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水
七夕是漢族傳統節日。初七早晨頭遍雞啼後,各家即到井邊或河邊吸水儲藏,稱之為“七夕水”。據說七夕水經久不腐,能去瘡毒。又取新鮮冬瓜洗淨切成小塊,裝入瓦埕中填滿壓實,加蓋後用黃坭密封埕口,放在陰涼處,三年後才開埕飲用。據說七夕冬瓜水可清熱解暑,去熱清毒,是漢族民間傳統自製的良藥,具有濃厚的漢族民俗風情和地方特色
基本信息
- 性 質:井邊或河邊吸水儲藏
- 屬 性:七夕冬瓜水可清熱解暑
- 特 征:良藥
準備活動
七夕即農曆七月初七夜,是漢族民間的乞巧節,源於漢族民間流傳的牛郎織女七月初七鵲橋相會的故事。過去佛山漢族民間的七夕,對於姑娘們來說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大事。其主要活動是“擺七夕”,又叫“擺慕仙”,是未婚女子盡顯心靈手巧才幹之時,因此乞巧節又稱之為女兒節,為將“擺七夕”活動搞得隆重熱鬧,在新年就聯絡姐妹們集資入會,稱為“七姐會”,頭年埋會,次年以七姐會名義“擺七夕”。從農曆五六月起,姑娘們就開始製作工藝品,有用絹布精心繡成“牛郎織女”、“三英戰呂布”等故事人物;有用芝麻、燈草、米粒、通紙等砌成花瓶、台椅、器皿、瓜果、花鳥等小巧玲瓏的工藝品。節前,各家還準備數缽慕仙秧(用清水浸谷發秧,其中央留一圓孔)。七月初六晚,選大庭院,開井或寬闊的街前,擺放三四張甚至十多張八仙桌,用台圍裝飾好,擺上姐妹們的精心製作的工藝品。每張桌上擺兩缽“慕仙秧”,用紅紙剪成各種圖案,環套在秧的四周,缽中央圓孔處點燃小油壺燈,罩上玻璃罩;用棋子餅特製的紅白兩色的白糖小餅和用豆沙作餡的黃糖小餅,餅如棋子大,在圓盆上砌成七層或九層塔形的“五洞棋”;用青欖、油柑子、菱角、雞心柿、香蕉等砌成各種形狀的生果盤;擺上時花,花的品種中必有“千日紅”(佛山人稱之為千日嬌),另外還擺上齋菜一碟。
晚上活動
晚12時,姐妹們穿戴整齊,向天跑拜,請“南呢佬”(道人)開壇誦經,還請“大戲”(粵劇)班或女伶班唱曲助興。七夕的小玩藝有:姐妹們以穿針鬥巧,看誰穿得又快又準;又用清水一碗,各人取線頭一截或慕仙秧一截,放入盛水的碗中,線頭或慕仙秧如不下沉而水底的影子呈現在果鳥形成或針形即為“巧”;如水底影子出現錘形即為“拙”。她們一般玩至通宵達旦。另外,當晚如有去年埋會的姐妹已婚嫁,則需備雪梨(離別之意)向天跪拜,稱之為行辭仙禮,表示以後不再參加“擺慕仙”活動。有未婚姑娘又沒有埋會的,都會在家中擺設慕仙秧、棋子餅、果盆、時花菜,焚香拜仙,稱之為拜七姐。從初六至初八一連三天,所擺設的工藝品及唱曲等活動,歡迎本地及四鄉民眾觀賞。初八晚散集,晚飯後,姐妹們跪拜完畢,將陳列品收起,果餅分派給入會姐妹。佛山及鄰近四鄉還有儲七夕水和儲冬瓜水的習俗。初七早晨頭遍雞啼後,各家即到井邊或河邊吸水儲藏,稱之為“七夕水”。據說七夕水經久不腐,能去瘡毒。又取新鮮冬瓜洗淨切成小塊,裝入瓦埕中填滿壓實,加蓋後用黃坭密封埕口,放在陰涼處,三年後才開埕飲用。據說七夕冬瓜水可清熱解暑,去熱清毒,是漢族民間傳統自製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