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一個燈謎,用二個以上的謎格來調整謎底就稱“一謎多格”。燈謎用格,前人多持“縱然靈巧,究失天然”的意見,認為那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不過謎格的套用,也如諸多謎法的使用一樣,所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亦是因人而別的,倘能“格用謎活”,則何苦堅持不用而坐失謎材。若單純為了成謎,一遇難以入轍之底則謎格為用,一格難調,乃用至二三格,如李文賓先生說的“將謎底除頭去尾,以致面目全非,體無完膚,此類燈謎著實勉強,粗硬,呆板,機械,失卻了天然之雅逸。”《靈簫閣謎話》作者謝雲聲也說:“格局既如是之多,而善制謎者則不須乎此。”並引楊誠齋論詩的“從來天份低拙之人,好談格式,而不解風趣何也。格式是空架子易學,風趣便寫性靈,非天才莫辨”來與好格諸家共鑒。
舉例
例1 老母慣行刺(猜四字) 高堂數仞評釋:此謎乃謝雲聲所舉病例,謂出自《春燈合刻》之中,連用掉尾、系鈴、燕尾三格。先用掉首格使“堂高”變為“高堂”來扣面上“老母”,系鈴格則用來使稱數目的“數”,異讀變音而作頻數來應面上“慣”,再用燕尾格將謎底“仍”左右分開成為“刃人”來釋“行刺”,全底即成“高堂數刃人”。這謎謎面已自粗俗,顯出為制謎而制謎,而謎底更連用三格,更見勉強,花大力氣而“究其所得,殊未為奇”(謝評)。
例2 可憐衣羅者,不是養蠶人(猜七言唐句)為他人作嫁衣裳
評釋:這個謎例是《燈謎二談·忌多格》中所舉的。用二個謎格,這二個格是遺珠與雙露春。謎底應面,餘一“嫁”字無著,故用遺珠格遺去,底中之“人、衣”二字,而上也有,於是“雙露春”就派上用場。李先生以為此謎“雖然也算通得過,但乾瘡百孔,總非完璧。”
例3 服闋(猜中藥名) 桔梗
評釋:此謎取自《矽圓謎稿》。古人父母死後守喪三年,期滿除服,稱為服闋。“服”是照喪禮規定穿戴一定的喪服以哀悼死者,服闋之後即可更換吉服,底面扣合即以此為依據。謎底用徐妃格去掉相同的“木”旁,再以捲簾(舊時二字亦用捲簾倒讀)調轉為“更吉”,一謎二格,只得一個兩字底的一半來釋面,也就未免有些得不償失了。
“讀前人謎籍,總會遇到二格以上的謎作,今時出版的內部謎刊,此一現象卻很少見。仔細研究前人多格的謎,有不少是兼有系鈴、解鈴、牟尼、紅豆等格的,因為古文詩詞,多有可作異讀的字,異讀別解,制謎所宜,故於他格調整謎底的同時,引入鈴格使之就範。而於長句謎底中間頓讀變意的則用紅豆格,謎底二個以上集綴成底的就用牟尼格。紅豆、牟尼與鈴格類現時國內謎界已漸捨棄,因為多數人認為謎格之用在於改變謎底字句排列及字形,異讀,頓讀,連綴的謎底外形無所改變,故可不用謎格,以免指向過明,反使謎味消減。此類謎格一經免用,減去累贅不少,故今人甚少“一謎多格”的謎作。
不過作為一種謎病,“一謎多格”還是實際存在的。熱衷於玩弄謎格的人還是會有,只是他們的作品一般過不了編者這一關,所以上刊率較低。初學者應培養自己對謎作的審美能力,對這種把謎格當成不可或缺的工具,完全依賴套格成謎,弄得一條謎像個嚴重傷殘的病人一樣,腳上夾板,坐輪椅,持拐杖的窩囊形象,應有所鄙薄,從而以張起南所說的:“若兼用數格,則不獨千頭萬緒,猜者為難,且破碎支離,必非佳構”的這種作法,看成制謎大病,引以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