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三消草出自《貴州民間藥物》。又稱:白花三葉草,16世紀後期荷蘭首先栽培,現溫帶地區廣泛分布。喜溫暖濕潤氣候,適應性廣,耐酸性強,pH4.5的土壤仍能生長,除鹽鹼土外,排水良好的各種土壤均可生長。再生性好,耐踐踏,屬放牧型牧草。開花前,鮮草含粗蛋白質5.1%,粗脂肪0.6%,粗纖維2.8%,無氮浸出物9.2%,灰分2.1%。產量雖不如紅三葉,但適口性好,營養價值也較高。
白車軸草多年生草本,高15-20cm。莖匍匐,蔓生,無毛,隨地生根。三出複葉;具長柄達10cm;小葉3,葉片倒卵形至倒心形,長1-2cm,寬1-1.5cm;先端圓或凹陷,基部寬楔形,邊緣具細齒,上面無毛,背面微有毛;托葉橢圓形,抱莖。花序頭狀,總花梗長;萼筒狀,萼齒三角形,短於萼筒,被微毛,邊緣膜質;花冠白色或淡紅色,旗瓣橢圓形,具短爪,先端圓,翼辨明顯短於旗瓣,龍骨瓣稍長;子房線形,花柱長而彎。莢果線形,包乾膜質的萼內。種子3-4顆,細小,黃褐色。花、果期5-10月 。
藥品簡述
藥名:三消草。
漢語拼音:sanxiaocao。
英文名:HerbofWhiteClover。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rifoliumrepensL.
功效分類:清熱藥。
科屬分類:豆科。
別名:螃蟹花、金花草、菽草翹搖、白三葉、蘭翹搖、白車軸草。
性味:味微甘;性平。
歸經:心經;脾經。
功能:清熱;涼血;寧心。
主治:癲病;痔瘡出血;硬結腫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生態環境:多栽培。
資源分布:分布於東北、華北、江蘇、貴州、雲南。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白車軸草的全草。
採收儲藏:夏、秋季花盛期採收全草,曬乾。
炮製方法:
用藥禁忌
藥(毒)理學
它能引起光致敏性皮炎。
中藥化學成分
全草含多種三萜皂甙,有車軸草皂甙(cloversaponin)Ⅰ、Ⅱ、Ⅲ、Ⅳ、Ⅴ的甲酯,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大豆皂醇B甲酯(β-D-glucuronopyranosylsoyasapogenolBmethylester),大豆皂甙Ⅰ甲酯(soyasaponinⅠmethylester),大豆皂甙Ⅱ甲酯(soyasaponinⅡmethylester)及赤豆皂甙Ⅱ甲酯(azukisaponinⅡmethylester)等。全草、根、種子均含異黃酮,已知的有刺芒柄花素7-(C〃C-對羥基苯甲酸)-O-β-D-葡萄糖甙[formononetin7-(c〃2-p-hydroxybenzoyl)-O-β-D-glucoside]。葉含胡蘿蔔素(carotene)和抗壞血酸(ascorbicacid),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D-肌酸甲醚(D-pinitol),a,β-甲基葡萄糖甙(a,β-methylglucoside),亞麻苦甙(linamarin),氰甙(cyanogenicglucoside),甘油酸(glycericacid)。
種子含有三種黃酮,即7,4’-二羥基黃酮(7,4'-dihydroxyflavone),4'-羥基-7-甲氧基黃酮(4'-hydroxy-7-methyoxyflavone),3,5-去羥異鼠李素(geraldone)。
此外,種子還含2,3-二羥基-2,4-環戊二烯-1-酮(2,3-dihy-droxy-2,4-cyclopentadien-1-one),2R,3R-丁二醇(2R,3R-butandiol),3-羥基-2-甲基-4-吡喃酮(3-hydroxy-2-methyl-4-pyranone)。還含兩種鐵氧化還原蛋白(ferredoxin),半乳糖甘露聚糖(galatomannan)。
本種的變種Trifoliumrepensvar.ladino含有多種異黃酮,有鷹嘴豆芽素(biochanin)A,染料木素(genistein),刺芒柄花素(formonentin),大豆素(daiazein)及香豆雌酚(coumestrol)等。
藥理作用
醇浸劑0.5%可抑制草履蟲之運動。其中所含之雌激素對成長期雌性大鼠子宮,先呈興奮作用,即套用1-2周后,子宮重量增加,子宮肌層及子宮內膜增生、肥大,子官腔上皮細胞層變長;連續套用至3-4周后,則呈抑制性作用,子官呈退化,上皮細胞層變平;但也有謂其中並無雌激素樣物質。其中所含之皂甙能提高離體兔腸張力,加速運動。其葉能使動物(大鼠、豚鼠及羊)甲狀腺腫大。
民間驗方
1、治癲癇:三消草30g,煎水服,並用15g搗絨包敷患者額上。
2、治痔瘡出血:三消草30g,酒、水各半煎服。
3、國外民間作酊劑治婦女病、疝痛、肺結核、感冒。
4、白車軸草花及種子用於搞腫瘤。
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全革皺縮捲曲。莖圓柱形,多扭曲,直徑5-8mm,表面有細皺紋,節間長7-9cm,節上有膜質托葉鞘。三出複葉,葉柄長達10cm;托葉橢圓形,抱莖。小葉3,多卷折或脫落,完整者展平後呈倒卵形或倒心形,長l.5-2cm,寬1-1.5cm,邊緣具細齒,近無柄。花序頭狀,直徑1.5-2cm,類白色,有總花梗,長可達20cm。氣微,味淡。
栽培技術
土壤與耕作
白三葉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對土壤要求不嚴,只要在降水充足,氣候濕潤,排水良好,不是強鹽鹼的各種土壤中都能正常生長;甚至在園林下也能種植。白三葉種子細小,幼苗纖細出土力弱,苗期生長極其緩慢,為保全苗,整地務必精細,不論春播或秋播,都要提前整地,先淺翻滅茬,清除雜物,蓄水保墒,隔10~15天,再行深翻耙地,整平地面,使土塊細碎,播層土壤疏鬆,以待播種。
施肥
結合深耕施足底肥,每畝施有機肥料1500~2000千克,混入過磷酸鈣15~20千克,在濕潤環境下堆積發酵腐熟20~30天,然後施用,播種前再淺耕土壤,每畝施入5~8千克硝酸銨等,促進幼苗生長,充分發揮生產潛力。
播種
種子田要播種國家或省級牧草種子質量標準規定的Ⅰ級種子,人工草地播種Ⅰ、Ⅱ、Ⅲ級種子均可。白三葉種子硬實率較高,播種前要用機械方法擦傷種皮,或用濃硫酸浸泡腐蝕種皮等方法,進行種子處理後再播。硫酸浸泡方法是:浸泡20~30分鐘,撈出用清水沖洗乾淨,晾乾播種。種子田每畝播種0.2~0.25千克。人工草地每畝播種0.4~0.5千克,濕潤地區播種量要小,乾旱地區播種量要大。播種深度1~2厘米。播種過深不易出苗,要根據土壤質地和乾濕情況適度掌握。播種期:春、夏、秋三季均可,但較高寒地區,以春、夏兩季播種為好,如行秋播,則應早播,可使幼苗有一月以上的生長時間,以利越冬。播種方法多樣,可以單播,也可以混播,可以條播,也可以撒播。種子田須單播、條播,行距40~50厘米;人工草地單播或混播,可以條播也可以撒播,條播行距20~30厘米;混播適宜的禾本科和豆科牧草較多,協調性最好的有雞腳草、草地狐茅、草地羊茅、多年生黑麥草,其次是牛尾草、貓尾草、紅三葉等。與禾本科牧草混播比例,白三葉占40~50%;與紅三葉混播,白三葉占50~60%。不適宜與地三葉、紫花苜蓿等含雌激素(香豆雌醇)的牧草混播,以防牛羊長期採食引起繁殖障礙。
田間管理
播種後出苗前,若遇土壤板結時,要及時耙耱,破除板結層,以利出苗。苗期生長慢,為防雜草危害,要中耕鬆土除草1~2次;發現害蟲危害,要及時防治。生長二年以上的草地,土層緊實,透氣性差,在春、秋兩季返青前和放牧刈割後的再生前,要進行耙地鬆土,並結合鬆土追肥,每畝施過磷酸鈣20~25千克,或磷二氨5~8千克,以利新芽新根生長發育。白三葉對土壤水分要求較高,有灌溉條件的,在土壤乾旱時,或結合追肥進行灌溉。混播草地,因牧草前後期生長速度不同,出現爭光、爭水、爭肥不協調生長時,或因偏施氮肥,使白三葉生長受到抑制時,應通過偏施磷鉀肥,借刈割或放牧來調整生長,控制禾本科牧草生長,避免白三葉受抑制或從混播草地中消失。
收穫利用
白三葉花期長達2月之久,種子成熟很不一致,應分期多次採種,或在60~70%的花序變為深褐色時一次收割。種子脫粒比較困難,要充分曬乾,進行碾壓或專用脫粒器械脫粒;種子清選後,貯存在通風乾燥處,並注意防潮防鼠。人工草地的利用年限,因管理利用及目的的不同而長短不一,一般為3~7年。用作刈割利用的適宜生育期為初花期至盛花期,留茬高度2~3厘米,以利再生,混播草地還應視其他牧草適宜刈割期而定。用於放牧利用的,要在分枝盛期至孕蕾期,或草層高度達20厘米時開始,高度在5~8厘米時結束放牧,放牧不宜過重,免損生機;每次放牧後,應停牧2~3周,以利再生;放牧牛、羊時不要在雨後和有露水時進行,以免發生膨脹病。在曬制青乾草時,乾燥後及時堆垛貯存,避免雨淋。青貯時要使其迅速失水到半乾狀態,裝窖要壓實封嚴。青飼反芻畜時,應與禾本科牧草搭配,以防發生膨脹病,搭配比例,禾本科草占50~60%。用於綠肥利用的,要在二齡以上的初花至盛花高產期進行,翻壓前要先低茬刈割切為5~10厘米短段再翻壓,翻壓須細翻埋嚴,以免莖枝再生,灌區翻後灌水漚制,旱作地待雨季進行。城鎮用於建植草坪,綠化美化環境利用,可與紫羊茅、早熟禾、小糠草、多年生黑麥草、紅三葉等植物混播配植,混播比例按色調需要而定,一般白三葉所占比例多在20~50%之間。用於水土保持利用的,播種時也需要進行精細整地,在雨後搶墒播種,與貓尾草、多年生黑麥草、紅三葉等牧草混播效果更好。作為蜜源植物利用時,要與種子田和水土保持植物結合,在提高種子產量的同時,提高蜂蜜產量,增加白三葉種子的自然落粒,促進草叢更新,延長水土保持利用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