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動態
開辦《讀者熱線》欄目鴨綠江晚報出版6期,即推出《讀者熱線》專欄,值班記者24小時服務,《讀者熱線》開通當期,即刊發了讀者反映強烈的《小商販在校園附近賣零食重新抬頭,家長呼籲:給孩子一個乾淨的校園!》這篇輿論監督文章。引起廣泛關注。
如今,《讀者熱線》已由過去的一個小欄目,發展為今天的《百姓熱線》專版。
發展歷程
1996年元月一日,當新年的腳步向我們走來之時,一張對開四版的報紙——鴨綠江晚報,帶著期待和希望,走進丹東讀者的生活。如今,14年過去,鴨綠江晚報已增加到現在的十六個版。並成為越來越多讀者離不開的良師益友。正如晚報創刊詞中說的“手拉手,向前走,你我是朋友。陪你經風雨,為你分憂愁,伴你一生不分手。”
鴨綠江晚報的創刊,得到了人民日報辦公廳、新民晚報、新晚報等百餘家媒體及我市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的祝賀。洪學智題寫了“辦出特色,服務人民”八個大字,表示他對鴨綠江晚報的期望。
歐陽中石為本報題寫報頭 各界名人題字祝賀
著名詩人、劇作家賀敬之為本報題寫試刊報頭,兩期試刊分別於1995年10月和12月與讀者見面。
1995年年末,本報派記者姜宏敏、鍾元成赴京,在有關人士的大力幫助下,請到了著名書法家、學者歐陽中石先生為本報題寫了報頭,此報頭從1996年1月1日正式創刊之日採用一直沿用至今。此外,經過姜宏敏、鍾元成兩位記者的多方奔波宣傳,著名藝術家馬季、姜昆、趙本山,著名歌手劉歡、那英,圍棋棋聖聶衛平等也為鴨綠江晚報題字慶賀。
開辦《讀者熱線》欄目
鴨綠江晚報出版6期,即推出《讀者熱線》專欄,值班記者24小時服務,《讀者熱線》開通當期,即刊發了讀者反映強烈的《小商販在校園附近賣零食重新抬頭,家長呼籲:給孩子一個乾淨的校園!》這篇輿論監督文章。引起廣泛關注。
如今,《讀者熱線》已由過去的一個小欄目,發展為今天的《百姓熱線》專版。
兩篇引發強烈反響的作品
1997年,晚報記者佟月姝采寫的《找車大王王雙喜陷入困惑》一文,寫出了找車大王王雙喜不計報酬,義務為百姓尋車16載,但卻遇到了不少辛酸事:明明是在做好事,是在幫助甚至是替某些部門做事,反被說成不合法,遭到諷刺打擊。文章見報後在社會上產生了強烈反響,本報還陸續編髮了10餘篇讀者的來信展開討論。這組討論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他們表示會全力配合王雙喜的工作。
另一篇由晚報記者馬曉冬采寫的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二十一世紀誰來當工人》一文,反映了我市技工學校招生面臨的困境,以前瞻性的眼光指出一些家長不正確的擇業觀將會使技術工人斷檔。
佟月姝和馬曉冬憑藉這兩篇文章,分別獲得中國晚報協會1998年度新聞一等獎。
王麗萍成為鴨綠江晚報形象大使
2001年4月13日,是晚報成立以來又一個充滿新意的日子,這天,我市歷史上第一個奧運冠軍王麗萍走進報社的會議室,接過了形象大使聘書。現在,有一個女兒的王麗萍雖人在大連定居,但心中仍牽掛著家鄉的這張報紙。有讀者稱讚晚報聘請形象大使的行為是一項富有創意的活動,提升了晚報的知名度,也為其它部門提供了一個策劃自身形象的範例。
一系列策劃牽引讀者的目光
2001年8月8日,新聞熱線正式“開張”,並提出了響亮的口號:“有事找晚報,晚報幫你辦”,接受市民的求助和諮詢。熱線專欄成為當時市公安局、市政公用局、工商局等部門每天必看的欄目。幾年來,隨著時代的變遷,新聞熱線這塊蛋糕越做越大。2003年1月1日由專欄擴為專版,一周四期。並在2003年和2004年均獲市十佳專版稱號。
晚報記者賈穎采寫的《我們都是最可愛的人》,記錄的是一個難得的精彩瞬間:2000年10月23日下午4時,英雄的鴨綠江橋上,著名軍旅作家魏巍和他作品中最可愛的人張立春、馬玉祥,在闊別了半個世紀後熱烈擁抱。記者獨家報導了這難忘的歷史瞬間。該作品榮獲晚協年會特等獎。
205年鴨綠江國際旅遊節前夕,晚報與丹東軍分區共同策劃了《尋找桃花盛開的地方》的系列報導,這組報導堪稱當年晚報新聞報導的頂峰之作。
9月12日,應丹東軍分區和鴨綠江晚報的邀請,鐵源、鄔大為兩位藝術家重回丹東,兩位老人一氣呵成,分別創作了《重回桃花莊》的歌詞,譜寫了《我是一朵桃花》等兩首曲子。這一系列報導共發表了八篇文章,不僅在旅遊節期間為來丹賓朋呈現了丹東更有內涵的旅遊資源,而且也讓人們了解了《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就是我們丹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