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人物心理分析與職場生存

三國人物心理分析與職場生存

本書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重新審視、解讀“三國”人物的行為表現。對三國時期的君主統帥、文臣謀士、武將梟雄等各方面人物,進行了人格方面的多角度深入剖析,並以相輔或相反的案例來說明人格完善的重要性,以望對現代社會中尤其是職場人士的心理完善起到以史明鑑的作用。

基本信息

目錄

前言

第一篇 君主統帥篇

第1章 曹操(上):多重人格難以捉摸

第2章 曹操(下):豁達人格延年益壽

第3章 劉備:自我期盼終成大業

三國人物心理分析與職場生存

第4章 孫權(上):彈壓用人穩坐江山

第5章 孫權(下):人格分裂前後兩人

第6章 曹丕:自卑情結視親若仇

第7章袁氏兄弟:優越過剩自取滅亡

第8章 劉禪:依賴他人無所作為

第9章 孫皓:反叛社會殘暴荒

第二篇 文臣謀士篇

第10章 諸葛亮(上):追求完美力不從心

第11章 諸葛亮(下):移情偏見釀造冤案

第12章 司馬懿:B型人格不求完美

第13章 張昭:高壓溝通適得其反

第14章 郭嘉:激勵勸說心悅計從

第15章 賈詡:逆向思維屢出妙計

第16章 曹植:自我升華文采飛揚

第17章 楊修:自作聰明招惹災禍

第18章 禰衡:極端自戀目中無人

第三篇 武將梟雄篇

第19章 關羽:成也自戀敗也自戀

第20章 張飛:衝動暴躁終誤性命

第21章 趙云:自謙低調善始善終

第22章 魏延:自我陶醉不知禍伏

第23章 周瑜:過度焦慮勞心折壽

第24章 呂布:缺誠寡信反覆多變

第25章 曹洪:安全缺失聚財自慰

第四篇 三國人事聚焦篇

第26章 三國最佳說客大盤點

第27章 三國戰場奇謀大盤點

第28章 三國最佳父親大盤點

第29章 三國超常兒童大盤點

第30章 三國夢析透視

參考文獻

書摘章節

第1章 曹操(上):多重人格 難以捉摸

曹操(155—220)

魏武帝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吉利,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二十歲舉孝廉而入仕途,建安二十一年進封魏王。曹魏建立後,曹操被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在政治軍事方面,數十年間,曹操先後擊敗呂布、袁術、袁紹等豪強集團,征服烏恆,統一了中國北方大部分區域,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

其不僅是一位傑出的軍政領袖,還是一位慷慨的詩人和憂患的哲人,其詩均古題樂府,氣韻沉雄,慷慨悲涼。其文亦清峻通脫。在曹操父子的推動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

在三國人物中,曹操無疑是對時局影響最大的人物,也是最受爭議的人物。據相關史料記載,曹操的為人處世也變化無常,難以捉摸。這其實是他自信、自卑的雙重人格的突出表現,那么曹操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雙重人格呢?

多重人格是情感、思想及言行不協調

在心理學上,人格是個人特有的情感、思想及言行的總和。它包括許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氣質、性格、認知風格、自我調控等。而當這些成分彼此失調的時候,人就會形成雙重或多重人格。

多重人格的突出特徵為:(1)一個人可以具有兩種或多種的人格模式,分別在不同時間裡出現;(2)在某個特定情境或時間段內,個人會有一種突出的人格模式,稱為主體人格;(3)此時個人所有的情感、思想及言行都按其主體人格的方式活動,不會顯出另一人格的痕跡;(4)個人在某種情緒或精神刺激的作用下,會改變為另一種人格模式,其一切情感、思想及言行都按照新的人格模式行事。一般說來,人格多樣化是自我完善的表現,但人格的極端化則是人格缺陷的表現。

曹操待人寬容而嚴苛,樂觀而刻薄,率真而猜忌

回顧《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史料,他的為人時而寬容大度,時而嚴苛暴戾;時而樂觀豁達,時而陰暗刻薄;時而率真坦誠,時而猜忌多疑。如此極端化的行為表現,決定了曹操的雙重人格,可以說,他的一生都是在自信與自卑之間尋找平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