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危機是否會捲土重來,現代風險管理的發展與挑戰,證券做空機制與風險管理,重新審視危機後的,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相關性,新《保險法》對保險公司,合規風險的若干影響。出版宗旨:《風險管理》幕承巾國金融風險經理論壇的一貫精神和原則,擴展和延伸風險管
理技術交流平台,進一步促進中國風險經理之間的交流和現代風險管理理念,制度和技術方法在由國的廣泛傳播。目標讀者:各類金融機構和企業風險管理專業人士、中高層管理者和監管者。
出版結胸:一年十輯,包括綜合6輯和專題4輯。
欄目主題:專業評論、專題訪談、沙龍研討、主題風險、前沿講座、經曲案例、理論研究、風險學苑。
目錄
卷首語危機是否會捲土重來
專業評論
重視股指期貨的套期保值功能——從股指期貨開戶情況談起
透視希臘債務危機,加強國家債務風險管理
規範資本計量標準,提升資產證券化風險管理能力——解讀《商業銀行資產證券化風險暴露監管資本計量指引》
網上銀行安全新規:構築風險控制與便利服務的新平衡
中國壽險業銀行保險業務發展與監管——解讀中國保監會和銀監會聯合頒布銀保業務新規則
強化資本管理機制,促進銀行持續發展
規範服務防控風險——評《人身保險業務基本服務規定》的頒布實施
解讀美國銀行監管機構提高準備金要求
專題訪談
現代風險管理的發展與挑戰——專訪中國國際金融公司首席風險官李祥林博士
沙龍研討
證券做空機制與風險管理
主題風險
信用風險
不確定性、信用信任與風險管理
當前風險管理實踐中的盲點:測量誤差
城投債的信用風險
操作風險
操作風險高級計量法及其在國內的實踐
市場風險
管制利率下銀行賬戶利率風險管理的難點
風險壓力測試——危機後的新方向
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風險管理:經驗教訓與案例分析啷斌
企業全面風險
《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
與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
風險治理與文化
公司治理和金融危機——問與答
監管與合規
新《保險法》對保險公司合規風險的若干影響
從應對危機中吸取的監管教訓
前沿講座
重新審視危機後的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相關性
經典案例
中航油巨虧案例分析
理論研究
基於投入產出法的信用風險壓力測試研究
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演進趨勢及驅動因素
違約損失率的性質、計量及其套用——一個文獻綜述
風險學苑
風險書評
米歇爾·科羅赫、丹·加萊、羅伯特·馬克
《風險管理》
風險典故
解讀美國“末日計畫”
專業英語
OverviewofOperatiorlalRiskManagementwithinTheBaselⅡ
精彩書摘
過完農曆新年,“後危機時代”成了人們談論的熱點話題。次貸危機似乎已經過去,但危機的深層次影響卻並未散盡,許多大型國際銀行仍深陷“泥潭”。在經歷危機的洗禮之後,對一些本源問題的反思,例如銀行的本質屬性是什麼?銀行經營管理的核心和基本要義是什麼?如何權衡和處理它們之間的關係?仍讓我沉浸其中。從表面上看銀行是在經營貨幣,但本質上是在經營風險,即銀行是經營風險的特殊企業。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銀行的經營活動必須通過承擔和管理風險才能盈利。例如,存貸利差的獲得必須要承擔客戶違約導致貸款無法收回、利率波動、通脹預期增強等諸多風險。如果對這些風險管理不善,銀行不但不能取得利息,反而可能會失去本金。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看似簡單的貨幣借貸,其背後的本質卻是風險的承擔與管理。
收益和風險如同一枚硬幣的正反面,緊密聯繫且相互依存。銀行通過主動承擔風險、轉化和加工風險,努力實現客戶讓渡的收益。同時,銀行的商業性和公眾性又決定了其在賺取收益的同時還要保證存款人資金的安全.這是銀行經營風險中需要把握的第一要義。但是,風險是一把“雙刃劍”,若管理不當,也會侵蝕銀行的利潤和資本。要管理好風險,其前提條件就是銀行能夠掌握豐富的信息資源,尤其是以價格為主的信息,能夠做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這是因為金融活動的信息不對稱程度遠高於一般實體經濟,價格信息難以反映真實價值。作為經營風險的物質基礎,資本是銀行吸收各種損失的“緩衝器”,是風險的最後一道防線,稀缺性和有限性決定了銀行要在科學計量風險的基礎上合理、有效地配置資本,控制擴張規模、調整業務結構、改善資產質量。
經營風險是銀行經營活動的核心,收益、信息和資本則構成了經營風險的三大基本要義。作為獨立的要素.它們對於銀行風險管理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收益與風險呈正相關關係.而信息、資本與風險呈負相關關係。在現實經濟中,這三大基本要義並不是孤立存在的。任何一家銀行的風險都受到這三大因素的共同作用。在經營管理中,如何權衡和處理三者之間的關係,不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一般來說,短期內銀行很難改變自身的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因此,在制定發展戰略的時候,為了控制風險,銀行更多地關注收益目標和資本水平。而從長期來看,銀行應研究自身的收益、信息和資本水平,明確自身的目標和潛力,在三者之間進行有效的權衡:通過管理技術的改進,新型業務的創新,在收益相同的情況下尋找風險更低的業務;通過信息處理技術的發展和渠道的拓寬,使得同等信息量條件下的收益更高,所需資本更少;抑或是通過資本運用效率的提高,使得相同的資本可以支持更大的收益。
回顧此次危機,眾多金融機構的經營管理出現了很大的漏洞.造成了嚴重的後果,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沒有處理好三大基本要義的關係:從收益方面來看,過分注重收益目標;高管的薪酬過度與短期收益掛鈎,導致機構在承擔、轉化風險的同時,又在製造和放大風險。從信息方面來看,金融衍生產品設計過於複雜,公允價值計量原則產生的順周期效應進一步加重了其價格信息的扭曲;金融機構過度依賴外部信息,沒有加強自身信息收集和分析的能力。從資本方面來看,資產證券化、表外業務的發展大大提高了金融機構的槓桿率,致使有限的資本支撐了過多的資產;對反周期拔備認識不足,當經濟形勢逆轉時沒有足夠的資本抵補損失,這是危機爆發的微觀機理。而美聯儲貨幣政策製造的低利率、通貨膨脹.泛濫的美元通過“鑄幣紅利”反覆掠奪世界財富等卻是孕育危機的巨觀機理。人們不禁要擔心——危機是否會捲土重來?