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升高攝氏三度,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大部分會在大火中被燒毀,數千萬或者幾十億難民會從乾旱的亞熱帶地區遷移到中緯度地區。升高攝氏四度,整個北冰洋冰帽也會消失,全球海平面會又提高五米,倫敦周邊夏季氣溫將達攝氏四十五度。升高攝氏五度,兩極均沒有冰雪存在,南極洲中部可能有森林生長,海洋中大規模的物種滅絕,大規模海嘯摧毀海岸。升高攝氏六度,高達百分之九十五的物種滅絕。
編輯推薦
“科學家預言在本世紀全球溫度將上升1~6度,馬克賴納斯刻畫了一幅令人震驚的氣溫上升的災難圖,除非我們現在就行動……不一樣選擇就會有不一樣的未來,《6度——一個愈來愈?的星球》向我們發出了積極的鮮明的請求。”
作者簡介
馬克·賴納斯(MarkLynas)活動家、記者和作家馬克·賴納斯1973年生於斐濟,在秘魯、西班牙和英國長大,曾在愛丁堡大學教歷史和政治,以後,一直到2000年,在“同一世界”網站任編輯,並經常在媒體上擔當環境評論員。除本書外,他還著有《熱潮:來自變暖世界的新聞》和《碳計算器》。2006年他被選為國家地理新探險家。他一直住在英國牛津。
目錄

致謝
序言
1度
沉睡的美洲沙漠
非洲閃耀的山脈
北極開始融化
昆士蘭熱鍋上的青蛙
下沉的環狀珊瑚島
已是“後天”了嗎?
撒哈拉“鬼影”般的河流
阿爾卑斯山峰上的危險
颶風登入南大西洋
2度
乾渴的城市
歐洲的熱浪
顯示全部信息
媒體評論
“科學家預言在本世紀全球溫度將上升1~6度,馬克·賴納斯刻畫了一幅令人震驚的氣溫上升的災難圖,除非我們現在就行動……不一樣選擇就會有不一樣的未來,《6度——一個愈來愈熱的星球》向我們發出了積極的鮮明的請求。” ——《每日郵報》“每一個買了本書的人都會知道:如果讓人們參與到這場戰鬥中來,停止那似乎不可避免的6度變暖和大量死亡,這恰恰是挽救他們自己的生命。” ——《新評論》“充滿激情的寫作,提供了大量感人的信息。” ——《衛報》“這本書隨處可買。在這本書里,賴納斯展現了隨著氣溫的每一度上升可能發生的情況,如果不降低碳排放和採取其他措施——這些過去通常是科學家和政府應採取的保護措施,那么,賴納斯所清晰描述的情況,顯然就是我們要面對的問題了。” ——《Metro》“一本關於生態危機的啟蒙書,它預言當全球變暖時人類會碰到困境……該書會令人類清醒,也使人類感到羞愧。該書雖然給出了諸多完整的科學依據,但它更像一幅感人至深的中世紀油畫,描畫出一群受到懲罰的罪人。” ——《金融時報》“賴納斯樂於讓讀者去行動,而不是感到壓抑……一個扣人心弦的作者。” ——《自然》“這些預言並不是遙不可及,它們基於堅實的古生物學證據……該書沒有也不需要插圖,像散文一樣鮮明生動……一本最具時代感的書……全世界的政治家和有不同觀點者也應該讀讀這本書,並據此行動起來。” ——《國際氣象學雜誌》
圖書節選
沉睡的美洲沙漠
從頭到尾穿越這些沙漠應該是不難的,但選擇這條路的徒步者並不多,即使選擇了這條路的人也不太可能會留意散落在河床上的古老的樹墩。此處是西沃克河流經內華達山腰東部最狹窄的地方,經常突降暴雨和洪水泛濫。因此,在任何時候,這片孤寂的土地,都不會有人流連漫步。河流在整個峽谷中流淌,除非天堂開門,否則無處可逃。但是這些古老的樹墩卻有故事要講。某種程度上,枯樹也能開口說話。精明的徒步者或敏銳的天使會迷惑:他們在這個長期洪水泛濫寸草不生的河床上乾什麼?1990年初,科學家們發現,這些樹墩為Jeffy松柏——一種在此地區常見的品種,但長在河床上就不尋常了。更重要的是,這些樹很古老,非常古老。組織學採樣顯示這些樹墩可追溯到中世紀,集中在公元1112年到1350年這兩個特殊時期生長。
當類似的古老樹墩在內華達州界附近,距沃克河南100多千米的巨大鹽湖墨諾湖發現的時候,就更神秘了。這裡天空遼闊,日落時景色壯觀,起伏的乾旱土地上,除了幾座死火山外,幾乎一片沉寂。墨諾湖的樹墩不僅有松柏科的,也有土著種如木棉和山艾樹的。這些植物都生長於較現在湖平面低得多的地方,由於供應洛杉磯的水調工程而暴露出來。同時,碳素檢測顯示這些樹種與沃克河的樹種生長間期相同。顯然,中世紀時期發生了某些不尋常的事情。
更多的證據來自約斯米特(Yosemite)和巨杉國家公園的深山裡。現在,這兩個國家公園以巨大的紅杉樹而聞名。這些數量巨大的紅杉是整個地球的樹種中最大的活生物體,也是最古老的,一些樹齡達3000年以上。由於每年的生長都留下一個清晰的生長環,因此這些具有紀念意義的植物也是氣候變化最好的記錄者。一個世紀之前,科學家們就在枯萎的巨杉標本的年輪環邊緣發現了被火燒過的舊疤痕。這類疤痕在公元1000年到1300年的中世紀時期出現得尤其多,而此時正是沃克西河和墨諾湖邊這些古老的樹木的生長期。在這兩個國家公園裡,野火以比以前高2倍的頻率肆虐,這是唯一講得通的解釋——樹木乾燥易燃。
科普讀物(三)
科普讀物就是與科學技術普及有關的書籍。這類讀物的特點是以介紹當代科學新成就為主要任務,把複雜的科學理論用最簡明的語言加以說明,使一般讀者能夠大體明白其中的道理,做到深入淺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