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七曲山位於綿陽市梓潼縣城北郊的,是川西北地區著名的風景名勝區。這裡,山勢雄奇,峰迴路轉,巍巍廟宇,依崖而立,喬木垂蔭,風光秀麗,素有“蜀道明珠”之稱。唐代詩人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描述的“五丁開山”的故事就發生在此。 整個景區一萬二千多平方米,為文昌宮和關帝廟的總稱,由23座不同時期的建築群所組成。七曲山大廟較完整地展現了從元代到民國各時期的建築風格,是研究我國古建築史的珍貴實物資料,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七曲山大廟自古以“東依梓林,西枕潼水”得名的川北梓潼,素有“蜀道南大門”之稱,建築輝宏。七曲山大廟始建於晉,是當地百姓為紀念晉代張亞子而立的“亞子祠”,元初,張亞子被封為“文昌帝君”後,在此建造“文昌宮”,後經元、明、清三代多次擴建,形成了一組結構宏偉、體系完整的古蹟建築群。由於大廟在布局上,依山造勢,顯得極其宏偉壯觀,古建築、古柏、古道、九曲潼水互相輝映,既為祭祀聖地,又是風景名勝區。
歷史淵源
這座始建於晉朝的廟宇,在歷經唐、宋、元、明、清數代修造和擴建以後,如果僅就表象而言,不過是四川北部地區現今保存較好的一組結構頗具氣勢、體系較為完整的古建築群而已,但作為中華文昌文化的發祥地,它的價值就有了“唯一”的概念。
清鹹豐年間的《梓潼縣誌》說,“文昌靈應祠在七曲山頂,即梓潼廟,俗稱大廟。”,“神姓張,諱亞子。其先越西人,因報母仇徙居是山,自秦伐蜀後,世著靈異。宋、元歷封輔元開化司祿宏仁帝君。”
《辭海》梓潼帝君的條辭則這樣說:“梓潼帝君,道教所奉的主宰功名、祿位之神。傳說姓張名亞子,居蜀七曲山,仕晉戰死,後人立廟紀念。唐、宋屢封至英顯王。據道教傳說,玉帝命梓潼掌管文昌府和人間祿籍,故元仁宗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加封為輔元開化司祿宏仁帝君。按傳說梓潼原是人,死後被封為神,同天上文昌星無關,但後來經乩壇一番製作,並在元代加封,與文昌星合而為一,即成文昌帝君。”
於是,中國尚文的歷史便開始有了“北有孔子,南有文昌”的說法。按照唐朝武則天以來,歷代科舉制度以其強大無比的統攝威力,使得中國知識分子在科考晉階的前夜,一定會想到去文昌宮拜祭文昌帝君。這也是中國各地文昌宮和觀音殿、關帝廟一類,看似宗教,實際卻更能迎合民俗而廣布,且存量最多的根本原因之一。梓潼七曲山大廟便是這一文化的祖庭。
七曲山大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梓潼城北10公里的川陝公路邊,是全國文昌帝君的發祥地,故又稱帝鄉。
大廟最初叫“亞子祠”,是為紀念晉代張亞子的。張亞子究竟是什麼人?說法不一。有的說他侍母致孝,仕晉戰死;有的說他為民行醫,深受愛戴;也有的則把他說成是神仙一類人物。建祠以後,自唐至元,累封至“梓潼宏仁開化文昌帝君”。小小的祠宇也擴建成了一座大廟,有宮殿樓閣23處。這些建築或建於元朝,或為明清遺物。
建築結構
七曲山大廟舊稱“文昌宮”,是“文昌帝君”張亞子的專廟。自元代開始,歷經明清兩代不斷擴建,才成
為現在的規模,整個殿宇樓閣共二十三處。其結構謹嚴,布局有序,廊腰縵回、曲折。
其結構謹嚴,布局有序,廊腰縵回,曲折自然,雕樑畫棟,莫不精工,為蜀中少有的古建築群。廟內還存有罕見的大鐵鑄造像、鐵鑄花瓶等珍貴文物。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張獻忠曾將大廟認作“家廟”。
七曲山風景區以文昌文化發祥地和全國最大的純古柏林享譽海內外,有以古蜀道、古皇柏、古建築、古文化為主體的人文景觀50多處,文化底蘊極為深厚。七曲山大廟是海內外文昌宮觀之祖庭,在一千多年的造神運動中,張亞子由人到神被歷代皇朝追封至“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素有“北有孔子、南有文昌”之說。七曲山大廟現存元、明、清古建築23處,被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譽為“古建築博物館”,它既像人間王府,又似天上宮闕,199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發源於文昌祖庭的洞經音樂因談演“文昌大洞仙經”而得名,隨著文昌帝君的聲名遠播,它走出廟堂,根植民間,不斷吸收各地各民族的音樂營養,發展成為一種古老的民俗音樂,聆聽這一韻味高雅的“鈞天妙樂”,不僅能陶冶人的情操,更能頤養人的身心,洞經音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全人類寶貴文化遺產”。
基礎設施
七曲山古柏
占地400餘畝的中國最大的純古柏林擁有古柏2萬餘株,最老的“壽星”皇柏有2100歲,最年輕的“壽星”潘家柏也已200歲高齡。如今,新植柏林成片與古柏林區相連,形成了一條10多公里的“綠色長廊”,完整的古柏生態遺存受到了國家的重視,新老柏林區被林業部批准為“七曲山國家森林公園”加以重點保護,2004年又被省林業廳列為“四川省翠雲廊古柏自然保護區”。據美國林業科學家測定,一公傾柏樹一晝夜分泌的揮發性殺菌素是松樹的6倍,能產生大量的負氧離子,人在呼吸淨化過的空氣後,能增強免疫力,延緩衰老,因此,七曲山風景區無疑又是休閒健身的好去處。
為了讓具有獨特、唯一價值的文化旅遊資源展示出它迷人的魅力,近年來七曲山風景區先後投資近億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景區功能,強化宣傳行銷。隨著景區知名度和美譽度的不斷提高,前來觀光朝聖的遊客絡繹不絕,2005年共接待中外遊客51.6萬人次,其中台灣、日本等地海外遊客3.01萬人次,實現旅遊直接收入達2750萬元。
地理位置
七曲山
七曲山位於梓潼縣城北,古稱“尼陳山”。地理坐標北緯1°41′51″,東經105°11′34″,主峰海拔861.5m。天寶十五年,唐玄宗幸蜀途經此山時,侍臣中有人留下了“細雨霏微七曲鏇,郎當有聲哀玉環”的詩句,從此“七曲”之名便名揚天下,更是被道教譽為“天下第九座名山”。
七曲山風景區位於劍門蜀道風景名勝旅遊區之南端,金牛古蜀道縱貫南北,整個旅遊區沿山脊成帶狀分布,占地面積29.3平方公里。旅遊區距省會成都150公里,與科技城綿陽相距僅45公里,交通便利快捷。
主要景點
時雨亭
民國二十年,也就是1931年,梓潼全境連續大旱無雨,當時縣長黃汝霖,率全城官紳把文昌帝君接到
縣城,建壇求雨。他們向主文運的文昌帝君求雨的原因。因為梓潼人以為文昌帝君張亞子,最早供在善板祠的雷神廟裡,先祖傳說張亞子又是蛇神,蛇神就是小龍,不管是雷神,還是蛇神,他們都管降雨。梓潼又是文昌故里,他不會眼睜睜地看著鄉親父老受煎熬吧。說也奇怪,求雨求到第五天,果然降了大雨,於是人們就修了這座“時雨亭”來紀念文昌帝君。把頭仰望,這時雨亭就象一張碩大的荷葉,當陽光從古柏的空隙中,灑落在那綠色的琉璃瓦上時,墨綠色的荷葉上面就會滾動著晶瑩閃亮的露珠。
白特殿
白特殿及風洞樓依崖而建,重樓疊閣,因殿內後 壁有石洞(俗名風洞)而得名。白特殿在風洞樓之下, 因石洞前有文昌帝君的坐騎自特而命名。該殿始建於 明代洪武八年(1375),殿堂外形為重檐卷棚頂,前 檐製作望柱,後檐以山作壁,具有獨特的南方園林風 格。相傳文昌年輕時乘白特(又稱”四不像”)由風洞 去長安求學,與姚萇為友。《歷代神仙鑒》追封白特
為鳴邪真神,風洞上方有石刻文昌傳說圖四幅。
瘟祖殿
瘟祖殿始建於明初,乾隆三十一年(1766)重建, 光緒年問維修,建築面積96平方米。粱架結構簡練,式 樣別具一格,體現出南方園林建築特色。殿內瘟祖乃文 昌帝君之化身,他右手持如意,左手形似鷹爪。相傳文 昌帝君在敕法台曾降服五瘟,專司”收瘟攝毒、掃蕩污 穢“之職,保佑人畜興旺,五穀豐登。文昌又被尊為瘟 祖,乾隆四十四年(1779)始崇祀瘟祖,舉行秋祭,於 是興起了八月秋季廟會。
啟聖宮
啟聖宮又叫聖父殿,是明代建築。殿內供奉的這尊塑像,就是張亞子的父親,叫張隆祖,他生於二月十一日。宋元皇帝封他為“顯慶慈佑裕令德王”,佛教封他為“證果長壽王菩薩”,道教封為“儲真衍慶天尊”,民間百姓也十分崇拜他,尊稱他為張公。舊時每年正月十二,都要在縣城舉行文昌出巡的民俗活動,聖父與文昌一起,乘坐八人大轎,身著白蟒袍,出巡下山,接受百姓的頂禮膜拜。
桂香殿
桂香殿為明代初年蜀王府建,建築面積312 46平方米。毆前有4株 極為珍貴的丹桂,相傳植於南宗淳祜年間秋月紅蕊綻放,馨香濃郁, 有九里香之美名。文昌桂香殿與。蟾官折桂”齊名,成為科舉仕子祈求獲 祿折桂之所。殿內文昌及侍從天聾地啞等實·己、鑄鐵像趨手寫實,形象生 動,有頗高的文物藝術價值。殿內左壁有清代文昌壁畫和《陰騭文》石 刻,陰騭文被作為世界文化遺產收人《世界聖典壘集》,還譯為日、法、 朝鮮文,在國內外流傳。
文化生活
綿陽梓潼七曲山第1072屆文昌廟會開幕
梓潼七曲山第1072屆文昌廟會隆重開幕。文昌廟會因祭祀文昌帝君而得名,歷經現在已經有上千年的風俗。自明朝把文昌祭典正式列入官祭以來,也已經有了近600年歷史。本屆廟會以文昌文化所涵蓋的願景需求為中心,為廣大遊客提供一個“為災區祈福、為四川祈福、為祖國祈福、為明天祈福”的願景平台,以此滿足人們的願求心理,充分體現“逛千年廟會,祈萬古平安”的核心內容。
景區評價
七曲山大廟以古柏聞名,飛貫其中的川陝大道兩旁,古柏挺秀、鬱鬱蔥蔥。主峰層林冠蓋,四季常綠,疏條交映,幽雅靜謐。山中一株“晉柏”虬枝粗乾,宛若蒼龍騰空,有“樹王”之稱,為古“翠雲廊”之奇觀。
七曲山風景區優美獨特的景觀不僅吸引了許多遊客的眼球,也受到了影視界的青睞,已有《西遊記》等32部影視片在此取景。同時,良好的服務風範也贏得了省文明委的認可,2004年被授予全省首批“省級文明風景旅遊區”的殊榮。
七曲山大廟是四川著名旅遊景點。
2009年春節旅遊黃金周(1月25日至1月31日)僅7天,梓潼縣共接待遊客14.37萬人次,同比增長28%;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501.89萬元,同比增長30%(其中,七曲山風景區接待遊客4.3萬人次,同比增長35%;實現旅遊直接收入408萬元,同比增長27%)。四川旅遊受到5.12特大地震影響後,在周邊部分縣市區春節旅遊經營下降的形式下,梓潼縣旅遊經營指標卻呈明顯增漲趨勢。
該縣春節旅遊經濟成長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今年春節景區為滿足廣大遊客“祈福災區、祈福四川、祈福祖國”的美好願景,精心打造了6公里迎春祈福大道;二是以琉璃燈勾勒出來的文昌宮莊嚴肅穆;三是節日期間每天推出的文藝節目精彩紛呈;四是小吃一條街、商業展示區、旅遊商品專賣,各種商品琳琅滿目;五是縣城與景區節日互動,縣城的門前燈展、迎春電影、免費讀書、萬人登高、等精彩內容與景區相映成趣;六是各類祈福產品滿足了人們祈福感恩、祈求好運的願景心理。
除此以外,景區便利的交通、文明的服務也給四面八方的遊客流下了極好的印象。七曲山風景區為了更進一步滿足人們的願景需求,已經開始著手準備傳統的農曆二月廟會。本屆廟會將在迎春祈福的基礎上,為廣大遊客提供更加全面的願景服務、休閒觀光服務和文化品味服務,讓遊客飽覽勝境風光,滿足祈福心愿。其中挖掘整理的文昌福祉慧根文化內容將更加豐富;千人民俗展演《文昌出巡》盛況空前;新近打造的民俗表演《大新花燈》原汁原味,具有極其濃厚的地方特色。
旅遊指南
交通
綿陽富樂車站有到梓潼的車,10分鐘左右一班車,16元,大約40分鐘路程。下車有1路公交直達七曲山,如果打車的話一般不打表,從縣城到七曲山大廟10-15元左右,廟會期間貴些,要20元。
從成都到梓潼七曲山大廟,成都昭覺寺汽車站有車直達梓潼,8:30-16:00,每小時一班,3小時到達。
門票
平時40元/人,廟會期間(每年農曆二月初一至十五和八月初一至十五)為10元/人
開放時間
8:00-18:00
美食
梓潼片粉:
號稱梓潼鄉土風味小吃三絕之一。有人說梓潼片粉象梓潼的民風一樣,淳為味樸實,剛柔相濟,這些話似乎有一定道理。片粉,食之有麻、辣、沖之味。秉性尚熱,嚼之,柔韌涼爽,給人以寒。一道小食,寒熱均俱,陰陽相宜,無怪人稱其絕。
梓潼酥餅:
因其薄而脆,民間又稱"薄脆子"。入口而化,酥香可口,是人們食用之美食,請客送禮之佳品。梓潼酥餅早已行銷全國各地。梓潼酥餅,因其薄而脆,民間又稱"薄脆子"。入口而化,酥香可口,是人們食用之美食,請客送禮之佳品。
梓潼鑲碗:
是地方上的一道特色大菜。要是接待貴客,必有鑲碗。鑲碗用料有雞蛋、豆粉、豆腐、肉餡;底料有木耳、黃花、豆皮、酥肉、時令蔬菜等。製作時蛋清、蛋黃分別上籠分蒸,呈黃白二色,造型美觀,滋潤可口,深受食客喜歡。鑲碗又是“十大碗”中的第一道蓋面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