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簡介
三國棋,又名三國演弈(義)棋、三國象棋,是第一款與《三國演義》完美融合的棋類遊戲,被稱為“棋盤上的三國演義”。三人對弈,分別扮演魏、蜀、吳,通過運用各種謀略,最終戰勝兩方統一天下。
三國棋為專利產品,青少年健康娛樂大賽獲獎作品,成都武侯祠館藏精品。
主要特色
獨具創意:
體現挾天子以令諸侯,通過有效的資源配置解決了眾多同類產品無法解決的遊戲平衡問題。
規則簡單:借用象棋規則,稍懂象棋即會玩。
健康益智:回歸傳統,回歸健康,提升智商情商,網路時代的不插電遊戲。
親情溝通:三人對弈,結束了兩人對弈一人觀看的歷史,一家三口棋樂融融。
寓教於樂:遊戲中體驗三國歷史、了解三國人物,學習經典謀略、策略。
傳說故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這是北宋蘇東坡游赤壁之時,寫下的千古名篇《念奴嬌·赤壁懷古》。
這日,東坡再泛舟赤壁。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正出神時,忽見三隻白鶴橫江東來,戛然長鳴,掠舟而西。東坡好奇,遂上岸隨鶴影穿越一片竹林,走過一條幽靜的小路,如入仙境。眼前有一座茅屋,三位鶴髮童顏老者在正悠然自得地下棋。東坡上前,只見石桌上擺著一幅棋盤,細看之下,竟象是一幅作戰地圖,圖上標註山川、河流以及城池的名字,棋子和象棋很象,分成了魏蜀吳三方。
忽聽一老者道:“子龍將軍,這孫劉結盟的任務就交給你了”。一聲馬嘶,一枚“馬”的棋子突然凌空躍起,變成一個白馬銀槍的將軍,閃過夏侯惇,飛馳到棋盤上標有“吳”的地點,孫劉兩家將士立刻歡呼雀躍,士氣高漲。
東坡不禁看得呆了。
“呵呵,東坡居士來訪,有失遠迎。”那老者眼神從棋盤上移開,對著東坡笑道。東坡忙施禮:“攪了幾位雅興,得罪,老人家如何得知在下?”
老者笑答:“蘇大學士名滿天下,天下誰人不識。這兩位是道友南華、于吉,我叫左慈。居士兩游赤壁,與我等頗有淵源,今日相遇,此是天意。”
東坡想起方才對弈之棋,自詡為棋道高手,卻從未見過此棋,問道:“三位仙師對弈之時只覺氣象萬千,棋局瞬息萬變,縱橫捭闔之勢蘊藏無盡殺氣,敢問此是何棋?”
左慈道:“此間象棋風行,然只可二人對弈,故我等仿三國故事製作此棋。彼言楚漢,我講三國,故此棋為三國棋。居士若有雅興,可對弈幾局。”
東坡遂與幾位殺將起來。將那挾天子以令諸侯、赤壁之戰、襲取荊州故事紛紛演繹,正是:
車馬炮重溫千古戰事,魏蜀吳演弈曠世棋局。
東坡嘆服。
眼見天色將晚,南華道:“我等閒雲野鶴,今日一別,不知何時再見。你我皆有緣之人,特將此棋送與居士。然此棋蘊含千種謀略,君子用之可明心智,小人未免徒增詭計。世事如棋,此棋自娛尚可,如用於處世,是福是禍未可料知,居士切記。”
東坡拜謝,三位老者忽然不見,遠處三隻仙鶴並排西去。惆悵之際,卻驀地醒了,原來在舟上做了一夢。正自回味,忽見船頭有一石盒,正是三國棋,不禁駭然。沉吟良久,憶起南華之言,自忖當今朝廷小人當道,此棋流傳出去,是福是禍確未可知。人生如夢,何必自尋許多煩惱?不如藏之以待日後有緣之人。主意已定,東坡將棋放入石盒,小心翼翼地埋在江邊。
數百年後,有位羅貫中先生雲遊至此,也是機緣巧合,那埋石盒之處漸被江水衝擊,石盒竟露了出來。羅貫中知是非常之物,便帶回家研究。自此,羅貫中潛心將棋局加工,根據棋中謀略和三國歷史故事創作出一百二十回《三國演義》,流傳於世。只是三國棋卻不知失落何方……
關於三國棋的由來當然只是一個傳說。把三國與棋結合起來確是一件有趣的事。據說《清裨類抄》上有關於三國象棋的介紹,但很簡單,只是說三方對弈,48子。近年來又有很多三國棋的發明,由於規則或者棋盤過於複雜、平衡性差未被大家接受。
三國棋借鑑了家喻戶曉的中國象棋規則,讓人一看就會。特別是,三人下棋最重要的是平衡性,經過近三年數千次的實戰演練,在平衡性方面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通過網路實戰,來自全國各地眾多忠實棋友們證實了三國棋的魅力。三國棋在棋盤的方寸之間展示了名著三國演義的精髓,讓大家體驗到了時空交錯的智者謀略。
詳細規則
簡介
如圖所示,魏(黑)據許昌,蜀(紅)據成都,吳(綠)據建業。棋子53枚,每枚棋子都代表一名三國人物。三方各16枚棋子,擺法與中國象棋一樣。三個玩家分別執魏、蜀、吳對弈,互相攻擊,“將”死另外兩方後獲勝。
為體現東漢末年“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形勢,在洛陽城外虎牢關附近配置了漢獻帝(黃)力量,黃棋的三車一炮為靜止狀態,不受任何一方控制,也不能被殺。只有在兩方結盟或某一方殺掉漢帝後,黃棋才被激活,歸屬一方參加戰鬥。黃棋擁有三車一炮,是重要的戰略平衡力量,當兩方結盟時,黃棋就歸未結盟方使用。例如,如果蜀國和吳國結盟,則黃棋自動成為魏的棋子。同時,任何一方也可以殺掉漢來收編黃棋,但殺漢後另外兩方會自動結盟來對抗殺漢帝的人。關於結盟和殺漢方法,下面會具體介紹。
*棋子走法
車、士:走法與中國象棋相同;
馬:與中國象棋“馬”走法一樣,走“日”字,但無“蹩馬腿”限制,強化古代騎兵作用,且只有馬能結盟或廢帝,體現其戰略重要性;
炮:走法同中國象棋一樣,但在開局第一回合走棋時不能走出國境線;
相:與中國象棋“象”走法一樣,在本國境內走“田”字,但無“堵象眼”限制,以加強防禦;車、炮、士、將的走法與中國象棋相同;
兵:兵駐守在本國防線上,為體現古代步兵的防禦作用,兵在防線上可橫走,但不許後退;越過國境線(防線前一條線)後即可前後左右走,每次一步,後退時最多只能退到本國國境線;
魏、蜀、吳:同中國象棋的“帥”走法一致。
漢:任何時候都不能移動,只可以被“馬”殺。漢方的三車一炮在結盟或廢帝後方可參戰。
*走棋順序
吳國(綠方)先行,其他按照逆時針順序走。
*被“將”先走
為鼓勵進攻,如果一方被將,由被將方自動應"將"。例如,如果蜀國去"將"魏國,那么此時由魏國走棋解"將",而並不是按照逆時針順序由吳國走。但如果兩方同時被"將",則依然按照逆時針順序走棋。
*結盟
任何兩方可結盟攻打第三方,方法是由本國騎兵(馬)跳到想結盟的國家所在的點(漢帝附近)。如蜀國的"馬"跳至"魏"點,則表示此時魏蜀結盟。
*廢帝(殺漢)
本棋中漢帝在各方結盟前不可移動,但可被任一方廢掉,方法是由本國騎兵跳至漢帝所在位置即可將其廢掉。廢帝後漢方的三車一炮將歸廢帝方指揮,但其它兩方將自動結盟共同攻打廢帝方。遊戲中結盟或廢帝只有一次機會。
*聯盟解體
任意兩方一旦結盟,則聯盟任何一方不能主動解除聯盟。除非聯盟中的一方被第三方消滅,則聯盟自然解體。如果聯盟方戰勝了第三方,那么聯盟也立刻解體,雙方由聯盟轉為對戰狀態。
*兵力收編
不論是否結盟,如一方最先將另一方將死,則收編其殘兵。"將"死指本國兵力可直接殺死對方主帥。
*困斃
三方中一方如處於困斃狀態則認輸,戰敗方拿掉棋子,另兩方繼續搏殺。
*勝負
一方“將”死另兩方則為勝者,無法分出勝負則為和棋。
一方單純利用自己兵力將死另一方而收編其兵力,這很好理解。但是遊戲中往往會出現一方利用第三方兵力而將死對方的情況,那么此時該判定誰是收編者呢?規則規定,以最後走棋且最後走棋者能用自己兵力吃掉對方老帥的一方為收編者。
經典謀略
三國棋在對弈中會充分體驗到《孫子兵法》的智慧,而三十六計中的絕大部分謀略如圍魏救趙、借刀殺人,隔岸觀火、瞞天過海、趁火打劫、混水摸魚、反客為主等會不斷出現,精彩紛呈。
三國人物
三國棋中出場三國名將53名,分別是:
曹魏
曹魏是三國疆域最廣大的帝國,其人才也是三國中最多的。特別是後期,當吳蜀兩國人才匱乏時,曹魏仍然涌
現出了鄧艾、郭淮、鍾會、羊祜、杜預等傑出的人物。大家熟悉三國人物主要是因為小說《三國演義》,由於小說以蜀漢劉備為正統,因此在對人物的描寫方面也傾向於劉備集團。因此我們才熟知關、張、趙、馬、黃等五虎上將。實際上,曹魏帝國的人才絲毫不遜於蜀漢,荀文若、郭奉孝、賈文和、荀公達等謀士都能決勝千里,而夏侯淵、張遼、徐晃、張郃等將領也是智勇雙全。
在三國棋中,人物與兵種的設定有很強的聯繫。例如,“車”是夏侯惇和夏侯淵,兵種“車”是最重要的攻擊力量,夏侯兄弟當之無愧也是魏國的首要將領。“相”是輔佐帝王成霸業的人物,因此由荀彧和郭嘉擔任。“士”是統帥的衛士,曹操的衛士當之無愧由許褚和典韋擔任。張遼和張郃是北方騎兵的傑出將領,因此在三國棋中兵種是“馬”。
魏:曹操
車:夏侯惇夏侯淵
馬:張遼張郃
炮:徐晃龐德
相:郭嘉荀彧
士:許禇典韋
兵:曹仁曹洪李典樂進于禁
劉蜀
蜀國是三國中最弱小的一國。蜀國的人才主要包括三類,即劉備初期的北方人才,如關羽、張飛、趙雲等人,
第二類是赤壁之戰前後劉備聚攏的荊州人才,如諸葛亮、龐統、黃忠、馬良等人。第三類是入川後的益州人才,包括李嚴、法正、嚴顏、劉巴等人。前兩類屬於跟隨劉備較早,共患難的人,因此受到劉備的重用。劉備入川後,前兩類人才由於與益州當地人才存在矛盾,劉備為安撫益州本地人,開始重用益州人才。
在三國棋中,主要採用了大家更為熟悉的人物來與兵種進行設定。兵種“車”是最重要的攻擊力量,關羽、張飛當之無愧也是蜀國的首要將領。“相”是輔佐帝王成霸業的人物,因此由諸葛亮、龐統擔任。“炮”作為遠程攻擊的力量,由射術精湛的黃忠和魏延擔任。趙雲和馬超分別是北方騎兵和西涼騎兵的傑出將領,因此在三國棋中兵種是“馬”。
蜀:劉備
車:關羽張飛
馬:趙雲馬超
炮:黃忠魏延
相:諸葛亮龐統
士:張苞關興
兵:廖化 周倉 王平 關平 沙摩珂
孫吳
吳國由孫堅、孫策父子開創基業,孫策英年早逝,孫權年紀輕輕就當了統帥。東吳國似乎經常出現青年才俊,
例如孫策、周瑜、陸遜等人成名時年紀都不大。孫權在聚攏人才、治理國家方面有著傑出的能力。在孫權領導下,東吳也是人才輩出。《三國演義》中對吳國人才的描寫相對比較少。實際上,吳國人才也不遜色於魏國和蜀國人才。三國的人才旗鼓相當,才讓三國如此富有魅力。
在三國棋中,吳國的“車”由周瑜和呂蒙擔任。周瑜呂蒙都曾擔任大都督,智勇雙全,是吳國最重要的將領。甘寧曾百騎截魏營,太史慈也是騎兵的優秀將領,因此他們二人擔任吳國的“馬”。
三國棋中“兵”的防守力量超乎尋常,因此吳國的兵由徐盛、丁奉等擅長防守的將領擔任。而周泰和凌統,曾經數次在保衛孫權的戰役中表現勇猛,是吳國當之無愧的“士”。
吳:孫權
車:周瑜呂蒙
馬:太史慈甘寧
炮:黃蓋程普
相:魯肅陸遜
士:凌統周泰
兵:丁奉 徐盛 蔣欽 韓當 潘璋
東漢
土地兼併、橫徵暴斂引起的黃巾起義最終成了東漢王朝崩潰的導火索。黃巾起義被鎮壓後,各地的豪強地主勢力繼續迅速膨脹,形成了軍閥割據的局面。在這些軍閥中,最強悍的莫過於涼州兵團。東漢朝廷一直在鎮壓西北羌族的反抗,與羌族作戰的軍隊在常年戰爭中鍛鍊的十分善戰,因此也成為了東漢鎮壓黃巾起義的主要力量。皇甫嵩
是涼州部隊的統帥,他智勇雙全又忠於朝廷,因此頗受重用。但董卓後來靠政治手腕成為了涼州部隊的統帥。
董卓曾是皇甫嵩手下將領。而呂布與華雄則是董卓部下。在三國棋中,涼州兵團這些主要將領成為了重要的平衡力量。誰能掌握這些人,將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董卓、呂布、華雄都具有驍勇善戰的特點,攻擊力很強,因此被設定為“車”,皇甫嵩與上述三人不同,他忠於漢室,保護皇帝,離漢獻帝最近,被設定為“炮”,具有超乎尋常的遠距離攻擊能力。
漢:劉協
車:董卓呂布華雄
炮:皇甫嵩
趣味單挑
三
國棋的精彩之處在於三人間的相互攻伐,當滅掉一方後棋盤上剩餘兩方對弈時,如果想儘快分出勝負,遊戲提供了一種很有趣的玩法:趣味單挑。
遊戲中設有三張卡牌:
“大漢天子”玉璽牌,殺漢(廢帝)一方獲得,單挑時指定武將的武力智力均加1;
“速戰速決”單挑牌,收編一方兵力後獲得,有權提出單挑決勝負,對方不能拒絕;
“天下歸一”王者牌,最後勝者獲得,有權在下一局選擇扮演角色。
網上對弈
三
國棋可在網上進行對弈。
以古喻今
簡介
人生如棋局,很多時候會面臨不同的選擇,而一旦選擇錯誤,往往滿盤皆輸。遺憾的是,很多人還在重蹈復轍,就象歷史,類似的情形總是一次次出現。
為什麼成功者總是能規避不利局面?
因為成功者有正確的思維模式,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
那么,有沒有可以訓練成功思維模式的簡單有趣的教具?
三國棋就是這樣一款有趣的產品,其特色在於,用喜聞樂見的形式,借古喻今,在娛樂的同時,提升智力,訓練成功的思維模式。
我們生活在一個複雜的世界,二人博弈只存在於理想狀態,而三代表了最簡單的複雜性。所以三國棋揭示的是多人競爭中的致勝之道。
誰是朋友,誰是敵人
三國時代,魏、蜀、吳之間一直在時而對抗、時而聯合的局勢中度過,三國間戰略聯盟手段的運用,是三國最吸引人的因素之一。
那么與誰聯盟呢?誰是朋友誰是敵人呢?對聯盟手段運用最為熟練的孫權給出了答案:利益。這個藍色眼睛的帝王用事實行動完美詮釋了一千多年以後19世紀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名言:“沒有永恆的朋友,也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難的是意識到什麼才是自己最大的利益,有時人為了短期利益、小的利益反而喪失了最大利益。只有認清了最大利益,才有可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我們來看孫權的幾次有代表性的結盟。
赤壁之戰時與劉備的結盟。當時曹操已經大兵壓境,此時的孫權面臨兩種選擇,一種是投降,另一種是反抗。兩種選擇都有強勢人物支持。投降派的支持者是張昭,此人是孫策託孤時的重臣,曾經讓孫權“內事不決問張昭”,張昭也成了內政大權的執掌者。而主戰派的代表人物是魯肅和周瑜,同樣是東吳兩位舉足輕重的人物。此時的孫權的確面臨了艱難的選擇。
關鍵時刻,魯肅和周瑜的兩個論點說服了他,魯肅認為孫權投降後的命運凶多吉少,再想享受稱孤道寡的權力魔杖無異於痴人說夢。而周瑜則進一步指出,曹操強大的背後並非無懈可擊,做好了可以戰而勝之。有了這兩點,孫權才下定決心抵抗曹操。投降或許能帶來短暫的安逸,但為了更大的利益,孫權選擇了冒險。同時,他不失時機的同已經窮途末路又有一定戰鬥力的劉備集團順利結成了聯盟,增強了自己的力量,為赤壁之戰的勝利奠定了基礎。此時與劉備的結盟,是孫權的明智選擇,是能將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保障。
看擒殺關羽時與曹魏的結盟。
赤壁之戰後,孫權與曹操的矛盾達到了極點。兩者之間似乎絕對不存在聯合的可能性。但是,荊州利益讓孫權看到了聯合曹操襲殺關羽的可能性。一旦成功,孫權可以獲得荊州很多地盤。在利益面前,孫權做出了與死對頭曹操結盟的決定。於是,在關羽率領主力部隊北上攻擊曹操時,孫權派呂蒙利用計策占領了關羽的根據地。在此之前,可以稱的上名將的關羽雖然也做了防備孫權的準備,但是仍然沒有想到曾經的盟友出手會如此狠毒。
通過孫權的戰略聯盟決策,可以看出,盟友並不可靠,敵人也並不總是敵人。我們不能對孫權的聯盟策略做出簡單的道德評判,因為在競爭中,根據最大利益來選擇朋友與敵人是理所當然的。即使是手段如此高明的孫權、周瑜等人,也曾吃過盟友的虧。比如在赤壁之戰後,周瑜在前方與曹操大將曹仁為爭奪地盤鏖戰不止,而劉備卻趁機在後方建立自己的勢力,並趁周瑜、曹仁兩敗俱傷時奪取了本應被東吳奪取的地盤。
三國棋將三國間因利益而結盟、又因利益而互相制約的情形表現的淋漓盡致。例如,結盟後盟友間並不可能同心協力。在面臨強大的敵人時(第三方因另兩方結盟而獲得了漢獻帝力量),聯盟兩方都不願意自己的地盤成為主戰場,因為這會讓自己的兵力損失嚴重,都希望讓盟友擔任主要攻擊任務,好保存自己的利益。然而在盟友受到強大攻擊時,又必須派兵救援,否則盟友失敗,兵力被收編後敵人會更加強大,自己也難逃失敗的命運。此外,一旦聯盟兩方占據了優勢,那么盟友間會為誰收編敵人殘兵而勾心鬥角。由於只有最後“將”死的人才能收編戰敗者殘兵,所以盟友間往往為對方製造困難,來避免敵人被盟友“將”死。
因此,在多人競爭中,要時刻保持清醒頭腦,根據自己的最大利益選擇何時該合作,何時該對抗。
合理利用時機、資源
漢末諸侯割據、天下大亂之時,為什麼只有曹操能統一北方,雄踞天下?是他雄才大略、善於用兵?是他愛才若渴、善於用人?這當然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最重要的,是曹操能夠在合適的時機,合理利用了最重要的戰略資源——漢獻帝。
漢獻帝在當時處於一個尷尬的境地。經歷董卓及其涼州兵團的動亂後,以漢獻帝為代表的東漢政府已經名存實亡。天下諸侯均各自忙著搶占勢力範圍,無暇顧及天子。但是,長久以來形成的皇權神聖和尊君思想,使得任何人都不能忽視天子的存在。曹操敏銳的發現,漢獻帝這塊招牌會成為好的棋子,以皇帝名義發號施令仍然有著巨大的號召力。於是,曹操將落難的漢獻帝奉迎到了自己的地盤,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獲得了政治上的巨大優勢。同時,擁戴天子也為曹操初期贏得了不錯的政治口碑。
曹操看到了漢獻帝這一資源的巨大價值,從這一點上,曹操就優於當時的其他諸侯。有時候能人和庸人的區別其實只是時間,能人總是能夠預先發現機會,發現資源並加以利用,而庸人則是在看到能人成功後不斷後悔自己當初沒有先下手。當時袁紹似乎也看到了漢獻帝的部分價值,但他沒有想到更好的利用漢獻帝的方法,所以一直沒有動手。在曹操奉迎漢獻帝並發布一系列針對袁紹的號令後,袁紹才後悔自己沒有先奉迎漢帝,但此時已經悔之晚矣。
值得一提的是,曹操奉迎漢帝的時機是經過仔細考慮的。首先是漢獻帝處於極端困難的狀態,在逃避涼州兵團的過程中,漢獻帝及其公卿大臣們甚至已經到了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地步,境況之慘可見一斑。此時去奉迎漢帝,必然讓漢帝及其大臣感激涕零,立刻會以朝廷名義加封曹操,為曹操獲得政治上的優勢和好的名聲。其次,此時的曹操已經不是當初勢單力薄的曹操,經過幾年的發展和征戰,曹操手下已經人才濟濟,兵力不弱,勢力範圍也已經不小。此時奉迎漢帝,即使其他諸侯看到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好處(如袁紹),想搶奪漢帝,也絕非易事。
因此,在認清資源價值的時候,選擇合適的時機利用資源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在三國棋中,漢獻帝一方的力量(三車一炮)十分有價值,是三個玩家都想利用的重要資源。然而,怎樣獲取這一資源則是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如果一開局就去殺漢帝,那么另兩方立刻結盟,殺漢者必然面臨兩個敵人的強大攻擊,常常最先失敗。因此,是否主動獲取漢獻帝這一資源要根據情況而定,只有自己強大到能夠對抗兩方攻擊時才選擇奪取資源,例如等兩位兩方廝殺的兩敗俱傷後,再去殺漢。
在現代的多人競爭中,首先要意識到哪些才是對自己有用的資源,競爭對手是否也意識到了這些資源的價值,以及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條件獲取這些資源。
在競爭中尋求平衡之術
我們愛看三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三國間的力量平衡。三個國家中都有各自傑出的謀略家、軍事將領和治國能手,在人力資源方面達到了平衡。特別是,三國之間通過聯盟、對抗不斷形成著新的平衡。當三國中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獨自強大的力量消滅另外兩國時,追求平衡就是一個保存自己的最優選擇。特別是弱者之間不要再相互攻擊,要聯合起來對付強者。
三國時代蜀和吳相對弱小,他們兩個國家只有聯合起來才能與魏相抗衡。因此他們之間多數時間是聯合的,因為他們之間都有過深刻的教訓,吳殺關羽、劉備攻吳對雙方來說都是不會輕易忘記的。二者爭鬥時造成的兩敗俱傷險些讓他們迅速被消滅。
在三國棋中,追求平衡同樣是獲得勝利的重要方法。要時刻看清棋局,如果自己很弱小,那么一定不要再攻擊另一個很弱的對手,因為這只能加速兩個弱者的迅速滅亡。
在多人競爭中,要善於聯合弱者,對抗強者,如果自己的力量不能強大到輕鬆擊潰任何一個對手,那么聯合就是一個好辦法。只有聯合起來,才能避免被迅速擊敗,在聯合中尋求新的機會。
煉好內功,先為不可勝
《孫子兵法》中說:“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就是說,自己本身一定要足夠強,時刻做好準備,不露破綻,才能等待機會戰勝敵人。吳國大將徐盛曾經根據吳國首都建業離魏國前線近的形勢,提議在建業城外修築圍牆,並在長江沿岸修築防禦工事,以防備曹魏的突然襲擊。但是眾多將領認為這會勞而無功,空費人力、物力、財力。但徐盛仍然力排眾議,堅持這樣做,最終孫權認同了徐盛的做法。
當不久魏文帝曹丕率大軍攻打東吳時,他看到了一條堅固的防線,於是放棄了進攻,感嘆自己無力渡江攻打吳國。這時候吳國眾將才體會到徐盛的先見之明。
三國棋的高手們也總結出了對弈的一個重要策略,那就是首先要加強自己的防守,先為不可勝,才可以最終獲勝。
在多人競爭中,每個競爭者必須練好自己的“內功”,勤學苦練,首先讓自己儘量減少弱點,只有自己的實力強大了,才有機會運用謀略擊敗對手。
保持良好的心態
眾多成功者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三國時代,曹操曾經數次失敗過,有的時候甚至損失慘重。但是他常常能保持很好的心態。這使得他們能夠總結經驗和教訓後東山再起。相反,一遇挫折就一蹶不振甚至破罐破摔,必然成就不了大事。
在三國棋中,和兩人下象棋時損失兵力經常意味著失敗不同,三人對弈時丟失某些兵力並不可怕。即使是自己的“車”等強勢力量被消滅,也不意味著失敗。因為這是三個人在下棋,第三方也不願意看到你的兵力被另一方過度消滅,他會適當的出手來攻擊另一方。此時你若重整旗鼓,利用另兩方矛盾發展自己力量,並獲得最終勝利也是有可能的。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不要因為某人殺掉自己的棋子就開始對對方進行瘋狂報復,這樣的結果只有失敗。
因此,在多人競爭中,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態,部分的損失都是暫時的,只要調整好心態,看清大局,就有東山再起的可能。
同名棋類
三國棋,是山東退休教師魏樹愛發明的一種棋盤遊戲。棋盤上畫的是三國鼎立,棋子則是由曹操、劉備、孫權和一些中國古代三國時期的人物組成,下棋的時候還能學習三國知識,認識三國人物。
簡介
宋代三國棋
三國棋是根據中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設計的,讓一代豪傑躍然紙上,三國紛爭再現棋盤,可三人或兩人同時對弈。“三人對局時才能顯示出此棋的本色來,三人之間鬥智鬥勇,時分時合,變幻莫測!”
三國棋的棋盤由魏蜀吳三方和三條界河組成,三個粗線長方形是三國領土,棋盤中間則寫著一個“晉”字,魏樹愛老師解釋說,中間加上這個“晉”字,也是為了體現歷史,亂世三國終歸晉嘛!
棋子的正面由三國人物與文字組成,左邊是人物,右邊是職銜。一副棋共有57個棋子,每國19個棋子,包括一王、一帥、四個大將、六個上將、二個侍衛、五個卒子。
玩法
“元帥一步到邊疆,大將直斜走八方,上將走日不蹩腳,小卒過河不返鄉。”這是三國棋的行棋口訣。三國棋在走法上近似象棋,但又不同於象棋。比如說象棋中的馬三國棋中稱作上將,它也是走日子,但是就沒有蹩腳這一說了。王的走法上兩人的和三人的也不同,兩人對弈,王只在國內,三人對弈時,王則不能出宮城。
三人對弈下三國棋時,每個棋手要對付另外兩個棋手,更需要反應敏捷,機智果斷,攻守兼顧,隨機應變。魏樹愛說,青少年學下三國棋能提高思維能力和應變能力。
發明過程
魏樹愛是中國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勝利採油廠離退中心的一位退休教師。他很喜歡看三國演義,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琢磨三國棋,光是三國棋盤,就畫了100多張,把家裡的掛曆都給畫滿了。他說:“我當老師的時候,我把我發明的三國棋教給我的學生們下。那時候棋子我都是用木頭刻得,我的學生可以說是三國棋最早的棋手。”
2005年,魏樹愛從老師的崗位上退了下來,但他沒有放棄繼續完善他的三國棋。“退休後,我就有了很多空餘的時間了,可以來繼續完成我的發明。到了2007年的時候,三國棋已經有了完整的對弈規則和一套棋子設定。”2007年8月3日,正式向國家專利局提出了專利申請,2008年10月8日,專利被正式授權公告並投入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