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抗戰建國紀念碑

1937年7月7日,日軍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蘆溝橋事變”後,全國各地、各界民眾紛紛以各種形式開展抗日救亡活動。 1939年7月7日,為紀念這一事件,四會國民政府和駐軍某師547旅、“挺四”後方辦事處、威整鄉公所及各界人士、學校師長聯合舉行“七.七”抗戰兩周年紀念大會,並在威整中學內樹立“七.七”抗戰紀念碑。 1949年10月16日四會解放後,當地軍民、學生每年的7月7日都在此舉行紀念活動,緬懷抗日陣亡將士。

1937年7月7日,日軍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蘆溝橋事變”後,全國各地、各界民眾紛紛以各種形式開展抗日救亡活動。訊息傳到四會後,四會各地青年也紛紛走上街頭,為抗日救亡奔走呼號。1938年10月廣州淪陷,駐守在番禺縣北部的禺北民眾抗日自衛隊(後編為國民軍第七戰區挺進第四縱隊,下稱“挺四”),在司令員伍觀淇的率領下,在蚌湖、荔枝基等與日軍苦戰七晝夜。率抗日自衛隊後勤部隊及抗屬共1000多人,經花縣、三水縣等地,轉入四會逕口、大東、地豆及威整,並分散安住在威整墟及新屋寨、甜竹坑、大洲等村的宗祠、書院及公眾房屋。在威整金盤裡鼎學校成立“挺四”後方辦事處,並在威整墟對面沙灘上搭棚建立“挺四”部隊後醫院,除治療部隊傷病員外,還為當地貧苦民眾免費治病。後因遭日機轟炸,“挺四”部隊官兵家屬死傷幾十人。 1939年7月7日,為紀念這一事件,四會國民政府和駐軍某師547旅、“挺四”後方辦事處、威整鄉公所及各界人士、學校師長聯合舉行“七.七”抗戰兩周年紀念大會,並在威整中學內樹立“七.七”抗戰紀念碑。1949年10月16日四會解放後,當地軍民、學生每年的7月7日都在此舉行紀念活動,緬懷抗日陣亡將士。該紀念碑是威整鎮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基地,富於革命紀念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