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一氧化鉛。
英文名稱:Lead oxide;Lead monoxide。
別名:黃丹;密陀僧。
CAS No.:1317-36-8。
分子式:PbO。
分子量:223.21。
危險標記:14(有毒品)。
包裝方法:塑膠袋或二層牛皮紙袋外全開口或中開口鋼桶;塑膠袋外榫槽接縫木箱;螺紋口玻璃瓶、鐵蓋壓口玻璃瓶、塑膠瓶或金屬桶(罐)外普通木箱。
理化性質
主要成分:含量: 工業級,一級≥99.3%; 二級 99.0%。
外觀與性狀:黃色或略帶紅色的黃色粉末或細小片狀結晶,遇光易變色。
熔點(℃):888。
沸點(℃):1535。
相對密度(水=1):9.53。
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
蒸氣壓(kPa):
燃燒熱(kJ/mol):無意義。
穩定性和反應活性:穩定。
危險特性:未有特殊的燃燒爆炸特性。
溶解性:不溶於水,不溶於乙醇,溶於硝酸、乙酸、熱鹼液。
製法
一氧化鉛通常可由空氣氧化熔融的鉛來製備,低於470°C時得到紅色四方晶體。在鉛(Ⅱ)鹽溶液中加入適量的鹼或氨水,產生白色的氫氧化鉛沉澱,然後在低於100°C溫度下使氫氧化鉛失水,可得一氧化鉛黃色正交晶體;在 100°C失水,可得紅色四方晶體。
用途
一氧化鉛可用於冶鍊金屬鉛,製造鉛玻璃和製備其他鉛化合物。一氧化鉛還用於填充鉛蓄電池的柵狀鉛片電極。在用乾性植物油製造油漆時,一氧化鉛可做催化劑,促進油氧化乾結。烤乾的密陀僧與無水甘油混合而成的“鉛甘油”油灰,可粘合金屬、玻璃和石頭等。
應急處置
皮膚接觸:脫去被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及清水徹底沖洗。
眼睛接觸:立即翻開上下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至少15 min。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呼吸困難時給予輸氧。呼吸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給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呼吸系統防護:作業工人應該佩戴防塵口罩。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應該佩戴自給式呼吸器。
眼睛防護:必要時戴安全防護眼鏡。
身體防護:穿透氣型防毒服。
手防護:戴防化學品手套。
其他防護:工作現場禁止吸菸、進食和飲水。工作完畢,淋浴更衣。注意個人清潔衛生。實行就業前和定期的體檢。
泄漏應急處理:隔離泄漏污染區,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防塵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揚塵,用潔淨的鏟子收集於乾燥、潔淨、有蓋的容器中。大量泄漏:用塑膠布、帆布覆蓋。然後收集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有害燃燒產物:氧化鉛。
滅火方法:採用水、砂土滅火。不燃。火場周圍可用的滅火介質。
管理信息
操作的管理:密閉操作,加強通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塵口罩,戴安全防護眼鏡,穿透氣型防毒服,戴防化學品手套。避免產生粉塵。避免與酸類、鹼類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儲存的管理:儲存於陰涼、通風的庫房。庫溫不超過30℃,相對濕度不超過80%。包裝密封。避光保存。應與酸類、鹼類、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儲區應備有合適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運輸的管理:運輸前應先檢查包裝容器是否完整、密封,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墜落、不損壞。嚴禁與酸類、氧化劑、食品及食品添加劑混運。運輸時運輸車輛應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
廢棄的管理:用安全掩埋法處置。
毒理學資料
急性毒性:LD50:450 mg/kg(大鼠腹腔);MLD 2000 mg/kg。常在口服鉛或鉛化物後數小時至數十小時發病,亞急性中毒潛伏期可延長至一至數周。
慢性毒性:胃納急劇減退,甚至不能進食,噁心、嘔吐、便秘、腹脹、腹絞痛。
應急醫療
診斷要點:
(1)急性中毒,常在口服鉛或鉛化合物後數小時至數十小時發病,亞急性中毒潛伏期可延長到一至數周。在勞動條件極差的工作場所接觸鉛也可發生職業性亞急性鉛中毒。
(2)起病急驟,突然胃納急劇減退,甚至不能進食,噁心、嘔吐、便秘、腹脹、腹絞痛。絞痛是一種持續性、陣發性加劇的腹部劇痛,難以忍受,部位在臍周或上腹部,不放射到其他部位。發作時病人面色蒼白、冷汗、煩躁不安,為緩解腹痛,常用手按壓腹部,在病床上呈蜷曲狀態,每次發作數分鐘至數小時不等。檢查可有血壓升高及眼底動脈痙攣,腹軟或腹肌張力輕微增加,無反跳痛及固定壓痛點。少數嚴重病例可出現麻痹性腸梗阻表現。口腔衛生差的患者在齒齦邊緣可見到1 mm寬的藍灰色鉛線。
(3)輕度貧血(屬小細胞或正細胞低色素貧血)。
(4)部分病例肝腫大,ALT、AST明顯升高或合併輕度黃疸。
(5)少數病例出現蛋白尿、管型尿、腎小球濾過率降低及腎功能障礙。
(6)兒童急性、亞急性鉛中毒易發生中毒性腦病,出現噁心、嘔吐、頭痛、煩躁、嗜睡、精神障礙,嚴重者高熱、抽搐、昏迷。眼底檢查可見視乳頭水腫。
(7)實驗室檢查:血鉛、尿鉛明顯升高[血鉛正常參考值<2.4 μmol/L(80 μg/L), 或<0.48 μmol/24 h(100 μg/24 h)]。尿糞卟啉(CP)++-++++。尿δ-氨基乙醯丙酸(δALA)顯著升高[正常參考值<23.8 mol/L(4 mg/L)或35.7μmol/24 h(6 mg/24 h)]。紅細胞游離原卟啉(FEP)和紅細胞鋅原卟啉(ZPP)也明顯高於正常值[均≥2.34 μmol/L(130 μg/L)或>9 μg/g Hb]。
(8)長期接觸鉛後,在感染、飲酒、創傷、過勞、服用酸性或鹼性藥物的情況下,可使血鉛迅速從骨骼移動至血液,造成血鉛濃度急劇升高,產生慢性鉛中毒急性發作,或原有症狀急劇加重,非常類似急性鉛中毒臨床表現。急性鉛中毒需注意與血紫質病、消化性潰瘍、急性胰腺炎、膽絞痛、腎絞痛、急性病毒性肝炎及外科急腹症相鑑別。
處理原則:
(1)洗胃、催吐、導瀉,口服大量鉛或化合物後立即用1%硫酸鈉或生理鹽水洗胃。若胃內容物多,可先刺激咽部引起吐後再洗胃,然後給予硫酸鎂15~30 g導瀉。
(2)儘早使用金屬絡合劑進行驅鉛治療。常用CaNa2EDTA,亦可用NaDMA或DMSA。CaNa2EDTA的用法為每天1~2 g,經葡萄糖稀釋後靜滴或多次靜注,待急性症狀緩解後改為0.25~0.5 g加2%普魯卡因1 ml肌注,1日2次,或1 g加葡萄糖液或生理鹽水20~40 ml靜注,1日2次,連用3 d,休息4 d為一療程,直至尿鉛正常。
(3)對症治療:①保肝:用大劑量維生素C、肌苷等靜滴,特別在暫時無驅鉛條件時更應積極保護肝臟。②緩解鉛絞痛,可在驅鉛的同時肌注阿托品,靜注10%葡萄糖酸鈣1020 ml,4~6 h一次。③兒童鉛中毒性腦病:可用地塞米松1040 mg靜注或靜滴,每日一次,連用3~5 d,或用高滲脫水劑或強劑尿劑治療以降低顱壓,並配合對症處理。驅鉛用CaNa2EDTA 50 mg/kg加於葡萄糖液中靜滴,連用5 d,以後視尿鉛水平驅鉛治療。
預防措施:
(1)鉛冶煉和蓄電池行業以及拆船廠為預防工業鉛中毒的重點行業。
(2)降低和控制車間環境空氣鉛濃度:用無毒或低毒品代替鉛如在船身和橋樑鋼板表面油漆防鏽時,用不含鉛的氧化鐵紅底漆等代替紅丹漆;在瓷器表面的釉彩中用不溶於水及弱酸且不易飄揚的矽酸鉛或硼矽酸鉛取代氧化鉛;改革工藝和生產流程實現自動化、密閉化。加強通風,新廠房設計要寬敝,自然通風良好,熔鉛爐、焊鉛以及其他一些產煙塵較大的地方應裝置排氣設備。定期進行環境監測,發現超標應及時通報,查找原因,採取有效改進和防護措施;定期進行生物監測和醫學檢查,在有條件的地方,鉛作業工人每年至少普查1次,環境濃度高者可酌加體檢次數;加強個人衛生和個人防護,上、下班換工作服,嚴格遵守操作規章制度,不在車間吸菸和進食。飯前洗手,下班後淋浴。車間濃度高時應戴防塵口罩。
監測方法
1.現場應急監測方法
2.實驗室監測方法
監測方法 | 類 別 | 來 源 |
EDTA滴定法;分析三元鈮酸鹽的方法 | [俄]CTexЛo И kepaMИka.1990,No.3,pp29~30;《分析化學文摘 》,1992~1992 |
國家標準
1.中國職業接觸限值(GBZ 2—2002)
2.環境標準
中國(TJ 36—79) | 車間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 | 0.05 mg/m3 |
前蘇聯 | 車間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 | 0.01 mg/m3(一次值);0.07 mg/m3(班平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