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炙

三伏灸是中醫學裡最具特色的伏天療法,屬於天灸療法中的一種,因為治療的時間是每年的三伏天,所以稱為三伏灸。“天灸”是中醫傳統灸法中的一種,也稱“藥物發泡”或“敷貼發泡”。這種方法是選用一些對皮膚有刺激作用的藥物,貼敷在人體的穴位上,利用藥物的刺激作用,引起穴位局部皮膚的潮紅充血,甚至起泡,來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適應症

三伏灸適應症:

很多疾病都能用三伏灸的方法治療,除了上面提到的哮喘、慢性支氣管炎以外,還包括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病、風濕性關節炎等屬於陽虛寒凝範圍的疾病。所謂的陽虛寒凝,主要是指有怕冷、鼻涕或痰液白而清稀、受寒後症狀會明顯加重等表現。

三伏灸主要是在人體穴位上貼敷藥物,因為很多藥物都有刺激性,所以貼敷的穴位一般都是選擇在背部。但是,不同的人、不同的疾病所用的藥物和穴位也不盡相同,用中醫的話來說就是要“辨證”選穴、選藥。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常見病的三伏灸法。

1、慢性支氣管炎:

症狀:咳嗽、咳痰或氣喘的症狀出現在兩年以上,每次發作持續三個月以上的。發作有明顯的季節性,冬季發作,春夏緩解。

穴位:初伏取天突穴、大椎穴、雙側肺俞穴、雙側膏育俞穴;

中伏取雙側定喘穴、雙側風門穴、雙側脾俞穴;

末伏取膻中穴、雙側百勞穴、命門穴、雙側腎俞穴。

藥物:白芥子、生甘遂、延胡各一份,細辛半份,烘乾磨粉,用生薑汁調成稠糊狀,做成直徑約為10mm,厚約為3mm大小的餅狀,備用。

具體操作:把做好的藥餅放在上述穴位上,用30×30mm橡皮膏固定。每次貼藥時間視年齡、病情輕重而定,15周歲以下和病情較輕的貼4~6小時,其他的貼6~8小時。從初伏的第1天開始貼,然後中伏、末伏的第一天各貼藥1次。

2、哮喘:

症狀:有咳嗽、喘息、呼吸困難、胸悶、咳痰等表現。最典型的症狀是呼氣的時候很難受,發作性的時候有哮鳴音出現。嚴重的需要坐起來才能正常呼吸,經常乾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哮喘容易在夜間及凌晨發作,秋冬寒冷的季節常常會病情加重。

穴位:取大椎穴、雙側肺俞穴。

藥物:白芥子、甘遂、細辛、延胡索等研末,治療前1天用薑汁及凡士林調成膏狀備用。

具體操作:分別在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第一天施灸。在穴位上放約2.5×3cm、厚約0.3cm的鮮生薑片,在薑片上放直徑為1cm的圓錐形艾炷,先灸到局部皮膚潮紅,連續灸三次。然後把調好的膏藥貼到穴位上,一般貼4~24小時以後撕掉即可。

3、過敏性鼻炎:

症狀:噴嚏、鼻癢、流涕和鼻堵是最常見的四大症狀。通常是突然和劇烈的打噴嚏;鼻癢,鼻涕多,但是經常是清鼻涕;鼻子不通氣,還常伴眼睛發紅、發癢以及流淚,甚至頭暈、頭痛等症狀。

穴位:初伏取雙側百勞穴、雙側肺俞穴、雙側膏肓俞;

中伏取大椎穴、雙側風門穴、雙側脾俞穴;

末伏取雙側大杼穴、雙側肺俞穴、雙側腎腧穴。

藥物:甘遂、麻黃、細辛、半夏、麝香,各等分研成粉末,加新鮮的薑汁調勻,做成直徑約為10mm,厚約為3mm大小的膏藥餅,備用。

具體操作:分別在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第一天貼藥,穴位按照上面的次序,每次貼藥保留4h左右。

4、預防感冒:

症狀:平常體質虛弱,氣候稍微變化或到寒冷季節極易感冒的人。

穴位:大椎穴、雙側風門穴、雙側肺俞穴、雙側定喘穴、雙側膏肓俞穴。

藥物:生白芥子、細辛各1份,甘遂、玄胡各半份,烘乾研成粉末,用生薑汁調成稠糊狀,做成直徑為2.0 cm,厚約0.5 cm大小的藥餅,正中放少許麝香,備用。

具體操作:將新鮮生薑切成5分硬幣厚,2 cm×2 cm大小的薑片,放在大椎、風門穴上,在薑片上放直徑為1cm的圓錐形艾炷,先灸到局部皮膚潮紅,連續灸三次。然後把做好的藥餅放在穴位上,用風濕膏固定。每次貼藥時間視年齡而定,15歲以下者貼4~6 小時,15歲以上者貼6~24小時,從初伏的第一天開始貼,中伏、末伏各貼藥1次。

以上這幾種疾病是三伏灸中最常見的,其實,凡事屬於陽虛或者寒凝的疾病,都可以用“冬病夏治”的方法來治療。

注意事項

三伏灸的注意事項

因為三伏灸使用的藥物大多有刺激性,貼敷後常常會使皮膚起泡,所以在灸後的護理上就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情了。

1、敷藥前應先洗澡或清洗乾淨要貼敷的穴位;

2、貼敷當天避免吹電風扇、空調,禁止洗澡;

3、如果局部皮膚出現瘙癢時,不要用手搔抓,可以用手掌輕輕拍打患處,防止抓拍後感染;

4、貼敷4~24小時後,局部如果有發癢發熱,皮膚發紅為正常;如果疼痛難忍,皮膚有水泡,塗燙傷膏或紫藥水;如果水泡超過0.5cm,最好去貼敷的醫院,讓醫生處理;

5、貼敷24小時內不能曬太陽,要注意休息;

6、貼敷後1個月內忌煙、酒,禁食生冷腥味及辛辣的食物。

三伏灸的延伸——三九灸

“三九灸”是“三伏灸”的延續和補充,就是在“三九天”的時候進行天灸。三九天是從冬至這一天算起,九天稱為一九,往後每隔九天為一階段,稱二九,三九……,九九共八十一天。和“三伏天”相對,“三九天”是一年中氣溫最低的一段時間,也是我們前面說的那些“冬病”最容易復發的時候。此時氣候寒冷,無論自然界還是人體都是陽氣最弱的時候,而且皮膚上毛孔閉塞,很容易患呼吸道疾病。選擇此時用天灸法貼敷穴位,能溫補陽氣,祛風散寒,起到通絡止痛的作用。夏養三伏、冬補三九,“三九灸”與“三伏灸”相配合,能顯著提高人體免疫能力,取得1+1>2的療效。

三九灸和三伏灸的適應症一樣,也適合用於慢性疾病,,特別是對呼吸系統疾病的效果比較理想,例如慢性氣管炎、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以及慢性鼻炎、鼻竇炎、咽炎、扁桃體炎等,能增強患者的機體抵抗力,具有保健強身的作用。另外,虛寒性胃痛、腹痛、慢性腹瀉、體虛怕冷、肩周炎、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頸肩腰腿痛、肌肉疲勞及凍瘡等,也在三九灸治療適應症的範圍內。

同樣,三九灸能提高免疫力,但也是有禁忌的急性發作期的患者不適合用這種方法治療,例如處於哮喘急性發作期,病人呼吸困難,應該及時去醫院診治,以免耽誤治病的時機,加重病情。

如今夏至已過,三伏天就要來臨,如果有上述陽虛寒凝疾病的人,不妨趁著這大好時機,去醫院做做三伏灸,等到寒冬的時候就不必再受病痛的折磨了。但要注意,三伏灸不能包治百病,一定要經過醫生的“辨證”之後,才能做藥物貼敷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