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世芳[開國少將]

丁世芳[開國少將]
丁世芳[開國少將]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丁世方(1913-1965) 金寨縣人,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衛生部副部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丁世方(1913~1965) 原名丁詩煌,槐樹灣鄉人。讀書5年,學醫3年。民國18年(1929)參加家鄉的農民暴動,在赤衛隊中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民國20年3月由團轉黨,任少共皖西北特委宣傳部長。

12月出席皖西北特委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民國21年隨紅四軍西進川陝。翌年任紅四軍總醫院中醫部主任。

他團結教育老中醫,舉辦訓練班,組建近百人的中醫隊伍,帶領大家採集、自製中草藥,使大批傷病員恢復健康,重返戰場,受到方面軍總部表揚。

民國24年5月長征途中,丁世方任紅四方面軍中醫院院長。他率領醫護人員組織運輸隊、擔架隊,運輸藥品器材和近千名重傷員。越雪山,過草地,歷盡艱辛,於民國25年10月到達陝甘寧根據地

個人經歷

前期

安徽省金寨縣人,1912年出生,原名丁詩煌。出身農村小手工業者家庭。

1919年入私塾,1924年入縣立國小,1928年入私立協昌醫訓班學中醫。

1929年參加金寨古碑沖農民暴動。

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在民團壓迫下分散隱蔽山林,後潛入朋友家躲藏數月,紅軍收復其家鄉後在家鄉蘇區銀行任科員,在經濟公社任經理。

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1932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上級了解他學過醫,調他到紅軍醫院工作,歷任紅四方面軍後方醫院主任,總醫院中醫部主任,軍委衛生部第3科科長,紅四方面軍醫院院長。參加了了鄂豫皖、川陝蘇區反“圍剿”和長征。

西路軍陷入重圍後,丁世方隨衛生部、醫院工勤人員、傷病員和隨軍家屬一千餘名非編人員向西線山區行動,吸引敵人,掩護西路軍戰鬥部隊。這支隊伍後來被敵人包圍,一部分家屬分散打游擊。

丁世方帶著十多人去尋找家屬,結果大部分被打死。丁世方獨自在森林裡隱蔽40多天,後化裝出山,以遊方郎中身份行醫,終經八路軍蘭州辦事處回陝北。

抗日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丁世方入延安抗大第3期學習。

1938年畢業後,任軍委衛生部第3後方醫院院長,第2後方醫院院長。

1943年畢業於延安中國醫科大學。後任中國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主任。

解放戰爭時期

解放戰爭時期,任南滿安東軍區衛生部部長,接管偽滿醫院。改造本溪以下中小城鎮醫院數十家,團結教育一大批偽滿醫務人員,並組織幹部走城鎮、鑽深山,很快收集到日、偽潰退時隱藏和丟棄的大批藥品、器具等,改善了南滿軍區的醫療條件。

後任遼東軍區衛生部部長,安東軍區衛生部部長兼中國醫科大學第3分校校長。他開創了遼東軍區的衛生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1950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後勤部衛生部部長,創辦海軍第二醫科大學。

1954年任海軍後勤部副部長兼衛生部部長。

1962年任總後勤部衛生部副部長。在海軍工作期間,他強調抓住特點辦好三件事,一是辦好海軍總醫院,二是辦好海軍醫學研究所,三是辦好海醫學校。

1955年被授予少將,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50年代後期,他被認為是“紅旗舉得不高的人”。

主要成就

(圖)丁世芳[開國少將]丁世芳[開國少將]

民國25年冬,參加西路軍,在河西走廊與馬步芳等部作戰中被敵人衝散,在白雪覆蓋的祁連山大森林裡躲避40餘天。次年4月,化裝出山,在臨澤縣明麥渠行醫4個月,為人民救死扶傷,受到當地民眾愛戴。

8月經謝覺哉介紹回延安,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民國27年畢業,任軍委第三後方醫院院長,不久帶職在延安醫科大學學習4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先後任南滿安東軍區衛生部部長。接管偽滿醫院,改造本溪以下中小城鎮醫院數十家,團結教育一大批偽滿醫務人員,並組織幹部走城鎮、鑽深山,很快收集到日、偽潰退時隱藏和丟棄的大批藥品、器具等,改善了南滿軍區的醫療條件。

東北解放後任醫大三分校校長,1950年調任海軍衛生部副部長、部長,創辦海軍第二醫科大學。1954年任海軍後勤部部長兼衛生部部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並榮獲二級八一勳章、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各1枚。1962年任總後勤部衛生部部長。1965年6月,在北京逝世。

個人愛好

丁世方喜讀古文,工舊體詩,中西醫兼長,擔任領導後堅持鑽研學術,做手術,開藥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