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龕手鏡》
正文
一部按部首和四聲兩相結合排列漢字的字書,遼代釋行均作。行均字廣濟,俗姓于氏,卷首有遼聖宗統和十五年七月一日燕台憫忠寺沙門智光字法炬序。憫忠寺即現在北京的法源寺。遼聖宗統和十五年即宋真宗至道三年(997)。此書原名《龍龕手鏡》,宋刻本因避諱而改為《龍龕手鑒》。本書雖按部首編排文字,但部首又按平、上、去、入四聲讀音分為4卷。平聲卷第一有97部,上聲卷第二有60部,去聲卷第三有26部,入聲卷第四有59部,總計240部。每部之內所收的字又按平、上、去、入四聲的次序排列。成為部首和四聲兩相結合的排列方法,這是前所未有的。在字書里別具一格。
智光的序文說釋行均作這部字書曾費時五載,收有26430餘字。書中所列文字則有正體、或體、俗體、古文幾種,但或體、俗體、訛體獨多,雜然並陳。有的奇詭訛亂,不可究詰、難以下筆。此書分部也不同於《說文解字》、《玉篇》,差別很大。有些字只取字的開頭上面幾筆作為部首,如“亠”部音徒侯反,齊、高、亶、享、亢、亮、亳等字都歸“亠”部,但又別立“高”部。又如以“其”為部首,收基碁、綦等字,全然不顧形與聲的結構關係,與傳統的分部法不合。這部書只能供考查俗字、或體之用。舊有北宋刻本,《四部叢刊》印有影抄本(見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