,典型的有德國的《胚胎保護法》、美國的臨床重組DNA實驗準則、加拿大的生物技術法規、歐洲19個國簽署的禁止複製人的《人權與生物醫學公約》和聯合國的《生物安全公約》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