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荊州記》:“醴陵縣東四十里,有大山,山有三石室。室中有石床,石臼。父老相傳,昔有道士學仙於此,即合金沙之臼雲”。傅熊湘曾在洞口題直徑一尺余“太山石室”四字。景色
臥獅伏光洞上,洞口高、寬、深各十餘米,可容數百人,洞頂清泉滴瀝。民國時,曾在洞中造石像、石龕等,後毀。現內設如來佛祖、觀音菩薩、十八羅漢、二十四位諸天等神像。光洞左30米有黑洞,內分三洞,內洞似樓閣。兩旁分列觀音和包公神像。有一伏流,總面積6000平方米。隔流有石床,石臼遺蹟則難找到。
站獅張口雄峙於臥獅右側。登獅頭,入獅口,須沿頭側小道下行,險峻異常。坐獅位峭壁上,原有朱蘭,春末夏初開花,每莖9朵,紫紅劍葉,芳香四溢。
休閒
洞旁新建三獅農家樂園,設歌舞廳、休閒室、旱冰場、球場、游泳池、餐廳、商店。山旁水庫內有遊艇,魚塘可垂釣,是集休閒、遊樂、觀光於一體的新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