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三十二》拍攝的主人公是廣西的韋紹蘭老人和她的兒子羅善學,1944年,日軍發動企圖打通日本本土經朝鮮半島、中國大陸至新加坡總長約九千公里運輸線的“一號作戰”計畫,並於同年入侵廣西,占領荔浦。當時24歲的韋紹蘭和1歲的孩子被抓進慰安所,度過幾個月非人的折磨以後,她逃離魔窟回到了自己的家裡,可是等待她卻是未知的生活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2012年6月,導演郭柯偶然在微博里看到了一篇“中國慰安婦生下一個日本孩子”的故事。郭柯被老人的故事所觸動,於是通過朋友介紹,聯繫到了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主任蘇智良教授。在教授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郭柯很快找到了住在廣西偏遠農村的韋紹蘭 。韋紹蘭頑強的生命意志深深的感動了郭柯,他下定決心,一定要把韋紹蘭的故事拍攝下來,將這位老人身上強大的精神力量帶給觀眾,同時也讓這段歷史故事世代保留。由於當時全國僅剩32位“慰安婦”倖存者,故將片名取為《三十二》 。
拍攝過程
2012年,在製片人陳偉雄的支持下,影片順利開拍。導演郭柯三次前往廣西,陪韋紹蘭吃飯,嘮家常,在這個的過程中,他很少跟韋紹蘭會提及發生在1944年的那段歲月,因為他將韋紹蘭當成自己的家人去拍攝。主創團隊
演員表
職員表
出品人 | 陳偉雄 |
製作人 | Alison Tan、LucasOliver |
導演 | 郭柯 |
攝影 | 蔡濤 |
配樂 | 徐鯉 |
剪輯 | 向陽 |
燈光 | 劉世剛 |
錄音 | 劉大強 |
場記 | 朱胤菲 |
文學統籌:羅敏 攝影助理:趙永輝、王會強、張星 製片:鮮科、吳自千、何俊豪 剪輯助理:邱進、向天才 燈光助理:曾永志 片頭旁白:朱菲菲 片名書寫:梁新貴 後期製作協作(海外):梁巧 歷史顧問:蘇智良 圖片提供:中國“慰安婦”資料館 |
角色介紹
韋紹蘭 演員韋紹蘭 韋紹蘭生於1920年農曆7月27日。韋紹蘭在日本掃蕩的時候被發現,並被日本軍人抓到位於桂林市荔浦縣馬嶺鎮的一處慰安所里,度過了最黑暗的3個月,後來逃出慰安所,又發現自己在被日軍強姦期間懷孕。由於擔心未來自己不孕,她便生下了孩子,隨養父姓,取名為羅善學。 | |
羅善學 演員羅善學 羅善學1945年出生,是韋紹蘭和日軍的孩子。韋紹蘭羅善學母子關係一直不好,羅善學常常因為一些小事和母親起衝突。別人對有日本血統的孩子一直另眼相看,稱他為“日本仔”。同齡玩伴也不願意和他一起玩。 |
獲獎記錄
時間 | 主辦方 | 獎項 | 獲獎方 | 備註 |
---|---|---|---|---|
2013年 | 中國紀錄片學院獎 | 最佳攝影 | 蔡濤 | 獲獎 |
2014年 | 倫敦國際紀錄片電影節 | 最佳紀錄片 | 《三十二》 | 獲獎 |
2014年 | 英國萬像國際華語電影節 | 最佳紀錄片 | 《三十二》 | 獲獎 |
2014年 | 鳳凰視頻紀錄片大獎 | 最佳紀錄短片 | 《三十二》 | 獲獎 |
2014年 | 濱海國際微電影節 | 最佳紀錄片 | 《三十二》 | 獲獎 |
2014年 | 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 | 最佳中國製作人 | 陳偉雄、陳妍希 | 提名 |
2015年 | 美國里奇蒙國際電影節 | 最佳紀錄片 | 《三十二》 | 提名 |
2015年 | 中國民族題材紀錄片回顧展 | 永久收藏獎之特別獎 | 《三十二》 | 獲獎 |
2016年 | 足榮村方言電影節 | 最佳紀錄片/最佳導演 | 《三十二》/郭柯 | 提名 |
發行信息
展映情況
時間 | 區域 | 地點 | 時間 | 地點 |
---|---|---|---|---|
2014年 | 中國北京地區 | 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傳媒大學 | 中國南京地區 | 南京藝術學院 |
中國上海地區 | 上海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 | 中國安徽地區 | 安徽師範大學 | |
中國廣東地區 | 廣州圖書館、東莞理工學院 | |||
美國 | 加州棕櫚泉卡米洛特劇院 | |||
2015年 | 中國北京地區 | 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紀錄片展映活動、中國民族博物館、牡丹江師範學院、中國傳媒大學、 MOMA百老匯電影中心、北京電影學院 | ||
中國成都地區 | 橙天嘉禾麓鎮影城、青年V幕 | 中國上海地區 | ss青年空間 | |
美國 | 里奇蒙 | |||
2016年 4月12日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永久館藏《三十二》於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並在展廳內循環放映。 |
上映情況
時間 | 地區 | 時間 | 地區 |
---|---|---|---|
美國 | 2014年3月30日 | 英國 | 2014年 |
中國 | 2013年12月29日 |
作品評價
影片沒有跌宕的劇情,放棄慣用的技巧,只是給大家娓娓道來一個真實的故事。慰安婦是中國一段疼痛的歷史,郭柯導演用能思考的鏡頭記錄下了廣西山區瑤族大娘韋紹蘭的生活片段。影片透過韋大娘的用餐、行走、山歌等日常生活,展示了一位曾經被強征為日軍性奴隸的偉大母親的博大胸懷。也記錄下了一位不幸來到世上、至今孑然一身的年過70的中日混血兒--羅善學對世界的質問以及對生活的良善 。(騰訊網評)《三十二》是一部題材具有公益性和充滿正能量的紀錄片,片中沒有歷史資料畫面、沒有血腥暴力鏡頭,只有這些可愛的老人每天的生活與心情記錄。“面對傷痛,不終日怨恨,但一刻不忘”。這是這部紀錄片所傳遞出來的正能量與和諧、正義的價值感 。(網易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