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依賴症

社會存有一種嚴重的“一把手依賴症”,指的是在許多人眼裡,只有主要領導才能真正解決問題,所以他們習慣繞開常規的問題解決渠道,只找“一把手”反映問題。

情況介紹

一項調查顯示,95.6%感嘆,當今社會“一把手依賴症”嚴重。61.7%的人坦言,自己就有“一把手依賴症”。
如今,很多地方實施了主要領導幹部接訪制,接訪時門庭若市;一些官員被老百姓攔路喊冤的情況也時有發生。有人指出,現在社會存有一種嚴重的“一把手依賴症”,在許多人眼裡,只有主要領導才能真正解決問題,所以他們習慣繞開常規的問題解決渠道,只找“一把手”反映問題。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搜狐新聞中心,對4426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5.6%的受訪者感嘆,當今社會“一把手依賴症”嚴重,其中75.5%的人認為“非常嚴重”。61.7%的人坦言,自己就有“一把手依賴症”。調查中,“80後”占20.4%,“70後”占37.7%,“60後”占26.2%。

現實案例

對於不找“一把手”難辦事的現象,北京市某事業單位員工張洋(化名)深有感觸。現在到許多單位辦事,在沒有“一把手”打招呼時,門難進、臉難看的情況時常出現;一旦有“一把手”打了招呼,事情就可能辦得出奇順利,有時工作人員甚至不顧正式程式要求,一味地“開小灶”。

現象分析

調查中,受訪者首選“‘一把手’權力過於集中”(85.6%),排在第二位的是“常規渠道難以有效解決問題”(68.5%)。其他原因還有:國人傳統的“青天情結”使然(16.4%)、“一把手”往往更具人格魅力(6.2%)等。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任建明教授指出,“一把手依賴症”日趨嚴重的責任不能全部推到老百姓頭上。不少老百姓是在“撞了不知多少次南牆”後才悟出了辦事只能找“一把手”的道理。
“一把手依賴症”形成的關鍵在於一些部門權力過度集中,“一把手”享有絕對權威,只有領導指示或批示的,相關機構和人員才積極行動;領導不重視的,即便有法律法規規定,相關機構和人員往往也消極應對。這樣一來,老百姓為了自己的問題得到及時、有效地解決,自然會千方百計地找“一把手”。
“一把手依賴症”有兩種形態:第一種是老百姓的“一把手依賴症”,主要表現在信訪領域,老百姓只寄希望於“一把手”能為自己解決問題;第二種是官員的“一把手依賴症”,主要表現在許多官員總是想盡辦法投“一把手”所好,唯“一把手”是瞻。
出現第一種現象的原因在於,傳統中“青天文化”的影響以及現實中保護老百姓權益、化解社會矛盾的制度機制不完善;出現第二種現象的原因在於,官僚體制內固有的“唯上”惡習,以及當前公共權力配置上的不科學與權責失衡。
由於當下社會矛盾凸顯,許多部門都實行‘首長負責制’和‘一票否決制’,這卻成了一些部門領導集中權力、拒絕監督的藉口,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加劇了‘一把手依賴症’的嚴重程度。

採取措施

只找“一把手”,看似能立刻解決實際問題,但由於其往往只屬於個案,解決問題後缺少必要的反思,實際上更不利於建立為老百姓排憂解難的長效機制。而且,“一把手”不可能關注到所有問題,也並不是所有的“一把手”都有為老百姓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意願。所以,只靠“一把手”處理問題,體制運行的風險將被放大。

對於”一把手“來講,他人過於嚴重的”一把手依賴症“也會給他帶來巨大的壓力。畢竟”一把手“的時間、精力都有限,什麼事情都找”一把手“的話,是對他們工作能力與意志品質的巨大考驗,特別是在實行”一票否決制“的背景下,”一把手“也可能成為一個高風險的職業
相對於老百姓的“一把手依賴症”,官員的“一把手依賴症”危害更大。為了行政效率考慮,‘一把手’適當集中權力可以理解,但是不能過度,更不能沒有監督和制約。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一方面‘一把手’的權力過大;另一方面,他們所實際承擔的責任又較小。所以,當務之急是從‘一把手’所應承擔的責任入手,建立完善制約‘一把手’權力的法律體系,通過民主化和法制化的方法,下大力氣解決‘家長制’和‘一言堂’的頑疾,防止‘一把手’以言立法、以言代法、以權壓法、以權廢法。
如果相關部門工作人員能切實照章辦事,再配合以對這些工作人員嚴格的日常監督,以及對他們違反規章後的嚴厲問責,當下如此嚴重的“一把手依賴症”一定能得到緩解。黨的十七大報告已經提出了要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這為我們解決‘一把手依賴症’問題提供了明確的理論框架,現在最需要的就是進一步推進改革的決心和勇氣。[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