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鋼大搬遷》

《首鋼大搬遷》

《首鋼大搬遷》是一部具體而生動地反映首鋼人一諾千金精神的沉實和厚重的作品,是一部波瀾壯闊的現代工業史詩。是在折射中國鋼鐵工業在市場經濟困境中突圍的艱難歷程。只要到過首鋼的人就會深切地感受到,作者是真正了解正在搬遷調整中的首鋼人的獨特心境的。首鋼是中國鋼鐵企業的縮影。首鋼的一切成果,本著十多萬首鋼人滿腔熱血、渾身汗水建成的。這裡有物質的,更有情感的。對許多人來說,拆遷親手建造的工廠設備,好像是永別親人似的,心中有怎樣的難過和痛楚可想而知,但首鋼人正是在歷史性的告別中,實現了時代性的跨越。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2005年6月30日,首鋼的功勳高爐——五號高爐停產拆遷,標誌著具有八十多年輝煌歷史的首鋼這一中國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涉鋼系統搬遷的正式啟動。成群結隊的首鋼人自發地潮水般擁到五號高爐前,懷著悲壯的心情,作最後的告別。
首鋼涉鋼系統搬遷,開世界特大型企業搬遷的先河。為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為了還首都一片藍天,為了企業可持續發展,十多萬首鋼人背井離鄉,陸續在冀東地區遷安沙河河灘、撫寧湯河河漢、京唐港岸邊和渤海灣深處的曹妃甸荒涼的處女地上,開始了一業多地的創新、創優、創業的嶄新生活,建起了一座又一座現代化的鋼城。
2010年,原有的首鋼涉鋼系統將在北京西部消失,取而代之的將是循環經濟和科學發展的新首鋼。十多萬首鋼人用他們難以割捨的情感和誓做天下主人的豪情,演繹了一部當代產業工人開創新世紀的傳奇史詩,立下了永載史冊的不朽功勳。

作者簡介

王立新,河北省遵化市人。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國家一級作家。曾在國防科工委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和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工作十餘年。後轉業到地方,歷任唐山市文聯編輯、主編、副主席。1972年在《解放軍文藝》發表處女作,從此步入文壇。迄今已發表中篇報告文學《王國藩沉浮記》、《毛澤東以後的歲月》等十二部,長篇報告文學《要吃米找萬里》、《中國往事》等八部,短篇小說、散文、短篇報告文學等百餘篇,多次榮獲河北省文藝振興獎和國家級大型文學期刊優秀作品獎。

目錄

引子不,這當然不是在烏拉爾
第一章驚雷乍起新大都
走進暴風雨的中心
把首鋼人嚇了一跳
命運攸關的半小時
第二章臨危受命,急別大東北
特殊性格的人
水鋼頻頻告急
遲到的原因
第三章給烏蒙山注入激情
焦灼中的渴望
遭遇生死關頭
一炮打響的大河工程
打開一扇門,推倒兩堵牆
壯士“三重淚”
三年扭虧,兩年實現
第四章依依不捨,再別大西南
北京又在呼喚
挽留不住的挽留
第五章初到首鋼的時候
又一個意外的任命
夾縫中求生
巨大的心靈失落
首鋼不再“為首”
困在石景山下
第六章鋼鐵工人也有故鄉
模式口的古老駝道
首鋼這樣誕生
第七章難以忘懷的雄鷹年代
從軍人到首鋼領導者
農村改革有鳳陽,工業改革有首鋼
中國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
全國少有的花園式企業
第八章做天下主人,創世界第一
壯志未酬的齊魯鋼鐵大廠
雄心未泯的2160工程
發現了中國水位最深的港口
沒有完成的遺願
第九章推船下海的艱難啟航
從包鋼到首鋼
山窮水盡疑無路
忍辱負重的三項重大改革
以退為進的市場轉型
破除堅冰之旅
過早淚別的代價
第十章在“要首都還是要首鋼”的旋渦里
從貴陽到首鋼
煙雨欲來風滿樓
尋找不離開北京的出路
留下別樣的春天
異乎尋常的噩夢
我不想成為首鋼的“末代皇帝”
衝破首鋼為“守”的大門
第十一章孤島中的群體突圍
掙扎在破產邊緣的特鋼公司
閒境重重的軍工集團
炸橋“炸”出的首建精神
第十二章走出北京,決戰未來
不等不靠,主動出擊
濱河村,中國的“古爾古爾”
氣勢雄渾的礦山人創業之歌
總經理與“姜太公釣魚”
“顯華橋”前的注目禮
龍山腳下不夜城
異乎尋常的二百八十六天
破解兩個一元一次方程
散牧牛羊的地方
中國的“迪林根”
第十三章淚灑廠東門
牛郎與織女
志在四方的往昔歲月
唱不下去的《駝鈴》
特殊的頭號工程
第十四章永別了,功勳高爐
四十七歲的“葬禮”
首鋼人才的搖籃
第一任爐長的心音
英年早逝的最後一任爐長
有驚無險的停產風暴
第十五章首鋼入主水鋼
重返貴州高原
重當水鋼董事長
又一步“高棋”
第十六章再別第三煉鋼廠
最後一爐“壯別鋼”
壓產四百萬噸,損失二十六億
又停“小平高爐”
奧運將銘記我們
第十七章這裡,同樣是荒涼的處女地
亟待突圍的寶業集團
在京唐港的土地上
第十八章大海上的鋼城
難忘的曹妃甸之行
永難忘懷的歷史顫音
最佳戰略合作夥伴
推動聯合建廠
瞄準蒂森·克魯伯
尾聲遭遇意外的冬天

前言

波瀾壯闊的現代工業史詩
人民文學出版社原副總編輯、《當代》主編何啟治
欣聞立新同志的長篇報告文學《首鋼大搬遷》即將出版,我感到十分高興。
立新同志是長期辛勤耕耘在報告文學領域並卓有成就的作家。此前,我曾經拜讀過他的長篇報告文學《曹妃甸》,既大氣磅礴,又深邃細膩,深感振奮和鼓舞。僅僅在一年多以後,他就又捧出新的力作,實在難能可貴。作為一個從事編輯工作四十多年的老編輯,深知報告文學的創作從採訪到寫作之難,況且是目前在文學領域比較缺少的工業文學作品,難度就更大,所以在此我要向他表示由衷的祝賀。
去年初夏,我應邀參加第四屆首鋼月季園賞花會的活動,觀賞了首鋼月季園十一萬株月季花爭奇鬥豔的盛況,也參觀了首鋼第三煉鋼廠現代化的生產流程,隨後又驅車奔赴離首鋼二百二十五公里的渤海深處的小島曹妃甸,親見了首鋼人吹沙造地、建設大型深水港和具有國際水平的新鋼鐵廠的壯觀景象。然而,最讓我感受到心靈震撼的,卻是親聞了首鋼人莊嚴的承諾:至2010年,底,北京石景山地區冶煉、熱軋能力全部停產,只保留首鋼總部和研發體系以及不造成環境污染的銷售、物流、三產等業務。2010年以前,在曹妃甸建設兩座二十五萬噸級進口鐵礦石碼頭和兩座三十萬噸級進口原油碼頭,實現精品鋼材基地臨海臨港,原料、產品直進直出;在曹妃甸,由首鋼和唐鋼聯合建設一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年產一千五百萬噸精品鋼鐵的生產基地,建成生態型現代化企業,基本實現污水及固體廢棄物的零排放。
首鋼人的承諾,意味著巨大的犧牲和無私的奉獻。
首鋼現有十多萬職工,其中北京地區有八萬三千多人,還有五萬七千多離退休人員。數字,難免是枯燥的,但我們不妨想一想,為了實現莊嚴的承諾,其中有多少人將從北京轉移到曹妃甸新的鋼鐵基地?由於這裡面的艱難複雜,廣大職工要作出的犧牲和奉獻就是具體的、實實在在的了。我還想起參觀過程中在第三煉鋼廠的見聞。隔著巨大的玻璃牆,我們能看到出鋼時紅彤彤的一片火光和奔流向前的白花花的鋼水,管理人員卻是穿著白大褂在電腦螢幕前操作,而我們這些參觀者也不覺得熱浪灼人。講解員還說,光第三煉鋼廠的年產量就是三百萬噸,相當於1953年全中國的鋼產量。到1994年,首鋼的年產量已達八百二十四萬噸的規模,當時已從全國第八位躍居全國第一。這樣規模的鋼鐵企業,這樣先進的鋼鐵廠,要在幾年內實現涉鋼系統整體搬遷,也就真實地體現出了首鋼人犧牲奉獻的情懷了。
首鋼人的承諾,當然也意味著光榮和美好的未來。
首鋼人的承諾,面向北京,面向全中國,也面向全世界。首鋼人一切的犧牲奉獻都是值得的,都是有豐厚回報的。這正如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所說:“要知道,這曹妃甸精品鋼材基地不只是你們首鋼和唐鋼的,也是中國的。上世紀70年代,世界的鋼鐵看日本,八九十年代看韓國,21世紀就看曹妃甸!一定要建成中國一流和世界一流。中國由鋼鐵大國邁向鋼鐵強國,正是從曹妃甸起步!”首鋼涉鋼系統搬遷曹妃甸,無疑也將成為北京向著以“國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為標準的國際大都會邁進的又一個嶄新的起點。
首鋼人的承諾,顯然還意味著科學發展觀的經典實踐。
首鋼人在搬遷和建設新廠的過程中,一定會努力體現以人為本,為構建和諧社會多作貢獻的新理念,一定努力把可能出現的負面的東西減少到最低程度,從而在曹妃甸這張白紙上,繪製出最新最美的圖畫。他們不僅要擁有世界一流的設備和生產工藝,而且在環保、節能、研發、效益等諸多方面都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他們一定會把曹妃甸建設成為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循環經濟和科學發展示範區。這樣,繼珠三角和長三角之後,在環渤海地區的經濟建設正迅猛崛起之時,曹妃甸科學發展示範區的建設自當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首鋼人的承諾,是莊嚴神聖的承諾。他們的犧牲和奉獻一定會感動北京,感動中國,感動世界。
首鋼人的承諾,是金光四射的、含金量很高的承諾。他們的承諾,一定會伴隨著渤海灣深處一個中國一流、世界一流的精品鋼鐵生產基地和海港城市的建成而得到兌現。
以上,是我參觀正在搬遷調整中的首鋼後深受震撼和感動而寫下的一段文字。言為心聲,說的都是肺腑之言。
立新同志多年來主要從事報告文學的寫作。《毛澤東以後的歲月》、《北方大港之夢》、《要吃米找萬里》、《中國往事》、《曹妃甸》等,就是他的重點作品。他不僅追求抒寫重大題材,而且講究紮實地掌握資料,細緻地體察人物感情,是一個心繫祖國命運、胸懷天下蒼生的極富熱情和使命感的作家。他的《首鋼大搬遷》紀實逼真可信,敘述形象感人。能如此,也就有理由讓我們表示真誠的祝賀了。
立新同志的這部長篇報告文學就是一部具體而生動地反映首鋼人一諾千金精神的沉實和厚重的作品,是一部波瀾壯闊的現代工業史詩。
這部作品有一個寓意深刻的題目,那就是《首鋼大搬遷》。從表面上看,似乎在寫一個全國知名的超大型企業,實際上是在折射中國鋼鐵工業在市場經濟困境中突圍的艱難歷程。只要到過首鋼的人就會深切地感受到,作者是真正了解正在搬遷調整中的首鋼人的獨特心境的。首鋼是中國鋼鐵企業的縮影。首鋼的一切成果,本是十多萬首鋼人滿腔熱血、渾身汗水建成的。這裡有物質的,更有情感的。對許多人來說,拆遷親手建造的工廠設備,好像是永別親人似的,心中有怎樣的難過和痛楚可想而知,但首鋼人正是在歷史性的告別中,實現了時代性的跨越。
中國正由鋼鐵大國向鋼鐵強國邁進,生產建設的規模很大,發展也比較迅速,新的領域中正在不斷湧現新的事物和新的人物,這一切正在引起作家們的興趣,醞釀著更多的工業文學,特別是大工業文學作品的誕生。從這一點上來說,《首鋼大搬遷》可謂應運而生。文學畢竟是人學。一部好的工業文學作品,作家的注意力應該從具體的生產建設過程和工藝流程中解放出來,從一開始就確切而深入地研究現實生活中的激動人心之處,揭示人類心靈的全部秘密,挖掘新穎而不同凡響的獨創性,給讀者以思想的啟迪和藝術的享受。《首鋼大搬遷》做到了這一點,所以我願意向讀者推薦這部作品。
啊,首鋼人,一諾千金的首鋼人,重科學、重承諾的首鋼人,胸懷大志、無私無畏、奮鬥不息的首鋼人,我要以一個普通北京市民和中國公民的名義,向你們表達由衷的敬意和謝忱。

精彩書摘

巨大的心靈失落
首鋼最怕說自己是污染企業,心靈上有一種巨大的失落。
自從要首都還是要首鋼的爭論在社會上興起,作為東距天安門十七公里,遠在石景山下的首鋼開始了自身難以得到新發展的痛苦時期。
鋼鐵工業本身就是具有污染性的大工業企業。
從國家大局來講,首鋼必須服從和服務於環保大局,因為這是中國的基本國策;但就企業自身來講,最多時曾達到二十七萬的首鋼人,連同他們的家屬,都無疑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嚴峻考驗。首鋼從1919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烽火中應運而生,到現在已經有八十多年的歷史,他們有多少人為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為了民族工業的振興,作出過巨大的貢獻,又有多少人被埋葬在石景山附近的土地上。
鞍鋼,是新中國鋼鐵工業的長子;首鋼,是新中國鋼鐵工業企業改革的一面旗幟。
朱繼民深知,他工作過二十六年的鞍鋼,地處大東北的遼寧;他工作過三年的水鋼,地處大西南的貴州;而首鋼由於地處北京,其特殊性要比前兩個企業複雜得多。
他發現:首鋼與鞍鋼和水鋼有很大的不同。
鞍鋼是日本人創辦的企業,水鋼是新中國成立後我國自辦的企業,而首鋼是早在1919年由北洋政府創辦的民族企業。到1949年全國解放,經歷了整整三十年的變遷,累計產鐵二十五萬噸。1958年,建起第一座氧氣側吹轉爐,結束了有鐵無鋼的歷史。1964年,建起我國第一座三十噸氧氣頂吹轉爐。1979年,在我國鋼鐵企業率先實行了承包制,成為工業改革的一面旗幟。當時的二號高爐成為我國最先進的高爐。隨著企業的不斷擴大,買。了世界上最大的船隊,買了秘魯鐵礦,兼併了十三家軍工企業。建成冀東大廠和齊魯大廠。首鋼的鋼產量從1978年的一百七十九萬噸增長到1994年的八百二十四萬噸,躍居全國第一。首鋼成為以鋼鐵產業為主,兼營採礦、機械、電子、建築、房地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