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撞士》

《300撞士》

《300撞士》,英文名《Meet the Spartans》,導演傑森·弗萊德博格、艾隆·塞爾澤,主演Diedrich Bader,2008年發行上映。

《300撞士》《300撞士》

◎譯名 300撞士/這不是斯巴達
◎片名 Meet the Spartans
◎年代 2008
◎國家 美國◎類別 喜劇
◎語言 英語
◎字幕 無字幕
◎檔案格式 XviD + MP3
◎視頻尺寸 592 x 320
◎檔案大小 1CD 49 x 15MB
◎片長 84 Mins
導演 傑森·弗萊德博格 Jason Friedberg
艾隆·塞爾澤 Aaron Seltzer
主演 Diedrich Bader .....Traitoro
Kevin Sorbo .....Captain
Travis Van Winkle .....Sonio (attached)
Sean Maguire .....Leonidas
Method Man .....Persian Emissary
Jim Piddock .....loyalist
Greg Ellis .....Shrek
Crista Flanagan .....Ugly Betty / Spartan Girl
蒂姆·康諾利 Tim Connolly .....Spartan Soldier
Tony Yalda .....Sanjaya
Ike Barinholtz .....Prophet #1
Jareb Dauplaise .....Actor
Zachary Dylan Smith .....Leonidas @ 10
Emily Wilson .....Lindsay Lohan
Nick Steele .....K-Fed
Kim Kindrick .....Harem
Nate Haden .....Ryan Seacrest

內容簡介

 公元前480年,波斯王薛西斯率50萬鐵騎攻向希臘。數月之戰,希臘已淪陷過半,驍勇善戰的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被眾城邦選出擔任守軍統帥。英明神武的他力排眾議,親率300斯巴達勇士死守希臘中部的門戶——溫泉關……

薛西斯的大軍慢慢逼近了關口,將拔弩張的戰場早已是未血綢繆……這時戰場上響起了音樂聲,強烈的HipHop節奏下,300勇士與敵軍展開了激烈的斗舞,空轉、機器人、頭轉等絕招被300勇士耍的有模有樣,先輸一陣的薛西斯王怒不可遏,招來了素有“快樂的大腳”之稱的企鵝巨獸波波向關口發起猛攻,快節奏的踢踏果然讓300勇士一時無從招架,且看300人將如何面對地方輪番的挑釁……

幕後

  當饅頭引發了一場血案的時候,當劉德華為買房掩面痛苦的時候,當的時候,“惡搞”這個被網路時代所催化的東西便開始大規模的入侵中國的各種媒體。一時間這種排列組合式的創新娛樂吸引了萬千影迷網友的眼球,而究竟何為惡搞?到現在也沒有一個明確的學術定義,而其始作俑者姓甚名誰也恐怕是難以考證了。總之,電影中相互引用相互致敬乃至相互開涮的作法早已有之。大家發現偶爾引用一下別的影片的經典台詞,客串幾處別處的熟悉橋段,或者cosplay一下大眾的銀幕形象既可以為自己的作品增加宣傳噱頭,也同時帶給了觀眾們非同一般的樂趣。久而久之,不滿足於零散小把戲的人們就乾脆集中火力炮製純粹的惡搞電影。這方面國內近年才有 《大電影》 獨挑大樑撐起一片天空,而老美和好萊塢卻早就玩了幾十年了。

早在1970年,美國國家諷刺社(National Lampoon)的成立就已經宣告了惡搞工業化時代的來臨。最初的時候國家諷刺社只是以雜誌報紙之類的平面媒體作為平台,以尖酸刻薄反諷挖苦的犀利文風著稱,用玩笑指點江山,以諷刺鞭撻黑暗。後來,隨著諷刺社的發展,他們將觸角開始逐漸伸向電影,電視等更為大眾的傳播媒介。十幾年下來諷刺社名下的各類惡搞類型片已多達數十部,而本片也沒少的了他們的摻和。本片的幾個主要演員都是來則國家諷刺社的成員。

不過雖然出了幾個演員,但說起來本片的主要策劃和製作卻不應該歸功於國家諷刺社的名下。導演兼編劇的傑森·弗萊德博格和艾隆·塞爾澤這對搭檔才真正是居功至偉的第一功臣。說起他們的名號,熟悉電影,熱衷惡搞的影迷們肯定早已經耳熟能詳了。沒錯!他們就是一手炮製了 《驚聲尖笑》 四部曲、 《約會電影》《史詩電影》 等一乾惡搞經典的黃金搭檔。他們用非凡的智慧和眼光化腐朽為神奇般的將一部部家喻戶曉的好片經典或是砸鍋爛片串聯糅合,經過細微的加工和誇張,打著娛樂至上的旗號本著要觀眾笑吧脫臼的精神製造出了這些經典的巨型笑彈。“沒有什麼不可能”這句話在他們手中變成了絕對的現實,對於他們來說,除了要做到絕對的好玩逗樂之外,其他的一切公理與自然法則都可以在影片中合法的公然蔑視。

不過話說回來,從本片中可以清楚的看到,這二位還是在探求一種相對穩定的惡搞框架結構。第一次用一部電影(《300勇士》)來搭建整體的惡搞線索,在此基礎上再添加其他影片的爆笑猛料,可以說這樣相對規矩的手法也是他們在惡搞上的一次新的嘗試,效果如何,下月初便見分曉。……

評價

 總是覺得將本片劃入喜劇有點不和諧,在這的劃分標準估計是能讓人發笑的片子統統劃入喜劇,但總覺得不妥,畢竟喜劇這個古老的類型最初的時候根本沒有這么拍的,此種類型的喜劇已經有著足夠多的個性特點而足以為它們單獨開闢一個新的類型了。所以,個人覺得還是將這類影片暫時以惡搞片稱呼吧。

其實,惡搞這個東西,說小了就是一些人吃飽了撐的過家家一般的炮製大雜燴,但說大了其背後的社會意義和文化蘊涵恐怕也大有來頭。首先它體現的是新時代的人性解放與個性張揚,其次,惡搞是一種草根文化向精英文化直接對抗的戰場,最後,惡搞更加是一種網路時代媒體力量重新分配的標誌。

總之,平民老百姓不再是以前被幾個主要媒體牽著鼻子走的愚昧大眾了。尤其是youtube還有部落格的出現更加削弱了主流媒體的統治力量。你形式古板,我就調侃遊戲;你裝神弄鬼,我就諷刺挖苦;你愚弄大眾,我就揭你老底。總之,在一個允許言論自由的法制社會裡,惡搞就如同傳統的雜文一般既有娛樂大眾的功效又肩負著監督主流文化的責任。當然這其中也有爛俗,但惡搞絕不等同於爛俗。

當然也有人說這都是快餐文化時代淺薄與浮躁的象徵——也許吧,但有快餐的時代總比只有慢餐好,多一種選擇多一種機會。再說如今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的內容早已不再統治一切,取而代之的是選擇和獲取信息的方法。市場的多元化注定了電影空間中也一樣的紛繁複雜。

但就電影的娛樂本質來說,我還是欣賞和喜歡惡搞的片子的。所以對於本片筆者十分期待,畢竟說到底,惡搞片就是給影迷們奉獻的課外大餐,管他那么多呢,饕餮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