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人物墓地
曹操墓
三國人物中,以魏王曹操(155~220)最為陰險疑忌。他死前,生怕仇家掘墓,故苦心經營了“七十二疑冢”,分布在河北、河南、安徽等地,故自他死後至今1700餘年,仍無史料記載其真墓葬地。據有關史學專家考證,曹操墓在其安徽曹操宗族墓群附近的可能性最大。2009年12月,河南省文物局公布,高陵於河南省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經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發掘確認。河南安陽發掘的墓確定是曹操墓無疑。但有人認為這不是曹操墓,因有記載曹操墓在鄴郡。
劉備墓
蜀漢昭烈帝劉備(161~223)欲奪回荊州,率大軍進攻東吳,不想在猇亭之戰中遭到慘敗,退守白帝城後次年即亡,其靈柩於公元224年8月葬於成都惠陵。惠陵,以圓形古磚牆一圈相圍繞,長180米,高1米。陵前因年代久遠,早已無門闕、石刻之類,寢殿也相當簡陋狹小。墓上封土高達12米, 綠草叢生,秀木繁茂。近年新建的劉備殿更顯高大寬敞。
孫權墓
三國君王中,東吳大帝孫權(182~252)在位的時間最長,共達30年之久。其71歲時卒於建業(今南京),不久葬於鐘山獨龍阜玩珠峰下。悠悠千年至今,孫權墓僅剩下一山崗,有碑存。
諸葛亮墓
蜀漢丞相諸葛亮死於公元234年八月,遺命葬於陝西定軍山,亦有說法葬於成都。諸葛亮墓早已蕩然無存,後在原地建起武侯祠。武侯祠於成都南門,在唐代就已成為遊人觀瞻之景。
周瑜墓
赤壁之戰後,東吳大都督周瑜病亡,年僅36歲。死後葬於安徽廬江。墓為圓頂,高2米,封以灰色麻布紋大漢磚,墓門朝東,墓周松竹環繞,墓前有明刻“吳名將周公瑾之墓”石碑一塊。
張飛墓
蜀漢車騎將軍張飛,於劉備伐吳途中被部下殺害。其墓地位於四川雲陽縣,墓早已無存,現有張飛廟依山而立。此廟又稱張恆侯(張飛死後39年,蜀漢後主劉禪追謚其“桓侯”)祠,為宋代建築,內有結義樓、九鳳軒、得月亭、杜鵑亭等樓亭,形式各異,造形奇特。
華佗墓
相傳名醫華佗曾為關羽刮骨療毒,後為醫治曹操的頭風病,被曹操疑忌而加以殺害於河南許昌。此墓在江蘇徐州市彭城路華祖廟旁側,墓前有石獸、石供桌,墓碑為明代永樂年間所刻,此墓為衣冠冢。
關羽墓
蜀漢前將軍荊州都督關羽,攻打襄陽未下,後方江陵被東吳呂蒙偷襲,關羽兵敗被殺。此墓位於湖北省當陽縣西,古稱為麥城,現稱為關陵。
洛陽魏正始八年(247年)墓
出於洛陽澗西,該墓縣有前後兩室,前室左右兩側各有一個小耳室。墓室全長近8米,前面還有1.62米的磚甬道和長25.5米的斜坡狀土墓道。
由於早年被盜,後室遭到較大的破壞,棺槨無存。但在前室和其兩側的耳室中尚保存了一些遺物。前室平面呈方形,在室內後部中央原陳放有一座帷帳,現只存有五件鐵質的帳鉤。其中一件上帶有“正始八年八月”紀年銘文。可知造於公元247年。在帷帳附近放置的隨葬器物僅存玉杯、博山爐等數件。左耳室內有陶俑、陶磨、陶井、豬圈以及家畜模型等,當是模擬庖廚。右耳室出土了七件帶蓋陶罐,或許是模擬倉房。
從墓葬的結構和隨葬器物看,當時還較多地承繼著東漢晚期磚墓的傳統,並且流於中原和南方廣大地區。
武昌、南京的東吳墓
自50年代中期以來,在單室(今鄂城,武昌、南京地區)單室發現了一些東吳時期的墓葬。在南昌、浙江等地也有發現。
從墓葬形制來看,約略可以分為多室墓和單室墓兩類。多室墓一般分為前後兩室,其間以通道相聯,前室平面近方形,左右兩側各設一耳室,在墓門前後有較短的甬道,前接長斜坡墓道。後室較大,平面呈長方形,券頂。如武昌任家灣的黃武六年(公元227年)墓,蓮溪寺的永安五年(262年)墓、鄂城的孫將軍墓、江西南昌的高榮墓等就是這樣的形制。
現以武昌任家灣黃武六年墓為例介紹如下:棺木放置在後室,棺底鋪銅錢,名刺木簡及銀釵等服飾用具出於棺內,大約是墓主人隨葬攜帶之物。鉛券壓在棺下。在後室四隅均堆放銅錢,全墓共出銅錢達3600餘枚之多。在墓室左後隅還放置一件青瓷虎子,及9件小碗。前室內放有鉛耳杯和盤、銅洗。漆盂、陶爐等器皿,還有鐵矛和鐵劍等兵器。右耳室放置各型陶罐和釉陶罐,似象徵儲屋的倉房。左耳室放置有陶灶模型等器,似象徵庖廚。
早期東吳墓從形制和隨葬器物等方面看,都還仿效中原曹魏墓,後期墓出青瓷器較多,顯出地方特色。
單室墓多是只有長方形券頂穹窿頂的磚室,有的前面連有較短的甬道。出土器物也較少,多為陶瓷日用器皿。此類墓主人身份較低。
成都蜀漢墓
墓葬形制有具前、中、後三室的。也有具前、後兩室的。數量多的是單室墓。隨葬品有陶釜、甑、罐、灶、井、家禽畜和俑等。上沿漢制而製作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